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與帝國一元化相抗衡的一些新趨勢

(一)埃德加·莫蘭的《超全球化與發展》

法國著名思想家、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埃德加·莫蘭(Edgar Morin)(著有《迷失的范式:人性研究》、《方法:思想觀念》、《復雜思想:自覺的科學》)最近提出“超越全球化與發展:社會世界還是帝國世界?”引起了極大關注。他的主要論點有三方面:

1.他認為20世紀90年代的全球化在推動技術經濟全球化的同時,促進了另一個全球化:它是人道主義的和民主的,是未完成的,不充分的,脆弱的,但它給受壓迫的人們帶來了解放意識,進而在全球絕大部分地區引發了非殖民化。人們認識到必須同西方帝國主義斗爭才能采納西方的價值。20世紀90年代的全球化表現在“統治-解放”的雙重過程中,并給這一過程帶來了新的特征。

2.文化的全球化并沒有使文化同質化。藝術在跨文化的大潮中創新,而跨文化相逢又激勵各民族文化在其內部的獨創性表達。多文化混合的結果總會重新創造出新的多樣化,同時鼓勵彼此溝通。例如在節奏與布魯斯憂郁曲(rhythm and blues)相遇之后,搖滾樂(rock)在美國的白人世界里流行開來,然后傳遍全世界。各地的人們用自己的語言演唱,并形成了各自的民族特征。今天,在北京、廣東、東京、巴黎和莫斯科都可見到人們跳搖滾,以搖滾歡慶,用搖滾相互溝通。全世界的青年人都可以用同一個節奏在同一個星球上展翅飛翔。

3.對發展的質疑。但文化全球化的誤區也是很嚴重的,最嚴重的就是不顧一切的發展觀念。“發展”的概念總是含有經濟技術的成分,它可以用增長指數或收入指數加以衡量,也就是可以“量化”。它暗含著這樣一種假設,即經濟技術的發展自然是帶動“人類發展”的火車頭,其成功的模式便是所謂高度發達的西方國家。所以,西方社會目前的狀況便成了人類歷史的目標和終極目的。但這是片面的。

“發展”的概念一經提出,就忽略了那些不能被計算、量度的存在,例如生命、痛苦、歡樂或愛情。它唯一的滿足尺度是增長(產品的增長,勞動生產率的增長,貨幣收入的增長)。由于僅僅以數量界定,它忽視質量,如存在的質量、協助的質量、社會環境的質量及生命的質量。

“發展”的邏輯忽略了經濟技術的增長給人類帶來的道德的和心理的遲鈍:過度專業化的普及,各領域的隔絕,極端個人主義,利欲熏心,所有這一切都使人們喪失了團結互助的精神。

“發展”造成知識的專門化,以致人們在復雜問題面前束手無策。發達國家的專業教育確實教會人們很多知識,但同時也限制了人們的智慧能力,使人對根本的和全局的問題視而不見。

“發展”忽視不可計算、不可變賣的人類精神財富,諸如捐獻、高尚、信譽和良心。“發展”所經之處掃蕩了文化寶藏與古代傳統和文明的知識。

“發展”當然給人們帶來了科學的、技術的、醫學的和社會的進步,但它同時也帶來了對環境、對文化的破壞,造成了新的不平等,結果是新的奴役取代了老式奴役。

最后,以西方文明的模式、理想和目的為參照的“發展”邏輯,忽視了西方文明自身正在危機當中。西方文明的福祉剛好包藏了它的禍根,它的個人主義包含了自我中心的閉鎖與孤獨,它在城市的技術與工業的興旺給人們帶來了緊張與危害,而“發展”所產生的力量將把人們引向核滅亡與生態死亡(特別是城市的污染和科學的盲目)。

(二)反對“單邊主義”,振興歐洲的努力

2003年5月31日歐洲各大報刊發表哈貝馬斯與德里達聯合署名的文章《論歐洲的復興》,另外,還有一些著名的思想家、藝術家、文學家同時發表文章。他們有如下的意見:

1.歐洲社會的世俗化相對而言來得更加徹底,歐洲民眾反對逾越政治與宗教的界限;

2.歐洲人更相信國家的組織能力和控制能力,而對市場的調節能力保持深刻的懷疑態度;

3.歐洲人面對技術進步不是那么盲目樂觀;

4.歐洲人更傾向于從社會團結出發的制度規范,尊重個人人格的完整,并主張在控制與減少軍事暴力的基礎上加強聯合國的作用,建立一種有效的世界內政等。

他們認為抗衡美國的第一步就是要讓歐洲振興起來,因為中國和俄國目前還不夠強大,建設“核心歐洲”是歷史交給歐洲知識分子的一項偉大使命。美國著名學者理查·羅蒂也參加了討論,他在《南德意志報》上發表了《侮辱還是團結》一文,他說:

 

歐洲掀起重新定位自我的熱潮,而且充滿了理想主義,這將在全世界范圍內引起強烈凡響,不管是在美國和中國,還是在巴西和俄羅斯,都會是這樣。……無論在歐洲和在美國,許多人都已經清楚地認識到了,美國人追求霸權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而且全然不顧所作所為對于人類自由的影響。這是一個可怕的錯誤。已經醒悟過來的美國人有必要應用他們能夠得到的一切幫助,以便讓他們的同胞也認識到,布什把他們引上了一條歧途。

 

歐洲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幾個大國都經歷過帝國權利的頂峰,必須從帝國滅亡的經歷中有所領悟。對歐洲來說,帝國統治和殖民歷史一去不返,歐洲的政權也就得到一個機會與自己保持一種反思的距離。這可能會有利于拋棄歐洲中心論,加快實現康德對世界內政的美好期望。(哈貝馬斯、德里達)

對于歐洲的一體化當然有很多爭論,但最近歐洲憲法的通過畢竟是一個好兆頭。

(三)關于地球公民社會的設想

20世紀70年代以來,很多有識之人已經感到了當前危機,提出了地球公民社會的設想。地球公民社會的先驅者們已創立了無疆界的人道主義醫生協會,國際綠色和平組織等。以后,這方面的活動一直連續不斷:

1.1999年12月,公民社會的發展出現了第一次質的飛躍,那就是反西雅圖經濟技術全球化的示威。它表達的是對另一個全球化的期待,在那里,“世界不是商品”。人們意識到,不僅須要對世界性的問題給予世界性的回答,還須要在全球范圍內施加壓力并提出動議。西雅圖引起了后來的多次聚會,最后變成了新生的世界公民社會論壇;從事這一運動的人,被稱為“西雅圖人”。

2.2001年在巴西的阿雷格里港召開了第一次“世界社會論壇”,全世界117個國家的4700名代表和12000多名非正式代表與會,各自帶有許多目前看來似乎是烏托邦的訴求。世界各地非政府組織為此動用了和平的和非和平的(如法國農民領袖博維率眾砸麥當勞店、燒毀了進口的轉基因糧食和去年論壇期間毀掉巴西轉基因試驗田等)手段。會后大游行,天上一架飛機伴著下面的隊伍飛行,飛機尾巴拖著一條標語:“世界不是商品。”游行者載歌載舞,代表們用各自帶來的石塊鑲拼成一部石書,留在會議所在地,以記錄公民社會的發展蹤跡,中國的一塊,上面寫著“天下為公”。2002年,在同一地點,正式和非正式的代表加在一起有6萬人,來自110個國家,其中包括1千名政界人士,法國6位現任部長、巴黎市長,總理辦公室與總統辦公室代表都到會了。這次大小討論會有700個,集中在世貿、世銀、轉基因、社會排斥、國家的作用、經濟發展與農業保護等主題上,還增添了一個文化語言多元化的主題。2003年在同一地點召開的世界社會論壇規模更大,口號是“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并決定2004年大會在印度舉行。

3.在這期間,2001年還在巴黎舉行了第一屆世界公民大會,于2001年12月在法國里爾召開。為期十天的大會召集了各大陸700多名公民,代表們以極大的熱忱,反復討論,提出了一篇《人類責任憲章》草案,提出面對人類的一個全新局面,適用于所有社會和領域的這個第三支柱成為必需,以補充國際間生存依賴的現存的兩個支柱:一個是《人權普遍宣言》,另一個是《聯合國憲章》。責任憲章的主要精神是:承擔我們的行為造成的直接的和間接的后果;聯合起來戰勝無力感;承認我們的責任與各自擁有的知識與權力成正比。

總之,全球化的“帝國”統一趨勢一方面激發了地球公民社會的想象,另一方面也引起了民族國家的、種族的和宗教的抵抗,要消除這些抵抗,就得借助更無情的統治,其尖端就是文化原教旨主義與文化霸權主義的激烈沖突。它們在全球范圍內齊頭并進,成了加劇人與人之間隔閡的罪魁禍首。要擺脫這一困境,人類精神須要發生一次真正的躍進,不是在技術和科學能力方面,也不只是在對復雜性的認識方面,而是指在人類的心靈中發生一種內在性的巨大提升。要建成一個社會世界,不是在全球范圍內建立一個盡善盡美的霸權帝國,而是一個文明開化的聯盟基礎;所缺少的不是規劃,也不是設計,而是能夠指引道路的理論原則。這個基礎和原則就是在互動認知中重新認識“他者”,重新認識東方。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股票| 衡水市| 阿坝| 榆中县| 鞍山市| 丽江市| 沧州市| 阿合奇县| 山东省| 宁远县| 法库县| 东城区| 丰镇市| 洮南市| 丹阳市| 抚宁县| 台北县| 屏东县| 永宁县| 南丹县| 平阳县| 历史| 江陵县| 永济市| 柏乡县| 大新县| 滁州市| 株洲市| 游戏| 芦山县| 阳城县| 泰宁县| 喜德县| 彭山县| 乡城县| 门源| 蓬莱市| 饶河县| 方正县| 大邑县| 金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