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馬白話期權:1年100倍的穩健交易心法
- 小馬
- 1498字
- 2019-01-11 18:15:39
15
騰挪方得最優收益——移倉管理
移倉,是期權投資里一門很重要的學問。如果看準了趨勢,對持倉的期權合約進行上下行權價移倉,把當月合約往下月合約移倉,操作得好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操作得不好,移倉后剛好是拐點或波動率下降,則移倉也是快速虧損的利器,前面好不容易獲得的兩三倍或者五倍的利潤可能會“損兵折將”。下面以實際操作經驗說明。
1)上漲趨勢時賺取更大利潤
比如,2017年5—6月,行情逐漸上漲,呈現比較明顯的上升趨勢,我將低行權價的50ETF購6月2450合約換成50ETF購6月2500合約(如圖2-14所示)。

圖2-14 2017年6月初期權合約操作
在其他很多比較明顯的標的和期權合約上漲趨勢中,我都是在較低行權價合約有了較大盈利時,就換一部分到上一檔合約。移倉的規則一般如下(以認購為例)。
(1)從基本面、技術面和趨勢能看出來是一段較好的單邊或曲折向上的行情。
(2)低行權價合約有較大的浮盈,比如2倍、3倍,至少利潤是100%,才好進行下一步的移倉操作。
(3)除非有很大把握,否則移倉的金額不超過上一合約盈利或總體的1/3。
(4)若行情漲得較快并還在趨勢中,可以把1000元/張左右的合約換成200~500元/張的合約,以便獲得更大收益,但要注意資金分配,不能全部買入深度虛值合約。
(5)移倉時機的選擇很重要,一是在一段上漲行情暫時休整,處于橫盤或小幅調整時,從下往上移,此時高行權價合約跌幅較多;二是在行情上漲時,兩檔合約的漲幅基本一致,即將拉開距離時;三是在行情大幅上漲時,兩檔合約的漲幅差距較大,如果追漲進去,要注意回落風險。
(6)切記不要一口吃成胖子,不要全部往上移倉!如果不到預期的行權價或者行情大幅回落,那便前功盡棄,要保持金字塔或紡錘形資金持倉結構!
2)橫盤和小幅下跌躲避
如何在不減倉的情況下應對橫盤和淺幅調整呢?舉例說明,在經歷了2017年10月緩慢上漲和拉升之后,11月初出現了橫向窄幅震蕩的過程(如圖2-15所示),這時候就比較尷尬了,原來趁著10月行情好買的11月合約,由于時間價值的損耗和波動率的下降在這一輪橫盤和小跌中會出現比較大的差異(如圖2-16~圖2-18所示,見表2-3)。這時,就應當將原來較高行權價的虛值合約往下移倉到平值和實值合約,既能享受上漲的收益,也能躲避時間價值損耗的風險。當然,前提還是基于你對行情的判斷。這雖然是一個綜合性的分析,但是從盤面上還是能看出一些端倪的,從而可以做出正確的判斷。

圖2-15 2017年10—11月50ETF走勢

圖2-16 50ETF購11月2800合約走勢

圖2-17 50ETF購11月2850合約走勢

圖2-18 50ETF購11月2900合約走勢
表2-3 標的和合約回調時跌幅對比

當時我先把50ETF購11月2850合約平掉,移倉到50ETF購11月2800合約躲避標的橫盤和虛值合約大幅下行的風險,如圖2-19所示。

圖2-19 2017年11月初期權合約操作
通過這次下調倉位躲避橫盤對時間價值的損耗,可以保存大部分實力,便于在行情好轉時執行第一步操作。
3)大幅下跌時的移倉
標的和期權合約大幅下跌時,最好的辦法當然是止損做反手,次優辦法就是向下移倉,等待反彈,比如2017年8月(如圖2-20所示)出現50ETF先大幅下跌,月中就反彈的情況。但是在我的操作中,止損反手和向下移倉使用得太少了,最后,由于時間價值的損耗和未能到達之前的高度,看著合約逐漸歸零,期權賬戶金額也虧損較大。

圖2-20 2017年8—9月50ETF走勢
4)當月和下月之間移倉
有的人習慣在合約快到期前幾天將當月合約提前移倉到下個月,以避免巨大的Gamma值波動。此舉具有兩面性,臨近到期日時,標的如有大幅波動,期權的波動會更大,比如2017年11月末50ETF連續拉升一周,11月認購期權經常出現50%~100%的日漲幅,而移倉到12月的期權合約往往只有20%~40%,之前幾個月里有時是最后幾天下跌,比較穩妥的辦法是逐漸移倉,最后一周每天移一點,既可以享受大Gamma值,又可以避免全部大Gamma值帶來的巨大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