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出版前沿
- 王京山 包韞慧 侯欣潔等編著
- 1043字
- 2019-11-19 16:49:08
1 泛媒體時代的傳媒格局變化
所謂的“泛媒體”是相對于過去專門化的“媒體”而言的,在移動互聯網普及背景下,面向公眾傳播信息不再是專業媒體的專利,任何人和任何機構都可以自建媒體,生產內容信息并向外發布。相對于過去,泛媒體時代下的傳媒業格局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
1.1 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型
為抓住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契機,傳統的出版社、報刊社、電臺、電視臺、網站等媒體紛紛向移動市場遷移,“三微一端”(即微博、微信、微視頻、客戶端)逐漸成為傳統媒體數字化轉型的標配。互聯網巨頭BAT、“數字出版第一股”中文在線等,利用資本手段合縱連橫,在移動端展開角逐,通過閱讀市場布局,衍生到電影、電視劇、游戲等領域。當當、京東、亞馬遜等電商平臺也都向手機端轉移,電子書業務增長迅速。清華同方、龍源期刊網、掌閱、咪咕傳媒等內容集成發行商和運營商,加大移動端應用和市場的開發。
1.2 移動端自媒體平臺壯大
在微博、微信自媒體平臺的帶動下,自2015年以來,今日頭條、掌閱、喜馬拉雅、蜻蜓等移動應用先后平臺化,面向用戶紛紛開通自媒體頻道;最近,360自媒體和北京電視臺聯合推出視頻自媒體平臺——北京時間。這些移動性媒體平臺不再像以前所說的“我們不生產內容,我們僅是內容的搬運工”,它們通過直接聚攏用戶和內容創作者,成為原創性內容集聚、發布的平臺。目前,自媒體平臺已經覆蓋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內容形式,服務著大眾所需的新聞資訊、消遣娛樂、親子閱讀、教育培訓等生產生活的多個領域。
1.3 商業傳播對專業媒體的依賴減弱
現在,商業機構紛紛開設自媒體,作為品牌傳播、市場營銷和聯絡客戶的工具,同時也生產和傳播與本企業及所在行業相關聯的內容,以吸引用戶關注。據尼爾森網聯發布的《2014企業移動營銷現狀調研報告》,截至2014年5月,1/5的在華企業已經開通了微信公眾號,信息產業、餐飲行業和傳媒文化是開通公眾號最多的3個行業,大多數企業對微信公眾號進行了基本定位,展示、宣傳和服務是定位中最常被提及的詞語。[1]另據2015年2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CAICT)和騰訊發布的數據分析,中國近19%的微信用戶將企業作為首要關注的對象,還有5.9%的用戶首要關注品牌。[2]可見,企業微信所代表的商業機構自媒體已經在整個傳媒格局中占據一席之地,傳統意義上,工商企業的商業傳播(如廣告、產品推廣、品牌傳播等)活動對專門媒體機構的依賴度降低,傳統媒體的廣告業務受到巨大沖擊。
泛媒體時代傳播平臺的開放、傳媒格局的變化以及移動化消費,使“人人傳播”“萬物皆媒”成為可能,從而帶來內容生產的解放和內容價值實現途徑的拓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