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2評論第1章 第一步——選題
1.如何選題
寫書面臨很大的困擾是在什么地方呢?總結來說,就是該寫什么書、什么書才是市場需要的。從1996年到2000年,我寫了很多書,最多的一本也只賣到了2萬冊,平均一本賣1萬冊。直到寫到《大敗局》,才賣到了30萬冊。那個時候我很困擾,接下來我該寫什么書?這種感覺很像武俠小說里面的練武功,你關起門來在山上練,練了很多年。怎么才能成名呢?你一定要找個人殺一殺。問題是你要殺誰呢?所以江湖上練武功的人家門口常會來很多挑戰的人,你只有把他殺了你才是最厲害的人。所以選題很重要,要有很強的創作能力,現在的問題是“要殺誰”?
我沒有辦法確切的說“就是這個東西”,只能夠根據每個人的能力來分析。秦朔曾談到過寫作與市場呼應度的問題。我們不可能去討好市場,這個呼應度指的是我們的創作能夠跟市場的需求相統一。這也是時機的問題。但有一個普遍規律性的東西可以思考:你寫作的公共價值是什么?
所謂的公共價值部分是,你要創作的選題、對象和人物,究竟有沒有公共閱讀的價值。最簡單的判斷在于它在行業之外的影響力有多大。我們往往是判斷他在行業內的影響力多大,其實從圖書出版的角度講這個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他在行業外的影響力有多大。每一個企業家從行業性企業家變成公眾的人物,在圖書里面看得很清楚。當馬云出現在圖書上的時候,他一定是公眾人物,IT外的人不會來關注他。比如俞敏洪,俞敏洪的公司還不能排入中國500強,他公司的資產才10多億,英語行業也不是一個大的教育行業,企業資產也排不進去,但是為什么俞敏洪有書出版?而且有好幾本?這就說明這個人有公共價值。比如說唐駿,他身上承載的某些商業價值超出了行業本身。公共價值部分,是需要作出判斷的。
做這個判斷的過程,就是“選題”的過程。選題,就是要“選擇有公共價值”的人或事物去進行創作。這就是財經創作尋找選題要遵循的規則。
2.如何把握選題的時效性
上一節我們談了“公共價值”。即便是一個有公共價值的人,是不是在這個時間出最好?所以在選題中,也有時效性。
比如鄭作時有一本寫馬云的書《阿里巴巴: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直到現在這也是阿里巴巴唯一授權的書。這本書出版的時間點是在阿里巴巴收購雅虎中國時,這本書基本上把阿里巴巴推向了圖書市場。后來我就建議作者在書的前面再加一萬多字,出精華版,結果賣了大概5萬多冊。第二版為什么量很大?因為那時候阿里巴巴上市,關注度很大。所以時效點很重要。鄭作時還寫過《汽車“瘋子”李書福》,這個書出版以后,銷售沒有我們預期那么好,我們后來反思為什么。這本書寫得還是挺不錯的,我認為很大的原因就是時效性不夠。外界最關注李書福的時間點應該是WTO以后,2005年以前,他是以悲劇化的方式進入行業,然后萬拳打死老師傅,當鄭作時出版《汽車“瘋子”李書福》的時候,他已經過了瘋狂期了,變成了很普通的汽車制造商,所有的奇跡就慢慢淡化了。書是一種商品,到市場上面臨著很殘酷的事情。我們有機會放到任何一個書店,從最新暢銷書的堆頭做起,可能小的出版社都沒有這個機會。如果你做得不好的話,會直接豎到書架上,開始還會在書店正中間的書架位置,然后往后退,退到大概找不到的角落里,這個過程大概是兩個月的時間。如果沒有時效能力的話,就很麻煩。
我們現在做書,時效性會變得更重要。像唐駿的《我的成功可以復制》,剛出版三四個月,已經賣到12萬冊左右。那時候他剛宣布離開盛大,我們就找他談,要給他出書。我們給他提供了很多選題,最后決定出傳記。另外其他唐駿的書加在一起的銷量,跟我們這本差不多,這就在于我們時間點選的比較好,整個方向切得很準。然后是排他性的,自傳性的選題。他那個時間點又是所謂第一職業經理人的炒作點,一下子把這個書撐起來了。
我們去年還出版了《大道平安》這本書,平安這么一個很封閉的企業,去年要出書,為什么?因為它去年是20周年,馬明哲做企業做了20年。在這個點上,我們就有機會研究這個企業,市場也會關心這個企業,這本書賣了六七萬冊。所以時效點很重要。為什么?因為中國改革開放40年,很多企業都是10年、20年、30年走過來了。還有一些行業,比如說地產、保險,一定有某一個時間點。像深圳特區成立30周年徐明天出版了《春天的故事——深圳創業史1979-2009》,賣得也很好。
當我們想一個選題值不值得花那么大的精力去投入的時候,要考慮公共價值、時效性,以及你是否具備相應的“資源”。這個資源是指可以無限接近這個企業,當都準備好,這本書的市場效應就會被預期到。這就是選題的問題,對作者來講也是很困擾的一個問題。
3.好選題的特點
好的創作選題,在我看來有三個特點:
一、一定是一個好問題。選題本身是一個問題,比如說《激蕩三十年》本身是由一個問題引發出來的。當時我到哈佛去當訪問學者,美國人問我,你告訴我,這二十多年來中國的企業是怎么發展的?這本身是一個問題。而你發現當時的圖書市場沒有人解決這個問題,所以這是一個好選題。
二、這個問題要有強大的現實性,是跟現實有關的問題。這是財經書的一個大特點,你是為當世寫作的,或者是為某一個家務而寫作,與國家有關的東西。
三、適合自己的題材才是好題材。我在2004年選了這個選題之后,給秦朔打電話,他當時剛剛到上海辦《第一財經日報》。我跟他說,我決定寫一本書,想在2008年出版,內容是關于中國經濟的三十年。到30年的時候中國經濟發展就三十而立了,一定需要有一本書來描寫中國經濟與成長。他當時跟我說,全中國大概有5個人可以寫這本書。我簡單排了一下,我說我能寫出來,秦朔說他也能寫出來。他說,寫這本書要有一個條件:要有足夠長的采訪調研時間,而且你的文筆一定不能是學究型的文筆。后來為什么這個題材定下來是我來寫,中間也經過一些調整。比如要有足夠的時間,秦朔說他沒有時間去寫。還有你要敢賭,因為你2004年寫的書,要到2008年才出版,實際上這本書是2007年出版的。你不知道花這么久時間寫的書能賣多少冊,但我當時算了一下,保底能賣5萬冊。其實當時我有其他機會,比如說去辦一本商業周刊。所以,心里要對寫這個選題的愿望特別強烈,才能最終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