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五郎定親
- 巧妻
- 行走的葉子
- 3079字
- 2013-11-23 09:15:57
既然呂先生回了京城,兩位姑娘便沒了上課的地方。兩家太太一商量,孩子也漸大了,該學的也學了。也是時候要學些女紅和管家的事,再加上周婉佩已經大了,之前是守孝,一家人不好外出應酬。現在也是時候,要帶女兒出去走動走動。榆林縣就這么大,若不抓緊相看,可就找不到好的了。
“聽說你娘幫你五哥找了個莊戶人家的閨女。”周婉佩上方家來串門,順嘴道。
“這就傳開了呀。”好不容易相中一個合適的,三娘子就開始到處訴苦。說方家不拿三房當人看,說四娘子伺機報復,趁機糟蹋他兒子。
周婉佩現在常跟著周太太出去坐客,消息靈通的很。她爹是官身,哥哥要娶的是林清正的親妹妹。加上周家家境殷實,人口簡單。周婉佩在毫無查覺之下,已然是炙手可熱的媳婦人選。
“不過我娘說,三娘子說的話一句也不能信。說方嬸嬸相看的,一定是好的。”嗑著瓜子,是石家自己炒了送來的,比外面買的都要香。
慧娘的確幫他相看了一戶人家,姑娘已經十六歲了,比五郎還要大一歲。本來早可以找門好親事嫁到外地,因父母貧病,弟妹又多,放心不下,竟拒了這門好親。家里家外一把手,都虧得她一人。近二年,家中有些起色,才肯讓媒婆踏進她家的門。
可是她一無嫁妝,二無姿色,又不想外嫁。擺明了嫁出去,還想著關照娘家。一來二去拖到現在,慧娘聽人一說,就覺得這孩子與五郎極是般配。
巴巴的跑到橋頭村去相看,又走訪四鄰,得到的都是交口稱贊,這才回了老太爺。老太爺也不羅嗦,直言若是這姑娘肯嫁入方家,家中父母弟妹,方家都可照拂一二。
慧娘也不欺著人家姑娘,將前段日子李家姑娘的事明說。那姑娘聽了反而道“這般肯擔當的漢子,才值得托付。”這事,竟就這樣成了。
三娘子的話也傳到這姑娘耳里,她卻只說了一句“難怪方家不讓親娘給兒子作親,反倒托付給嬸嬸。看來方家老太爺是個極明事理的。”
噎得三娘子聽了半響沒出聲,出了聲就開始連摔帶打,三老爺和五郎自在書房讀書,兩耳不聞窗外事。
方怡雪抱住三娘子“娘,她遲早要嫁進來,你是她正經婆婆,這個時候發脾氣又有何用。”
“對,還是我兒聰明。”看到已經十二歲的女兒,還有十三歲的六郎,都到了議親的年紀。若還是讓四房……
不行,說什么也不能再讓她糟賤自己的兒女。緊緊抱著女兒,三娘子暗中有了計較。
卻說周婉佩知道了周太太帶她出門的目的,心中越發愁苦,只是這苦悶卻又不能說出來。日子久了,竟硬生生嘔出病來。
開始還沒當一回事,后來卻越治越沒起色,竟是病入膏肓之相。嚇人一家人快過年都沒心思準備什么,只顧著為她延請名醫。
方怡巧帶了繡活過來,陪她說話解悶。盡提些高興的事,比方說京城里的二哥娶了新媳婦,過年時要帶回老宅給老太爺請安。五哥的親事也下了定,任她三娘子嚷破了天,也不能反悔了。
想了想又道“這幾天娘盡往鄉下跑,倒聽了好些有趣的事兒。”
也不管周婉佩要不要聽,自管說道“有兩戶人家均是兄妹,兩家兄長都娶了對方的妹妹,對外還說這是親上加親,是不是好笑。”
周婉佩眼睛亮了一下,掙扎道“還有這回事,不是說不許這樣做親嗎。”
方怡巧抿嘴一笑“窮人家娶不上媳婦自然只能換親,一般人家那有這樣做的,不然怎么叫笑話呢。”
看她“哦”了一聲,就想閉上眼睛。方怡巧干脆又道“先生來信了,說她已經回了夫家。我總在想,以先生這樣的人才,能讓她傾心的一定是位有才華又極俊朗的人物。”
“這是自然。”聽到談起呂先生,五年師徒情份,終是有些反應。
“可還不是納了妾,可見這女子想過得好,并不是找個如意郎君就夠了。”仔細看著她的反應,說道。
“難道找個木頭呆腦的憨子,就能過得好了?”周婉佩眼中似有戾氣,有些撒氣似的說道。
恐怕,此刻在她心里,除了林清正其他無一不是呆子就是憨子。
“別的我不知道,只知道我爹說林家小秀才絕不是良配。”這倒不是她為了安慰周婉佩瞎說的,是慧娘在談及榆林縣人人都想捉了林小秀才當女婿,方長略卻說,此子上進心太足,即是好事也是壞事。
“好就好在,對家族而言他越上進貢獻越大。壞就壞在,對妻子而言,這樣的夫婿你看不住也管不住。若是高門之女倒還好說,總要顧及岳家顏面。否則,他納妾也好,冷落也好,不管什么你也只能受著。”
“不會的,他那么溫柔,說話的樣子,笑的樣子,對誰都客氣有禮。”周婉佩搖頭,已經忘了方怡巧是在和她聊天。純粹為自己的心上人辯解起來。
“他在想些什么,要些什么,你能看得透嗎。他的確是溫柔有禮,從來沒看過他跟誰紅一次臉,吵過一次架,就是這樣才奇怪。除非刻意,我想不出誰能多年如一日將自己裝扮成這樣。就是我爹那個好好先生,還跟我娘吵過架,跟外面人為了五哥的事起過爭執呢。”
周婉佩忽然反應過來,不知不覺已經將自己的心意流露出來,不由雙頰緋紅。
“看他到現在不談議親的事,就知道他是個有心思的人。這親事在他眼里,恐怕也是一場算計,要計較,要衡量。撇開你哥哥要娶他的妹妹,就是沒這件事,恐怕……也是白喜歡一場。”方怡巧最終還是點破了她的心思。
周婉佩不知道為什么,羞澀過后,卻是一種解脫的快感。總算有人知道她的心思,有個人能與他談論這個秘密,頓時抱住方怡巧痛哭起來。
哭過之后,不管她想沒想通,至少,心中郁結去了大半,病也好了起來。只是纏綿病塌良久,精神還是有些不濟。周家請了郎中來看,卻都說已無礙了,慢慢將養即可。一家人這才安下心下,開始準備過年的節禮。
“過完年,你也十一歲了。趁著忙跟在后面學學這些節禮怎么安排,怎么回禮又有些什么避諱。”慧娘對巧姐道。
“還有……”慧娘正要提醒,被巧姐打斷。不就是二哥要帶嫂嫂回老宅拜年,禮物早備好了。
看小石頭憂心忡忡的樣子,巧姐道“可是不曉得備什么好,你年紀小,隨便寫幅字畫個畫便好,只要不花銀子,沒人跟你計較的。”
慧娘白了她一眼“小石頭的禮我早給他備好了,有你這樣當姐姐的嗎,見天擠兌人?”
“周師兄出了孝,老師讓他今年參加童生試,考上了就去官學。他大概想帶夏師兄去別的地方了。”小石頭年紀雖小,心思卻敏感的很。種種蛛絲馬跡,讓他想到自己可能也要被退貨了。
“那就去林家族學附學,考上了秀才再去官學。”林元生祖籍榆林,不代表他就一定會呆在這里終老。妻子兒女統統都沒跟著,一點也不象回鄉定居的樣子。
巧姐一點也不擔心的說著,這個弟弟只學了二年,別的不論,字已經寫得比她好看。人比人得死,所以她再也不比了。
趕在大年三十之前,大伯父家里的二哥方澄義帶著新媳婦宋曉婉趕回了榆林方家老宅。祭拜祖先,又將新媳婦的名字入了族譜,方家這個年也算過得熱鬧非常。
方老太爺自然要問問方長文在京中的狀況,方澄義私下回道老太爺,京中安好。上回的事,的確有御史準備彈劾京官治家不嚴,好在方家處置得當,御史接到消息不久事情已經平息。失了先機,他們自然也就不了了之了。
大房二個女兒都是十四五歲年紀,自然也被老太爺問起。方澄義也笑道“這個倒不是爹娘故意拖延,我們上京才知道,京中成親的年紀比別處都晚。可能達官顯貴太多,為表示心疼女兒,都好將小姐們在閨中多留幾年再許人家。成親太早,倒顯得父母不慈,故爹娘只好入鄉隨俗。”
“縱是這樣,也要開始相看,不能臨到頭上,再去忙亂。”老太爺點頭,大兒子是他一手一腳帶大的。性格脾氣都像極了自己,故而雖對他最嚴厲,卻也是最得他歡心的一個。所謂,愛之深責之切嘛。
兩個大孫子都已是秀才,成親后也在努力攻讀,準備鄉試。打算走科考正途入仕,若是順利,方老太爺捊捊胡子,心中得意不已。
又吩咐明天隨他一同去拜見林元生,方澄義忙道父親也特意準備了給林先生的禮物,并說往年一席話讓他獲益良多。
心中有些疑問,祖父又比父親慈愛,便張嘴問道“這林大人才名甚高,但聞聽在任時,治學嚴謹,為人方正不阿。后因言詞不當得罪皇上,這才丟官。難道這樣的人在做官上也有什么心得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