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圖說元朝一百年作者名: 諸葛文編著本章字數: 1497字更新時間: 2019-03-15 14:00:59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死亡之謎
成吉思汗已經死去了八百多年,到今天,依舊有許多關于他的謎團有待我們去破解,如他的死因是什么?他的陵墓又在哪里?其中,關于成吉思汗的死因,歷史上流傳多個版本,正史和野史各有記載,卻又各不相同。
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八月二十五日,成吉思汗逝世,終年66歲。關于成吉思汗的死因眾說紛紜,歷史上流傳著多個不同的版本。正史上說他在攻打西夏的途中,不幸染病而死,而在民間野史及外域人寫的書上,又有多個不同的說法,如雷擊而死、落馬摔死、中箭而死,以及被俘虜的西夏王妃殺死等說法。
根據正史記載,在蒙古軍最后一次遠征西夏的途中,六十多歲的成吉思汗病倒了,雖然有跟他一起去的也遂日夜照顧,但也無力回天。成吉思汗在臨死前確定了窩闊臺為自己的汗位繼承人,并交代木華黎:“如今正在征討西夏,我死之后先不要發喪,以免給了西夏可乘之機。”從這里可以看出,成吉思汗當年是死于疾病,不過,在正史以外的一些書籍上,關于成吉思汗死因的記載可不是這樣的。

鐵木真接受貴族獻禮圖
關于成吉思汗的死因,各種野史上的說法總結起來有以下幾種。
落馬說:在蒙古人編撰的《元朝秘史》中記述了這樣一件事。1226年秋天,成吉思汗帶著也遂去征討西夏國。那年的冬季,成吉思汗和幾個將領在一個叫阿兒不合的地方打獵,沒想到他騎的馬被一匹野馬驚到,結果導致毫無防備的成吉思汗墜馬受傷,當晚就發起了高燒。也遂和隨從的將領們經過商議后,一部分人建議成吉思汗回去養傷,等身體養好了再來攻打西夏。但成吉思汗生性要強,心想如果就這樣回去,西夏人必定以為自己是被他們嚇跑的,從而落下笑柄,而且在不久之前,他派去西夏打聽情況的一個使者,正好聽到西夏一個叫阿沙敢不的大臣譏笑自己不敢前去過招。所以,雖然有一部分隨從建議先回去,但成吉思汗表示寧死不退兵,繼續率領蒙古軍向賀蘭山挺進,消滅了阿沙敢不。然而,戰爭的勝利對成吉思汗的健康并沒有起到積極作用,他的病情反而因為旅途的奔波和勞累進一步加重,最終在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八月二十五日去世。
雷擊說:出使蒙古的羅馬教廷使節約翰·普蘭諾·加賓尼在其所著文章中表示,成吉思汗有可能是被雷電擊中身亡的。約翰·普蘭諾·加賓尼出使蒙古國時,發現在當地夏天雷電傷人事故頻發,“在那里有兇猛的雷擊和閃電,致使很多人死亡”。約翰·普蘭諾·加賓尼回去后就向教皇提交了題為《被我們稱為韃靼的蒙古人的歷史》的出使報告,而且在他的書中記載著成吉思汗是遭雷擊而亡的。
中箭說:這種說法來源于《馬可·波羅游記》。馬可·波羅是一位13世紀的意大利商人,1275年來到中國,當時執政的是元世祖忽必烈。與元朝有著17年交往歷史的馬可·波羅在其游記中記述了成吉思汗的死因——在梁生智翻譯的《馬可·波羅游記》中有著這樣的記述:“這個戰勝者(指成吉思汗)在6年中相繼征服了許多王國和城市,后來在圍攻一個叫泰津的城堡時,膝部受了箭傷,并且因傷勢過重而死去。”
在所有的野史版本中,有一種關于成吉思汗死因的說法最為離奇,這種說法與一個年輕漂亮的,名叫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的西夏王妃有關。據傳,成吉思汗在進攻西夏時,士兵俘虜了一名很漂亮的西夏王妃,并將她獻給了成吉思汗,這名王妃在侍寢時,乘機將成吉思汗殺害。這種說法源于一本名為《蒙古源流》的書。1766年,蒙古喀爾喀部親王成袞扎布將此書的手抄本作為禮物,進獻給了乾隆皇帝,乾隆又命人將其譯為滿、漢兩種文本,并重新給書起名為《欽定蒙古源流》,收入《四庫全書》,因此,這種說法具有較高的可信度。
關于成吉思汗的死因雖然眾說紛紜,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死在出征西夏的前線。關于成吉思汗真正的死因,等到我們發現他陵墓的那一天,或許能夠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