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為什么如此貪戀楊玉環
唐玄宗李隆基與貴妃楊玉環的愛情,經過白居易的《長恨歌》的描述,成為千古絕唱,“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楊玉環寵冠后宮后,一時無人能比。唐玄宗在宮中稱她為娘子,儀禮規制等同皇后。那么,楊玉環何以使得玄宗如此迷戀,甚至不顧倫理道德而父奪子妻?是面若桃花、肌如凝脂的天生麗質?是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媚態?還是她能歌善舞的技藝?抑或是還有別的什么?

楊貴妃
楊玉環是蒲州永樂人,是隋梁郡汪氏的四世孫,父親楊玄琰。開元二十二年(734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楊玉環也應邀參加。咸宜公主之胞弟壽王李瑁對年僅16歲的楊玉環一見鐘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后經高力士推薦,唐玄宗見她有傾城傾國之色,不顧人倫禮儀,橫刀奪愛,將楊玉環召入宮中,初為太真女道士,在天寶四年(745年)被封為貴妃。
首先,楊玉環最使唐玄宗迷戀的,無疑是她的天生麗質。
眾所周知,楊貴妃與西施、王昭君、貂蟬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但是,楊貴妃在四大美女中卻獨樹一幟。關于她無與倫比的美貌,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中贊嘆說:“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白居易是中唐著名詩人,也是距楊貴妃時代最近的著名詩人,因此他的贊揚和溢美之詞應該都是真實的。唐玄宗在做皇帝之前喜歡趙麗妃,隨后,又移愛于錢妃、皇甫德儀、劉才人,直至繼位后喜歡武惠妃、梅妃江采蘋等等,不難看出他對愛情不專心。后來寵愛楊玉環,楊玉環竟能“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這當然與楊玉環傾國傾城的美貌不無關系。
但是據野史考證稱:楊貴妃身高1.64米,體重138斤,也有說楊貴妃身高1.55米,體重120斤的。但楊貴妃究竟有多胖,至今無法考證,只能從唐代詩詞、書畫、雕塑等各類藝術作品中尋得一絲痕跡。比如唐人繪制的“貴妃出浴圖”,另有“環肥燕瘦”這一成語可讓人從中體會到楊貴妃的豐腴。那么,為什么即使這樣的體態卻還讓唐玄宗愛不釋手呢?
原因是唐人以胖為美。有學者提出,當時的唐朝是高度開放的國家,唐都長安城是一座國際化的大都會,是東方文明的中心,吸引著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國的商人、旅行家、學者和不同信仰的宗教徒。譬如波斯就與唐朝交往很是密切,唐長安城里有著大量的波斯人居住。隨著西域人大量涌入,長安城中的生活方式也產生了變化,模仿“胡人”成為時尚。比如在服飾上,長安人受西域風氣的影響就較深,遠自波斯、吐火羅,近至突厥、吐谷渾和吐蕃都成為唐人模仿的對象。而西域人的塊頭都比較大,估計唐朝的“以胖為美”與此也有著一定的關聯。

華清出浴圖
再者,李唐王室由鮮卑游牧部落的關隴軍事集團起家,入主中原后,依然保持著游牧生活的一些習性,崇尚壯碩之美。這樣豐腴的楊貴妃受歡迎,得到寵愛也就不足為奇了。
唐玄宗迷戀楊玉環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楊玉環聰慧過人,善解人意。
楊貴妃能夠得到唐玄宗的寵愛絕不僅僅是容貌長得美麗,關鍵是能有效地揣摩玄宗的心理,而這也是后宮許多姿色艷麗的女子做不到的地方。有一天唐玄宗與一個親王下棋,并令賀懷智獨奏琵琶,楊貴妃站在棋局前觀看。后來唐玄宗眼看就要輸棋了,楊貴妃見狀將懷里的貓扔在棋盤上,擾亂了棋局以攪其輸贏,唐玄宗因此十分高興。
楊玉環不僅聰慧過人,善解人意,而且還擅長歌舞,通曉音律。這讓唐玄宗一見鐘情,喜歡之極,以致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如《舊唐書》所說:唐玄宗“善歌舞,通音律”,對曲樂、舞蹈都頗有研究。對于這樣很有才情的“藝術”帝王,音律十分在行的楊玉環自然顯得格外具有魅力。而《新唐書》里的評語也大致相同,只是很含蓄地加了“遂專房宴”的提示。而后世諸多文學作品,極盡宣揚之能事,一味放大楊貴妃“以色邀寵”的本領。其實,當時楊貴妃雖然是花樣年華,但唐玄宗已年近花甲了,所以這些書所述有違事實。
第三,唐玄宗之所以迷戀楊玉環而不愿意上早朝,也與當時社會環境與皇室后宮的變化有關。
“溫飽思淫欲”,當時進入開元盛世,唐玄宗一人大權在握,久之對政治逐漸失去了興趣,對朝政也產生了倦怠情緒,難免以聲色代替求治之心。后來李林甫和楊國忠等專權擅政,唐玄宗自然清閑了很多,恰好此時身邊有個楊玉環,玉軟香溫,嬌柔嫵媚,以至于就沉迷縱欲享樂聲色犬馬,而不愿意去上早朝商議國事了。
縱觀唐玄宗李隆基的一生,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有作為的皇帝。他開創了唐朝燦爛文化的頂峰——開元盛世,但同時也是一個風流成性的皇帝,直接導致強盛的大唐王朝走上了下坡路。說到唐玄宗與楊貴妃的這一段生死戀情,也只此而已。其實在《楊太真外傳》、《開元天寶遺事》等一些野史筆記資料中有許多在正史中不曾記載的內容,這些難以置信的故事到底是文人杜撰,還是歷史上實有其事?已經難以考證,但是這些記載比正史的敘述更加生動有趣則是肯定無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