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科學家們徹夜憂慮的問題
- (美)約翰·布羅克曼
- 1180字
- 2019-01-15 10:40:49
33 青春期的煩“腦”
薩拉-杰恩·布萊克莫爾(Sarah-Jayne Blakemore)
英國皇家學會研究員,倫敦大學學院認知神經科學教授,合著有《樂在學習的大腦》(The Learning Brain:Lessons for Education)。
直到大約15年前,人們普遍認為大腦的大部分發育都發生在生命剛剛開始的那幾年。但是關于人腦的研究表明,許多大腦區域的發育延續到了青春期,甚至更晚。這種認知的進步加劇了我們原本的擔憂,并且可能引起新的問題。世界各地許許多多的青少年在大腦還在發育并被環境所塑造的時候,就喪失了接受教育的機會。我們還應該擔心,快速變化的世界怎樣塑造著青少年發育中的大腦,對此我們缺少了解。
數十年對早期神經發育的研究表明,環境能影響大腦發育。在生命剛剛開始的數月或者數年中,一個動物必須暴露在特定的視覺和聽覺刺激中,使大腦細胞相互連接并開發這些連接;只有這樣,神經元線路才能建立起來。這項研究主要關注大腦感覺區域的早期發育,那么,更高級大腦區域的后續會怎么發展呢?像前額皮質和頂葉皮質,它們是與決策、抑制控制、制定計劃、社會理解及自我意識有關的部分。我們知道,這些大腦區域在整個青春期繼續發育,然而,我們對環境因素如何影響青少年大腦發育卻知之甚少。這一點應該引起關注。
在新西蘭達尼丁地區的縱向研究給我們提供了一些證據。該研究認為青春期是大腦發育對環境輸入信息特別敏感的一段時期。青少年持續攝入大麻會對成年后的認知能力光譜有持久的消極影響。如果是18歲之后開始使用大麻就是另外一回事。那么其他環境因素,如酒精、煙草、毒品、節食、用藥、使用互聯網以及玩游戲,是否也有同樣的影響呢?這些似乎都會對大腦發育產生影響。問題是如何影響,我們根本不知道答案。
很多人擔心青少年在上網和玩電子游戲上花費了太多的時間。但是這些擔心也許是錯位的。畢竟,綜觀歷史,人們總是擔心新技術會對下一代人的頭腦產生影響。當印刷機被發明出來時,人們擔心讀書會腐蝕年輕人的心靈;當廣播和電視被發明出來后,人們也有同樣的擔心。其實我們根本不用擔心。當代青少年發育中的大腦,有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具有適應能力、創新能力和多任務處理能力的。從成年人身上我們可以找到證據,玩電子游戲可以提高一系列的認知功能,比如注意力分配、工作存儲記憶和視覺敏銳度。關于游戲、社交網絡等怎樣影響尚在發育的青少年大腦,我們知道得更少。我們不知道新技術對發育中大腦的影響是積極、消極還是中性的。我們需要弄明白它。
青春期是大腦可以塑造的時期,它意味著一個學習和社交發展的良好機會。然而,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統計,世界上40%的青少年無法接受中等教育。在這40%中,女孩所占比例更高,但是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女孩接受教育對家庭健康,生活質量,提升人口增長率,提高女性地位,降低兒童死亡率、艾滋病毒感染率,都有著非常顯著的好處。青春期意味著大腦發育的時期,這個時期的教育和訓練尤為重要。令我擔心的是世界上的青少年不能接受教育而喪失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