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在學術活動中培養獨立人格復旦大學“大學生學術資助計劃”中有師生交流的“下午茶”活動,這是本人在2011年的“下午茶”上與學生交流的整理稿,標題后加。

按我的理解,復旦絕大部分本科生應該是有志于學術的,盡管社會和家庭有各種要求和期望,但在復旦的培養目標中,學術一定是一個很重要的期望。

我很欣賞各位在學術領域的興趣和付出。熱愛學術應該是高等學校里最普及的事情,但很遺憾,它反而變得越來越珍貴。在座的各位如果有志于學術,將承受學校和社會的特別期待,責任相對會重大一些,也要付出多于常人的艱辛努力,我們期盼著各位能夠堅持下去,期待各位真的能在學術的道路上健康地發展。

學術之路很崇高,但不好走。我最關心的是,各位現在的努力是不是會成為持久的乃至畢生的努力。按我的判斷,只要你們能堅持到一定的程度,必然會有很大的成就,但大部分的人沒有走到“一定的程度”就停止了。學術道路,貴在堅持,只要堅持到底,就可能取得成功。學術成就的高低,取決于堅持走了多長的路。但這條路很難走,中間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和障礙,有些是學術性的,有些是非學術性的,而且非學術性的會更多一些。各位現在可以展望到的是從本科到研究生之后的深造過程,這條路是平坦的,你們可以順利地、全神貫注地進行研究,其中會遇到的困難主要是學術上的。但是,總有一天,你們要就業,要面臨道路的選擇,有些非學術機構待遇很誘人,有些學術機構你會覺得很不適應,這時學術之路或人生之路真正面臨了考驗。你們現在就要為應對這種考驗而做好準備。從現在開始到畢業離校的這個過程,是你們學術道路中的“關鍵時期”。今天我來,就是想表達這樣的意思,以一個教師的責任,幫你們分析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和困惑,鼓勵大家繼續努力,堅持下去,充滿信心。這是我的主題。

一、“關鍵時期”如何堅持

現在大家喜歡學術,或許并不確定研究方向,喜歡的東西比較寬泛。興趣在不斷遇到現實的沖擊之后,總是會被放棄或轉移的,很少有人能把自己青年時代的興趣堅持一生。分析一下原因,多半不是來自學術本身,而是人生的態度發生變化。

人生和學術是表里關系。一個好的人生態度是學術成功的保證和前提,只有擁有了正確的人生態度,才能使學術做得端正。人生態度的偏差會導致學術之路的偏差,存在偏差的學術就不能稱為學術了,只能稱為謀生的手段,如具有教授、研究員職稱的人未必都是學者,關鍵要看是否堅持在做學問。我感到最郁悶和遺憾的,是那些在客觀的需要下沒有堅持,主動放棄了興趣,逐漸遠離了學術的人。這種掙扎和無奈的過程,好像人在自我否定,有不斷下沉、支撐不住的感覺。

生活中確實有很多需要,為社會貢獻的方式也很多,在復雜的生活環境中,興趣并不是牢固的東西,光靠專業興趣不足以保證未來的學術發展之路,還要有與之相適應的人生態度,這是很重要的。我遇到不少同學,他們今天的求學其實已經有很多功利的因素,獲取證書、發表論文等,這些都是為裝點自己的履歷,目的都很具體。這是人之常情,我也很理解,但千萬不要把功利放大,而是應該慢慢地把它聚集到學術興趣中來,形成人生的目標。如果求學期間過分放大功利的因素,學術的努力就變成打開就業之門的一把鑰匙而已,進入這扇門以后,鑰匙和鎖都會被扔掉。其實,人生的追求就是“持續”,生活越純潔,方向越清晰,越容易持續,也就越容易取得成效。這需要你們現在有意識地控制自己,排除干擾,尤其是來自自己的干擾。

二、如何看待學術與人生的關系

大學教給學生知識,學生也從中看到了知識的可用性。但知識的用途是有兩面性的,科學家也面臨道德的壓力,并不是知識掌握得越多,行為就必然越高尚的。從你們個人來說,把學業當作什么東西比較好呢?其實應該把它當作自己全面發展的養料。你們學習的所有知識,都該是心靈成長的養料,知識是為你們健康發展的需要服務的,千萬不要把知識當作今天得到、明天賣出的東西,而要把自己當作學業的主體,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知識的意義。你們一定要思考兩個概念,一是學術,一是人生。大學畢業之后,無論你做過政項目也好,望道項目也好,都應該得到這樣的收獲:我對學術與人生有了更加深入的體會和更正確的認識。

我覺得學術對人生是有直接幫助的。學術與人生從“道”上來說是一致的。好比體育,除了競技之外,也有它的“道”,也會是人生之“道”的一種體現。有了一定的“道”,才會有獨特的創造,才會成為大家。如果境界不高,那可以是一個匠人。學術使人有知識、有智慧,進而變得純粹,而不會把生活弄得越來越雜亂。人越純粹,就越善于堅持本質需要,不會沉湎于學術之外的利益,不會計較獎金的多少、名次的高低,始終專心于學術這件事上。這樣的學問家,才會有大的成就。

三、為什么說學術只要堅持就會成功

學術的道理、人生的道理,說到底都是很樸素的,但為此要付出很大的犧牲,要排除很多的干擾,頂住很大的壓力。學術上獲得大成就,就要堅持學術的追求,不能樣樣都有強烈的欲望,各種好處都不愿意放棄,心智不集中。有的人開雜貨鋪,有的人專做一件事情,兩種人生道路的結果是不一樣的,而且不能兼得,這個道理很簡單,但這也是我們當下最應該警惕的現象。成功就是要用功用心,心到了,功夫才會到家。就像出家人那樣,無非就是守住自己的心,心守住了,就能得道。自己的心都守不住,必然是神情游離,無法有大作為的。

如果說堅持就會成功,你們敢不敢去試?也許你們會有些擔憂,有些膽怯。坦率說,我們鼓勵大家,也是因為有擔憂,我自身有很多這樣的教訓。學術難堅守。假如你們現在要堅守生財之道,支持你們的人會多一些,外部環境就會好很多,還會感動很多人。經商破產之后再站起來,的確很令人感動。學術道路比這波瀾壯闊得多,失敗常常意味著“沒有”,如果居里夫人不堅持到最后,她就真的什么都沒有。學術道路是要有堅強的人格精神的,甚至要冒生命危險的,它是排除萬難的事情。現在社會上,學術追求很難得到支持,連親朋好友都不理解,一年到頭不就是寫了幾篇文章嗎?對社會又有什么貢獻呢?

我一直講愛因斯坦的故事。他其實放棄了很多。按我們現在的價值觀來說,愛因斯坦算是個不成功的大學畢業生,屢次失業。他回憶這段生活的時候自認為目標很清楚,只要生活過得去,自己就可以繼續研究了。各位現在對學術的興趣如果很濃的話,可以考慮作為自己將來的人生之路。堅持下去,我想你們會成功的。況且復旦學生的就業也還是說得過去的,在學術道路上日子也不會過得太艱辛的。

四、除了堅持還需要什么

首先,自然要先學習一段時間,然后就要有意識地走到前面去。學習和研究是共進的過程,不能絕對分開,也沒有規定的界限。學習的過程就是研究的過程,傳統的學習觀過于被動。我們既然已經站在學術的道路上,就要朝前跑,能跑多快就跑多快。當然,我不提倡速成,只是主張知識的增長要促進探究的熱情。知識無窮盡,需要不斷更新,不必一直堅持一種機械的教育觀,教學中不要用太多的程序把學術的興趣和激情遏止下去。其次,在學術道路上要不斷地追問。李政道先生說,學問就是學會問。從精神層面上來說,這就是求真求實,求真就是求真知,追求真理,不論是人類社會還是自然界,都還有很多未知數。學術活動就要爭取了解最新的要求,要有批判精神,要看前人有沒有錯誤。沒有批判意識,怎么會去探究呢?最后,解釋自己的批判。這就需要艱苦的思辨和實驗。如果你們能夠始終這樣做,就會領悟到學術的真諦。

2011年10月23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柳河县| 怀宁县| 巫山县| 嘉黎县| 庆阳市| 北安市| 平罗县| 南平市| 洛隆县| 阳春市| 德安县| 锡林郭勒盟| 屯门区| 临猗县| 磴口县| 桐庐县| 海城市| 余姚市| 芜湖市| 兰考县| 沛县| 闸北区| 盘锦市| 杨浦区| 民和| 新和县| 长宁县| 陵川县| 鄂托克旗| 新和县| 垫江县| 南皮县| 当涂县| 宁武县| 隆回县| 九江市| 闽侯县| 旌德县| 施秉县| 综艺| 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