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天挺西南聯大日記(全二冊)
- 鄭天挺著 俞國林點校
- 1086字
- 2019-01-10 17:59:53
序
鄭天挺先生晚年在《梅貽琦先生和西南聯大》一文中曾這樣描述西南聯大,他說:
三校都是著名專家學者薈萃的地方?!涍^長沙臨大五個月共赴國難的考驗和三千五百里步行入滇的艱苦卓絕鍛煉,樹立了聯大的新氣象,人人懷有犧牲個人、維持合作的思想。聯大每一個,都是互相尊重,互相關懷,誰也不干涉誰,誰也不打誰的主意,……校內始終是團結的。(《文化史料》第四輯,一九八三年)
的確,聯大當時在人事安排上,確實是互相尊重、維持合作的。以聯大歷史系為例,當時傅斯年即對北大教授姚從吾及鄭先生說:“你們都不要作聯大系主任,讓別人作。”八年中也確實如此,歷史系教授間始終團結一致,努力教學。
又如一九四〇年初,梅貽琦讓鄭先生做總務長。鄭先生不愿意,他的北大友人亦不贊成。后考慮到北大、清華、南開三校的合作局面,這些人又反過來敦勸鄭先生就任總務長,以利團結。馮友蘭、黃鈺生、查良釗、楊振聲、施嘉煬還專程上門,留“斯人不出,如蒼生何”條而去;后又在周炳琳、傅斯年、蔣夢麟之勸說下,鄭先生才正式就任聯大總務長一職。且原約僅任半年,不意竟做到一九四六年三校復員。這就是鄭先生上文所說的“犧牲個人、維持合作”的思想。
鄭先生聯大日記手稿基本齊全。他到昆明前兩年,主要是承擔教學、研究生培養及北大行政工作,日記記錄了他在戰時的教學、科研情況,也反映了他當時的辦學思想及學術見解。一九四〇年后,他除教學外又任聯大行政職務,工作和會議繁多,記錄內容涉及聯大教學、規劃、人事、行政、三校及對外關系等各個方面;又因他一直住集體宿舍,每日來訪者甚多,故也記錄不少當時教授們對學校、對政府及對時局的看法。因之對于研究及關心西南聯大的人與事,多少有些參考價值。
日記本為自用備忘,并未考慮發表。早在十年前中華書局即建議將此部分日記出版,家屬出于多種考慮,未作同意。近年研究西南聯大歷史與辦學經驗的學者日多,急于獲得相關的第一手資料。而當年聯大教師又多已作古,中華書局又再次催促,家屬方同意,并將日記手稿交付中華書局編輯部。但這些記錄出自七十年前,牽涉到的人和事及關系又多且復雜,故仍不乏顧慮。由于時代不同,環境不同,每人所處的位置不同,所以對事物的理解亦不可能是相同的。因此,希望讀者能以歷史的眼光看待日記中所記錄的人物,以及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一些往事。我們相信,讀者亦必會以“同情之理解,理解之同情”的態度來看待這部日記的。
本日記經中華書局俞國林先生,北大校史館馬建鈞、郭建榮先生,學友封越健和孫衛國等先生的多方鼓勵與熱忱幫助,得以出版,萬分感謝!尤其是俞先生所在的中華書局編輯部的團隊敬業精神,更令人感動!
鄭嗣仁
二〇一七年九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