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老子曾經說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他將人類與自然萬物都劃分到了同一個層次,不僅要求人類與道及自然萬物處于平等地位,對于人類社會的內部穩定更是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人類社會之間“人人平等”。

【原典重現】

道,可道,非常道①。名,可名,非常名②。無,名萬物之始③;有,名萬物之母④。故,常無,欲以觀其妙⑤;常有,欲以觀其所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重點注釋】

①道,可道,非常道:“道”,可以傳道,但是這不是人們平常理解的“道”。第一個“道”和第三個“道”,是老子對宇宙萬物的本源和實體的描述;第二個“道”則是動詞詞性,傳道、說道、言說。

②名,可名,非常名:“名”,可以命名,卻不是人們平常理解的“名”。第一個“名”和第三個“名”,是用來特指“道”這個名稱;第二個“名”則是動詞詞性,命名,用名稱界定。

③無,名萬物之始:無,是整個宇宙的源頭。

④母:母體,根本。

⑤妙:奧妙,微妙的關系。

【白話翻譯】

“道”,可以傳道,但是這不是人們平常理解的“道”。“名”,可以命名,卻不是人們平常理解的“名”。“無”,是整個宇宙的源頭;“有”,是天地萬物的根本。所以,經常處于“無”的狀態,為的是領悟世間萬物的奧妙;經常處于“有”的狀態,為的是體會尋找天地之道的界限。“無”和“有”,本是出自同一個源頭,名稱卻不同。(二者)都可以稱得上是玄妙,這樣的玄妙層層疊疊,無邊無際,是揭示所有奧妙的智慧法門。

【鑒賞評議】

《道德經》開篇的兩句是整本書的精華,也是全文的總綱。老子開宗明義地用這兩句話提醒人們要時時刻刻注意“名”和“實”的界限,在認識事物的時候,要看清事物的本質,防止“名不副實”的現象產生。

老子曾經說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將人類與自然萬物都劃分到了同一個層次,不僅要求人類與道及自然萬物處于平等地位,對于人類社會的內部穩定更是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人類社會之間“人人平等”。

道家思維的本源是玄學思維,注重直觀的感悟,追求人性的解脫和看破虛妄駕馭萬事萬物的思維境界。雖然這種思維境界不像現在的數理化科學思維一樣嚴謹準確,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與人類的不停推敲。但是這種精神上的科學也有著獨到的地方,深深地吸引著當今社會匆匆忙忙的人。

【深度解讀】

可意會而不可言傳

在現代,很多人都對老子口中的“道”感覺晦暗莫名,不知所云。其實“道”是老子提出的最高哲學范疇,也就是他的哲學總綱。老子認為“道”是無法用言語準確描述的,生活在天底下的眾生不能望文生義地去通過字面意思了解事物的本質,因為所有的事情都具有多面性,這就需要借助“無”與“有”的界限來科學正確地認識事物的本來面目了。

可是“有”和“無”又怎么會是輕易能夠辯解出來的呢?

有一個歪打正著地講出“道”的玄奧的例子:古代有錢有權的人都喜歡養一些替自己出謀劃策的人,這種人被稱為“門客”。五代著名宰相馮道自然也不例外。他當時養了不少門客,專門用來給他出主意,想辦法。有一天,馮道突然想聽《道德經》,于是他就躺在臥榻上讓他所養的門客中的其中一個專門給他講老子與《道德經》。

對于一個有學問的門客來說,給誰講《道德經》都不是問題,可這個要聽的人偏偏是馮道。在古代那個十分看重名諱的時候,給馮道講《道德經》就成了一個天大的難題。因為《道德經》的開篇是這樣說的:道,可道,非常道。一連三個“道”字,如果被馮道認為是有意冒犯那可是殺頭的大罪,這一句該怎么講的問題可愁壞了這位門客。好在這位門客急中生智,硬著頭皮解釋道:“不可說,不可說,就是不可說。”

馮道聽了以后哈哈大笑,不僅是笑這位門客的機智,更是笑這位門客誤打誤撞就解釋了“道”的真諦,也算是歪打正著了。

與此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大名鼎鼎的《指月圖》中:一名佛陀站在圖中,用手指指著天空的月亮,一僧一俗舉頭望天;天上未見明月,只有孤星一點。這幅圖以比喻的方式傳達了禪宗對人生道理與修行真諦的理解。

無盡藏尼是唐朝武周時期的一位比丘尼,用現在的話來形容,就是一位女性修行者。

有一天,無盡藏尼對六祖慧能說:“我讀《涅槃經》有很多年了,但是仍然有許多不能完全明白的地方,希望能得到你的指教。”

慧能回答說:“我不識字,如果你能夠把經書讀給我聽的話,也許我能解答你的疑惑。”

無盡藏尼聽到慧能的回答后,忍不住笑道:“你連字都不認識,又怎么會擁有解釋經典的能力呢?”

慧能認真地告訴無盡藏尼:“真理與文字不是一回事。真理就像那天空中高高懸掛的明月,文字只是指月的手指;手指能夠指示出明月所在的地方,但手指并不能代表明月,看月也并不一定非要用手指不可。”

無盡藏尼聽完后,感覺慧能的這些話很有道理,于是將《涅槃經》讀給慧能聽。慧能一句一句為她解釋,使無盡藏尼大受啟迪,終于大徹大悟。

《莊子》中也出現過類似的比喻,莊子在《齊物論》中說:“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這句話中的“指”與“馬”,都是外在的名物,而“天地”“萬物”才是本體。在莊子的看法中,“天地與我并生而同體,萬物與我為一而同類”。因此哲人凸顯“一指”和“一馬”,是要指出萬物共有的本性。如果根據字面意思,片面地認為一指就是天地,一馬就是萬物,那就曲解了這個比喻的運用。

禪語中有一句話特別妙不可言,“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種上乘的境界與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不謀而合。禪宗與老子都主張不立文字,不下注腳,只是用心去體悟、去感知,才能真正理解心中的“道”。道家思想中自然流露出來的博大、玄奧、拙樸等觀點是歷代哲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即使在現代教育十分發達的今天,這種思想精華仍然遍及各個科學領域,經濟、醫藥、文化、軍事、政治、藝術等。

《道德經》也是很多人必讀的一本案頭經典。1987年,當時在職的美國總統里根在國情咨文中特別引用了《道德經》中的“治大國若烹小鮮”。這句箴言當時很快就成了許多美國人津津樂道之言,《道德經》也因此身價翻了許多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泗阳县| 日喀则市| 清镇市| 广安市| 芒康县| 浪卡子县| 西林县| 策勒县| 平乐县| 巴南区| 和硕县| 个旧市| 柞水县| 万山特区| 贺州市| 永修县| 三门县| 桐庐县| 阳城县| 奇台县| 广汉市| 拉萨市| 平度市| 亳州市| 根河市| 蓬溪县| 达拉特旗| 静海县| 田东县| 巴彦县| 鹤庆县| 友谊县| 昭觉县| 抚顺市| 团风县| 大埔区| 山丹县| 汾西县| 孝感市| 临沧市| 乌拉特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