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也有女主角
西行取經大片制片人如來佛,總導演觀音菩薩,男主角“金馬獎雙黃蛋”孫悟空和唐僧,也該有個女主角吧?
研究者通常認為明代四大奇書《三國志通俗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金瓶梅》,除潘金蓮是《金瓶梅》女主角外,其他三部都沒有女主角。《三國演義》從貂蟬到孫夫人,《水滸傳》所謂“四大淫婦”,《西游記》層出不窮的女妖,都是過眼即逝,未能貫穿小說始終,無一人能影響整部小說情節(jié),無一人能與小說“男一號”息息相關,與其保持長久聯(lián)系,甚至影響其命運。
殊不知《西游記》也有女主角:觀音菩薩。
觀音菩薩是《西游記》基本上貫穿始終的女性形象。
觀音菩薩是與“男一號”孫悟空交往最多的女性形象。
孫悟空大鬧天宮,玉帝束手無策時,是觀音菩薩向他舉薦二郎神,才演出了一場驚天動地的“小圣施威降大圣”。
是觀音菩薩執(zhí)行如來法旨挑選取經人、組建取經團隊。如來佛并沒有具體指導:哪個妖魔可以改邪歸正,進入取經團隊。孫悟空被如來佛壓到五行山下五百年,是觀音菩薩慧眼識珠,把孫猴確定為取經隊伍骨干,為便于唐僧轄制孫悟空,觀音菩薩給唐僧掌控孫悟空的法寶“小花帽”即金箍。孫悟空一直心懷怨憤。當鷹愁澗收伏小白龍之后,孫悟空宛如受了委屈的孩子對父母撒嬌耍賴,倒苦水,撂挑子,連說四個“我不去了”。觀音菩薩苦口婆心給猴兒做思想工作,許諾危難時刻親自幫他:
行者扯住菩薩不放道:“我不去了!我不去了!西方路這等崎嶇,保這個凡僧,幾時得到?似這等多磨多折,老孫的性命也難全,如何成得甚么功果!我不去了!我不去了!”菩薩道:“你當年未成人道,且肯盡心修悟;你今日脫了天災,怎么倒生懶惰?我門中以寂滅成真,須是要信心正果。假若到了那傷身苦磨之處,我許你叫天天應,叫地地靈。十分再到那難脫之際,我也親來救你。你過來,我再贈你一般本事。”菩薩將楊柳葉兒摘下三葉,放在行者的腦后,喝聲“變!”即變做三根救命的毫毛,教他:“若到那無濟無主的時節(jié),可以隨機應變,救得你急苦之災。”行者聞了這許多好言,才謝了大慈大悲的菩薩。那菩薩香風繞繞,彩霧飄飄,徑轉普陀而去。
觀音菩薩說到做到。西天取經遇到妖精,孫悟空到處求援,諸天神佛肯定都因接到觀音法旨,無條件幫助唐僧師徒。唐僧取經幾乎變成西天神佛眾擎群舉的大業(yè)。在這些“救火隊員”中,觀音菩薩出現(xiàn)最頻繁,為孫悟空排憂解難最多。黑風山降熊羆是她,降紅孩兒是她,救活人參果樹,還得是她。為了收伏吃了若干童子的魚妖,在孫悟空催促下,觀音菩薩頭也沒梳就素面朝天來了。更不可思議的是,降黑熊怪時孫悟空提出個無理要求,要觀音菩薩變成蒼狼精,與他一起去騙黑熊精。神圣的菩薩豈能變成齬齪的妖精?豈不亂套?自降身份?觀音菩薩竟然俯允!
于是,菩薩變妖精,成為《西游記》最著名的橋段之一:
爾時菩薩乃以廣大慈悲,無邊法力,億萬化身,以心會意,以意會身,恍惚之間,變作凌虛仙子:鶴氅仙風颯,飄飖欲步虛。蒼顏松柏老,秀色古今無……行者看道:“妙啊!妙啊!還是妖精菩薩,還是菩薩妖精?”菩薩笑道:“悟空,菩薩妖精,總是一念。若論本來,皆屬無有。”行者心下頓悟。
研究者對這一段加過很多剖析,曰“禪語”,曰“了悟”,曰“《西游記》主題思想”,不一而足。
更不可思議的是,觀音菩薩居然還約上普賢、文殊菩薩,叫上黎山老母,跟取經僧玩了一場令人絕倒的美人計!這是西天取經最風趣搞笑的段落,《西游記》吸引讀者眼球,與此也有關系。
《西游記》神佛中,觀音是世事洞明、通情達理的菩薩,可愛的菩薩。她賞識孫悟空,深知人才難得。孫悟空無父無母無兄弟姐妹,卻對觀音菩薩有份親情和依賴。西行路上受了委屈,遭師父驅逐時,孫悟空絕不去找曾哄了他的如來佛,而是到觀音菩薩身邊去,宛如遇到困難的弟弟躲到大姐姐身邊。孫悟空絕對不會在玉帝、在如來佛跟前掉一滴淚,只會到觀音菩薩面前嚎啕大哭,就像受人欺負的小弟弟需要大姐姐擦眼淚。觀音菩薩對孫悟空有求必應,慈祥和藹,不僅幫助猴兒,還常像哄小孩一樣對待猴兒,像好朋友聽猴兒說知心話,跟猴兒開玩笑。觀音菩薩給腥風血雨、打打殺殺的西行路平添一抹柔美色。而對犯上作亂的猴兒,觀音菩薩也會狠狠教訓之。唐僧到鷹愁澗,被小白龍吃掉了馬,孫悟空與白龍爭斗,白龍潛水不出,孫悟空只得請菩薩。因此前唐僧按照菩薩安排給猴兒戴上金箍,孫悟空先對菩薩大叫“你這個七佛之師、慈悲的教主!你怎么生方法兒害我!”跟菩薩計較緊箍咒的賬。菩薩毫不客氣痛罵孫悟空,罵出兩個新穎之至的詞:“大膽的馬流,村愚的赤尻。”這兩句巧話如何解釋?“大膽的馬流”其實是“大膽的猴頭”,“村愚的赤尻”是“愚蠢的紅屁股鄉(xiāng)巴佬”,觀音菩薩罵猴兒罵得何等生動巧妙有趣!接著菩薩耐心地教育孫悟空:你這猴子,不如此拘系,你又會誑上歁天!孫悟空給說得啞口無言。

吳承恩描繪觀音菩薩的美貌和神采絕不吝惜筆墨。
第十二回“唐王秉誠修大會,觀音顯圣化金蟬”,化身疥癩僧的觀音菩薩在長安城飛上高臺,踏祥云,至九霄,現(xiàn)原身:
瑞靄散繽紛,祥光護法身。九霄華漢里,現(xiàn)出女真人。那菩薩,頭上戴一頂:金葉紐,翠花鋪,放金光,生瑞氣的垂珠纓絡;身上穿一領:淡淡色,淺淺妝,盤金龍,飛彩鳳的結素藍袍;胸前掛一面:對月明,舞清風,雜寶珠,攢翠玉的砌香環(huán)珮;腰間系一條:冰蠶絲,織金邊,登彩云,促瑤海的錦繡絨裙;面前又領一個飛東洋,游普世,感恩行孝,黃毛紅嘴白鸚哥;手內托著一個施恩濟世的寶瓶,瓶內插著一枝灑青霄,撒大惡,掃開殘霧垂楊柳。玉環(huán)穿繡扣,金蓮足下深。三天許出入,這才是救苦救難觀世音。
這是《西游記》第二次細致如畫描寫觀音菩薩的美麗形象,與第一次描寫,即第八回“我佛造經傳極樂,觀音奉旨上長安”只隔三回。這次對觀音菩薩的工筆素描除了徒弟木叉執(zhí)棒侍立外,還有傳說中總與菩薩一起出現(xiàn)的鸚哥和凈瓶楊柳。請注意:傳說觀音菩薩的坐騎金毛犼卻故意沒出現(xiàn)。可能顧忌到猛獸出現(xiàn)不利于菩薩善相?第八回已經細膩描繪觀音菩薩的發(fā)髻眉眼櫻唇,也描繪過觀音菩薩的繡帶、裙衫、羅袍,第十二回重點描繪菩薩頭上的垂珠纓絡,身上繡金龍彩鳳、彩云海浪的袍裙。觀音菩薩像民間仕女一樣環(huán)珮叮當,印度佛教人士看到觀音菩薩被中國作家寫成這樣子,非把肚子氣破不可!觀音菩薩是女人?有沒有搞錯啊!

觀音菩薩在佛界地位崇高,與文殊、普賢、地藏菩薩通稱四大菩薩。觀音菩薩漢語譯名曰“觀世自在”“觀世音自在”,通譯“觀世音”,因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諱才改稱“觀音”。觀音本是“外來菩薩”,成佛前是轉輪圣王無凈念的太子,男性。佛教傳入中國后,本土觀音傳說出現(xiàn),如朱鼎臣《觀音菩薩傳》,有了白衣觀音、千手千眼觀音、魚籃觀音、送子觀音等。印度勇猛丈夫觀世音變成中國美女觀世音,救苦救難、大慈大悲沒變。
菩薩也得有生存環(huán)境。《西游記》借孫悟空到落伽山向觀音菩薩求援做過多次描寫。第十七回,孫悟空降不了黑熊怪,駕筋斗云到南海落伽山向觀音菩薩求助,他看到:南海千層雪浪,萬迭煙波。落伽山峰高聳,千樣奇花,百般瑞草。風搖寶樹,日映金蓮。觀音殿瓦蓋琉璃,潮音洞門鋪玳瑁。綠楊影里語鸚哥,紫竹林中啼孔雀。觀音菩薩住的地方有山有水有樹有鳥,不像玉帝天宮巍峨?yún)s有份清穆;不像如來佛西天那樣莊嚴卻有份溫情。悠哉游哉,乃全世界最宜居之處!
《西游記》的觀音菩薩,是吳承恩按照中華民眾的愿望、按照明代士子的審美需求創(chuàng)造的觀音,中華化、文學化、世俗化到極致的觀音,與舶來品的傳統(tǒng)觀音大為不同:
觀音菩薩是女真人、女善人、大美人,真、善、美齊備。
觀音菩薩美麗聰慧、慈悲為懷、善解人意、妙語如珠。
觀音菩薩是《西游記》得到吳承恩筆歌墨舞的唯一女性。
說觀音菩薩是《西游記》女主角,有幾分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