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兔黏液瘤病

兔黏液瘤病是由兔黏液瘤病毒引起的一種高度接觸傳染性和高度致死性傳染病,以全身皮膚,尤其是面部和天然孔周圍發生黏液瘤樣腫脹為特征,因切開黏液瘤時從切面流出黏液蛋白樣滲出物而得名。本病被OIE列為B類疫病,我國將其列為輸入的疾病。本病為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最早于1896年發現于烏拉圭。目前全球已有56個國家和地區發生本病,隨著國外種兔的進口,本病傳入我國的危險性甚大,應予高度警惕。

【病原】兔黏液瘤病毒屬痘病毒科兔痘病毒屬成員。病毒粒子呈磚形,大小280nm×230nm×75nm(圖1-4-1)。在抗原上與兔纖維瘤病毒有親緣關系,血清學上存在交互反應,且可與纖維瘤病毒發生遺傳復活現象,即將本病毒75℃加熱或用乙醚處理滅活后,加入活的松鼠纖維瘤病毒,混合后接種家兔,可因黏液瘤病毒復活而使家兔發生典型的黏液瘤。本病毒包括幾個不同毒株,具有代表性的是南美毒株和美國加州毒株。各毒株間的毒力和抗原性互有差異,這與病毒基因組大小有關。本病毒易在雞胚絨尿膜上生長繁殖,并形成特殊痘斑。病毒還可在雞胚成纖維細胞、兔腎細胞和兔睪丸細胞培養中繁殖,產生典型的痘病毒細胞病變,即胞漿包涵體和核內空泡。本病毒存在于病兔全身體液和臟器中,尤以眼垢和病變部皮膚滲出液中含量最高。病毒抵抗力低于大多數其他癥病毒。病毒不耐pH4.6以下的酸性環境。對熱敏感,55℃10分鐘、60℃數分鐘內被滅活。但病變部皮膚中的病毒可在常溫下存活好幾個月,如置50%甘油鹽水中,更可長期保持其活力。本病毒對干燥的抵抗力相當強,在干燥的黏液瘤結節中可保持毒力達3周之久。對石炭酸、硼酸、升汞和高錳酸鉀有較強的抵抗力,但對福爾馬林則較敏感,0.5%~2%福爾馬林液1小時可使之致死。對乙醚敏感但能抵抗去氧膽酸鹽和胰蛋白酶,這是本病毒的特有性質。

圖1-4-1 兔黏液瘤病毒粒子呈磚形

【流行特點】本病只侵害家兔和野兔,人和其他動物無易感性。在野兔中易感性差異很大,家兔和歐洲野兔最為易感,可引起全身癥狀,病死率很高。棉尾兔和田兔有抵抗力,北美野兔僅引起局部良性的纖維瘤。

病兔和帶毒兔是傳染源,以病兔眼垢和病變部皮膚的滲出液中含毒量最高。本病的主要傳染方式是與病兔或帶毒兔的直接接觸,或與其污染物的間接接觸而傳染。可經呼吸道飛沫傳播,在自然界中最主要的傳播方式是通過節肢動物媒介叮咬傳播。最常見的是蚊和蚤,病毒在媒介昆蟲體內并不繁殖,僅起單純的機械傳播作用。伊蚊、庫蚊、按蚊、兔蚤、刺蠅、蜱、螨和蚋等昆蟲甚至禿鷹和烏鴉等鳥類都可傳播病毒。

本病發生有明顯季節性,夏秋季為發病高峰季節。在蚊蟲大量孳生季節,尤其是洼濕地帶發病最多。冬季蚤類是主要的傳播媒介。黏液瘤病毒在蚊體內可越冬,在兔蚤體內能存活105天以上,在蚊體內可活存達7個月之久。本病還有周期性趨向,每8~10年流行1次。

【臨診癥狀】潛伏期4~11天,平均約5天,由于毒株間毒力差異較大和兔的不同品種及品系間對病毒的易感性高低不同,所以本病的臨診癥狀比較復雜。

感染強毒力南美毒株的易感兔,3~4天即可看到最早的腫瘤,但要第6天、7天才出現全身性腫瘤。病兔眼瞼水腫,黏膿性結膜炎和鼻漏(圖1-4-2),頭部腫脹呈“獅子頭”狀(圖1-4-3)。耳根、會陰、外生殖器和上下唇顯著水腫。身體的大部分、頭部和兩耳,偶爾在腿部出現腫塊。初硬而凸起,邊界不清楚,進而充血,破潰流出淡黃色的漿液。病兔直到死前不久仍保持食欲。病程一般8~15天,死前可能出現神經癥狀,病死率幾乎達100%。

圖1-4-2 病兔眼瞼水腫,黏膿性結膜炎和鼻漏

圖1-4-3 頭部腫脹呈“獅子頭”狀

感染毒力較弱的南美毒株或澳大利亞毒株,病兔僅表現輕度水腫,有少量鼻漏和眼垢以及界限明顯的腫瘤結節,病死率低。

另外,近年來,在一些集約化養兔業較發達的疫區,還表現為呼吸型。潛伏期長達20~28天,接觸傳染,無媒介昆蟲參與,一年四季都可發生。初期為卡他性鼻炎,繼而表現為膿性鼻炎和結膜炎(圖1-4-4)。皮膚病損輕微,僅在耳部和外生殖器的皮膚上見有炎癥斑點,少數病例的背部皮膚有散在性腫瘤結節。

圖1-4-4 病兔表現膿性鼻炎和結膜炎

痊愈兔可獲18個月的特異性抗病力。

【病理變化】特征性的眼觀病變是皮膚腫瘤結節(圖1-4-5)、皮膚和皮下組織顯著水腫,尤其是顏面和身體天然孔周圍的皮下組織充血、水腫,皮下切開見有黃色膠凍液體聚集。液體中含有處于分裂期的黏液瘤細胞和白細胞。皮膚可見出血。胃腸漿膜和黏膜下有出血斑點(圖1-4-6)。心內外膜可見出血點,有時脾腫大,淋巴結水腫或出血。

圖1-4-5 皮膚腫瘤結節

圖1-4-6 腸漿膜的出血斑點

皮膚腫瘤切片檢查,可見許多大型的星狀細胞-未分化的間質細胞、上皮細胞腫脹和空泡化。在上皮細胞胞漿內含有嗜酸性包涵體,包涵體內有藍染的球菌樣小顆粒即原生小體。

【診斷】

(1)初步診斷 根據本病的特征性臨診癥狀和病理變化,結合流行特點不難作出診斷。但在新疫區或毒力較弱的毒株所致的非典型病例或因兔群抵抗力較高,癥狀和病變不明顯時,則診斷比較困難。確診需進行實驗室診斷。

(2)實驗室診斷 在國際貿易中,尚無指定診斷方法,替代診斷方法有瓊脂凝膠免疫擴散試驗(AGID)、補體結合試驗(CF)、間接熒光抗體試驗(IFA)。取病變組織,將表皮與真皮分開,磷酸鹽緩沖液洗滌后備用。

病理組織檢查:將病變組織做切片或涂片,檢查黏液瘤細胞和嗜酸性包涵體。

動物試驗:取新鮮病料磨碎后經皮下接種幼兔,2~5天內接種部位出現病灶,并可用血清學方法檢查存活的兔。

病原分離鑒定:將病料接種11~13日齡雞胚絨毛尿囊膜,孵育4~6天,觀察絨毛尿囊膜上的灶性痘斑;或用雞胚成纖維細胞、兔腎細胞、兔睪丸細胞等原代細胞、RK13傳代細胞分離病毒。病毒鑒定可用電鏡和病原檢測技術。

電鏡觀察:用電鏡檢查病變的滲出物或涂片,可觀察病毒特征性形態。

血清學方法:可用瓊脂雙擴散試驗、ELISA、Dot-ELISA、IFA、病毒中和試驗及補體結合試驗等方法,可用于診斷和監測。

【鑒別診斷】主要應與兔纖維瘤病相區別,可通過血清學方法和人工接種易感兔進行鑒別。

【防控】我國尚無該病流行,應加強國境檢疫,嚴防疫病傳入。

平時嚴防野兔進入飼養場,殺滅吸血昆蟲;嚴禁從有本病發生和流行的國家或地區進口兔及兔產品;引進兔種及兔產品時,應嚴格口岸檢疫;新引進兔必須在防昆蟲的動物房內隔離飼養14天,檢疫合格者方可混群飼養;毗鄰國家發生本病流行時,應封鎖國境;發現疑似本病發生時,應立即向有關業務單位報告疫情,并迅速作出確診,及時采取撲殺病兔、銷毀尸體、徹底用2%~5%福爾馬林液消毒污染場所、緊急接種疫苗等綜合性防制措施。

本病目前無特效的治療方法,疫區主要依靠疫苗預防接種。國外使用的疫苗有Shope纖維瘤病毒疫苗,或美國及法國生產的弱毒疫苗,預防注射3周齡以上的兔,4~7天產生免疫力,免疫保護期1年,免疫保護率達90%以上。近年來推薦使用的MSD/S株疫苗,安全可靠,免疫效果更好。

主站蜘蛛池模板: 留坝县| 靖江市| 大丰市| 姚安县| 乌兰县| 台南县| 酒泉市| 思南县| 莎车县| 教育| 同德县| 安溪县| 阳城县| 商都县| 社会| 牟定县| 南召县| 固安县| 桂林市| 德安县| 遵化市| 永州市| 三河市| 武陟县| 库车县| 扬州市| 舒兰市| 奉节县| 朔州市| 池州市| 澎湖县| 安国市| 双柏县| 洛南县| 满洲里市| 慈利县| 东安县| 鹤峰县| 荥经县| 夹江县| 马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