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兔常見病診治彩色圖譜
- 顧憲銳
- 1323字
- 2019-04-03 13:10:56
十一、泰澤氏病
兔泰澤氏病是由毛樣芽孢桿菌引起的一種以嚴重下痢、脫水、嚴重盲腸炎癥并迅速死亡為主要癥狀的兔的消化道傳染病。本病的死亡率極高,是養兔業的一大威脅。
【病原】毛樣芽胞桿菌為嚴格的細胞內寄生菌,形體細長,革蘭氏染色陰性,能形成芽胞。PAS(過碘酸錫夫氏)染色著色良好。本菌對外界環境抵抗力較強,在土壤中可存活1年以上。但對氨芐青霉素、鏈霉素敏感。
【流行特點】本病除兔易感外,大小白鼠、倉鼠、貓等均可感染。以秋末至春初多發,主要侵害6~12周齡幼兔,斷奶前的仔兔和成年兔也可感染發病,哺乳中的母兔比公兔易受應激因素的刺激而發病。病兔為本病的主要傳染源。病原隨病兔糞便排出,污染周圍環境,健兔接觸后經消化道而感染。本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當擁擠、過熱、運輸及飼養管理不良等應激因素存在時,可誘發本病。應用磺胺類藥物治療其他疾病時,因干擾了胃腸道內微生物的生態平衡,也易導致本病的發生。已證實本病可通過胎盤感染。
【臨診癥狀】病兔發病急,嚴重腹瀉,糞便呈褐色糊狀至水樣,臀部及后肢被糞便污染。精神沉郁,食欲廢絕,迅速脫水,常于發病后12~18小時死亡。耐過的病兔食欲不振,生長停滯,成為僵兔。
【病理變化】死兔尸體嚴重脫水消瘦,后肢染污大量糞便。盲腸或回腸后段、結腸前段的漿膜出血。盲腸和回腸腸腔內含有水樣褐色內容物并充滿氣體,腸壁水腫(圖1-11-1)。腸系膜淋巴結水腫。肝臟腫大,有彌散性壞死灶(圖1-11-2)。脾臟萎縮。心肌有壞死灶(圖1-11-3)。

圖1-11-1 結腸漿膜出血,腸壁水腫

圖1-11-2 肝臟腫大,彌散性壞死灶

圖1-11-3 心肌壞死灶
【診斷】根據流行特點、臨診癥狀,盲腸、肝臟、心肌變化,可做出初步診斷。但確診需要做細菌學檢查,以肝壞死區、病變心肌或腸道病變部位作病料涂片,姬姆薩或PAS染色,鏡檢,若在病變組織細胞漿中發現毛樣芽胞桿菌,即可確診(圖1-11-4)。有條件的可用熒光抗體試驗、補體結合試驗以及瓊脂擴散試驗等進行診斷。

圖1-11-4 組織胞漿中的毛樣芽孢桿菌
【鑒別診斷】應將本病與兔魏氏梭菌病、兔霉菌性腹瀉、兔沙門氏菌病及兔大腸桿菌病進行區別。
(1)兔魏氏梭菌病 兔魏氏梭菌病排帶血膠凍樣或黑色稀糞,胃黏膜和盲腸漿膜有潰瘍斑和出血斑等。病料涂片、染色、鏡檢,可見革蘭氏陽性大桿菌,可以與泰澤氏病相區別。
(2)兔霉菌性腹瀉 主要由黃曲霉毒素和其他真菌毒素所致。患兔肝臟呈淡黃色,硬化,腸道黏膜充血,而盲腸漿膜無出血跡象。
(3)兔沙門氏菌病 參見沙門氏菌病。
(3)兔大腸桿菌病 參見大腸桿菌病。
【防控】
(1)預防 加強飼養管理,改善環境條件,定期進行消毒,盡可能消除應激因素;隔離或淘汰病兔,兔舍全面消毒,兔排泄物發酵處理或燒毀,防止病原菌擴散;對未發病兔在飲水或飼料中加入土霉素,可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
(2)治療 及時隔離治療病兔,全面消毒兔舍,防止病原菌擴散。可選用以下藥物治療。
① 土霉素。患病早期用0.006%~0.01%土霉素水供患兔飲用,療效良好。
② 青霉素與鏈霉素聯合使用。青霉素每千克體重2萬~4萬單位,鏈霉素,每千克體重20mg,溶解后混合進行肌內注射,每天2次,連用3~5天。
③ 紅霉素。每千克體重100mg的劑量,肌內注射,每天2次,連用3~5天。
④ 金霉素。每千克體重40mg,兌入5%葡萄糖溶液中靜注,每天2次,連用3天。
治療無效時,應及時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