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九節 豬傳染性胃腸炎

一、概念

豬傳染性胃腸炎是由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所致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它以嘔吐、水樣下痢、脫水為特征。不同品種、年齡的豬均易感,但2周齡以內仔豬病死率高,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癥狀減輕,發病率降低,多呈良性經過。

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屬于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只有一個血清型,不耐熱,在4℃以上很不穩定,56℃加熱45分鐘,或65℃加熱10分鐘,就會死亡。相反在4℃以下的低溫,病毒可長時間地保持其感染性。對光線敏感,在陽光下暴曬6小時即被滅活,紫外線能使病毒迅速滅活。病毒在pH值4~8穩定,pH值2.5時很快被滅活。對乙醚和氯仿敏感,所有對囊膜病毒有效的消毒劑對其均有效。用0.5%石炭酸在37℃處理30分鐘可殺死病毒。

病毒存在于病豬的各器官、體液和排泄物中,但以病豬的空腸、十二指腸、腸系膜淋巴結和扁桃體中含毒量最高。在患病早期,呼吸系統組織和腎中含毒量也相當高。隨糞便排毒可持續8周。豬主要是通過食入被污染的飼料,經消化道傳染;也可以通過空氣經呼吸道傳染。密閉的豬舍,濕度大和豬只集中的豬場,更易傳播。

各種年齡的豬均有易感性,但10日齡以內仔豬的發病率和病死率較高。斷奶豬、生長-肥育豬和成年豬發病癥狀輕微,大多數能自然康復。其他動物對本病無易感性。本病多發于11月至來年4月。一旦發生,傳播迅速,數日內可使豬群內大部分豬感染本病。發生過本病的豬,特別是常年產仔的繁殖豬場的豬,多表現為仔豬斷奶后腹瀉,而哺乳仔豬發病輕或不發病。

二、臨診特征與診斷

1.臨診癥狀

潛伏期仔豬12~24小時,生長—肥育豬2~4天。仔豬突然發生嘔吐,接著急劇水樣腹瀉,糞便為黃綠色或灰色,或呈白色,含凝乳塊(圖2-28~圖2-30)。部分病豬體溫先短暫升高,腹瀉后體溫下降,迅速脫水,很快消瘦,嚴重口渴,食飲減退或廢絕。一般經2~7天死亡。10日齡以內的仔豬有較高的致死率,致死率隨著日齡的增長而降低。病愈仔豬生長發育緩慢。生長—肥育豬和成年豬的癥狀較輕,食欲降低,腹瀉、體重迅速減輕,有時出現嘔吐。母豬厭食,泌乳減少或停止。一般3~7天恢復,極少發生死亡。

圖2-28 母豬腹瀉

圖2-29 仔豬腹瀉

圖2-30 稀粥樣糞便

2.病理變化

主要病變在胃和小腸。仔豬胃內充滿凝乳塊,胃底部黏膜輕度充血,有時在黏膜下有出血斑(圖2-31、圖2-32)。小腸內充滿黃綠色或灰白色液狀物,含有泡沫和未消化的乳塊。小腸壁變薄,彈性降低,腸管擴張呈半透明狀。腸系膜血管擴張,淋巴結腫脹,腸系膜淋巴管內見不到乳糜。組織學檢查,黏膜上皮細胞變性、脫落;尤其是空腸絨毛呈彌漫性萎縮。腎組織變性,并有白色尿酸鹽沉積。

圖2-31 腸出血、臌氣

圖2-32 胃底部黏膜出血

3.診斷

根據流行病學和臨診癥狀可以作出初步診斷,但需注意與豬流行性腹瀉、仔豬輪狀病毒感染、仔豬黃痢、球蟲病等疾病相區分。確診需要血清學方法。

① 免疫熒光抗體試驗。取剛發病的急性期病豬的空腸,制成冰凍切片,用免疫熒光抗體染色,在熒光顯微鏡下檢查,如細胞質內發現亮綠色熒光,即可確診。注意,下痢初期熒光抗原最多,感染9天后則減少,病料的采集時間必須適當。熒光抗體試驗配合組織學檢查,其準確性更高。

②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微量中和試驗、間接血凝試驗等,也是本病常用的血清學診斷方法。

三、預防與控制

1.預防

(1)加強飼養管理 由于豬傳染性胃腸炎發病率很高、傳播快,一旦發病,采取隔離、消毒等措施效果不大。因此,做好平時的飼養管理和消毒衛生工作,搞好圈舍衛生及保溫措施,定期消毒,注意不從疫區或病豬場引進豬只,以免傳入本病,是最主要的預防措施。

(2)免疫接種 傳染性胃腸炎是典型的局部感染和黏膜免疫,只有通過黏膜免疫產生的IgA(免疫球蛋白A)才具有抗感染能力,而IgG(免疫球蛋白G)的作用很弱。其免疫大多數是對妊娠母豬于臨產前20~40天經口、鼻和乳腺接種,使母豬產生抗體。這種抗體在乳中效價較高,持續時間較長。仔豬可從乳中獲得母源抗體而得到被動免疫保護,此謂乳源免疫。該病現在可用傳染性胃腸炎弱毒凍干疫苗進行后海穴注射免疫。妊娠母豬于產前20~30天注射2毫升,初生仔豬注射0.5毫升;10~50千克豬注射1毫升;50千克以上注射2毫升。免疫期為6個月。傳染性胃腸炎和流行性腹瀉二聯滅活疫苗,通常在初次免疫3~4周后,需再次進行加強免疫,以使豬獲得更強、更持久的免疫力。不少豬場免疫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忽視了這一點。

(3)人工感染“返飼療法” 如果買不到疫苗,可以考慮采用人工感染“返飼療法”,使懷孕母豬提前感染獲得免疫力,再通過哺乳使仔豬獲得被動免疫保護力。將發病仔豬腹瀉的糞便或將因腹瀉死亡仔豬的腸管,用不能加熱至沸的普通豆漿機打漿,連同腸內容物一起拌料,于產前15天以上飼喂懷孕母豬。臨產前不足15天的懷孕母豬不能采用“返飼療法”,因為來不及產生有效抗體,不能保護哺乳仔豬。1頭仔豬的糞便和腸管可“返飼”3頭母豬。

2.防控

① 已感染傳染性胃腸炎病毒的懷孕母豬,可經非腸道接種其弱毒苗或后海穴接種其自家滅活苗,其抗體水平可得到很大的提高。臨診上給新生仔豬口服康復豬的血清或全血,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② 在發病時要改善飼養管理,加強護理特別重要,日齡大的豬可很快康復,康復豬可產生一定免疫力。在積極治療的同時,應該減少飼料尤其是蛋白質飼料的飼喂量,給豬飲溫水,以防止脫水;并提高舍內溫度,加強消毒,每天1次。

四、中西獸醫結合治療

1.西藥治療

本病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除采用抗菌消炎以防繼發感染治療外,主要是進行對癥治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以防止脫水和酸中毒。

(1)仔豬防脫水 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30~50毫升/千克體重,腹腔注射。或采用口服補液鹽(ORS),可有效地預防和治療腹瀉引起的輕、中度脫水,顯著減少腹瀉造成的死亡。

口服補液鹽:氯化鈉(食鹽)3.5克,碳酸氫鈉(小蘇打)2.5克,氯化鉀1.5克,口服葡萄糖20克,加水至1000毫升;或購買現成的口服補液鹽產品,按照說明書加水兌制。仔豬中、輕度脫水時,補液總劑量按每千克體重40~50毫升,在4~8小時內自由飲完或多次少量灌服。或氯化鈉2.0~3.5克、氯化鉀0.5~1.5克、葡萄糖10~20克、黃連素0.5~2.0克、0.1%高錳酸鉀100毫升、維生素B6 100毫克,冷開水1000毫升混合。輕度脫水者50~70毫升,中度脫水者70~110毫升,高度脫水者110~150毫升,讓豬自由飲用。注意不要使用過量,以免引起食鹽中毒。

(2)抗菌止瀉 痢菌凈、磺胺類藥或大蒜素、黃連素等抗菌藥物拌料或飲水,配合收斂止瀉劑和抑制腸道分泌的藥物。磺胺脒0.4~0.5千克、小蘇打1~4千克、次硝酸鉍1~5千克,混合內服。或0.5%痢菌凈注射液,1毫升/千克體重,肌內注射,每日2次,最多用藥2日。或黃連素片,0.1~0.2千克,內服,每日2~3次,連用3~5天。或鹽酸土霉素,5~10毫克/千克體重,肌內注射,每日2次,連用5~7天。

2.中藥治療

(1)焦三仙 焦神曲、焦麥芽、焦山楂各30克,開水煎15分鐘,拌食飼喂。

(2)黃連白烏煎 黃連50克,白頭翁、烏梅、柯子各15克,白芍、地榆、車前子、甘草各12克,大黃9克,水煎,25千克的豬一次候溫灌服。

(3)藿香蘇樸煎 藿香、蘇梗、厚樸、半夏、蒼術、陳皮、茯苓各20克,甘草、豆蔻、佩蘭各10克,水煎服。

(4)黃三白頭散 黃連、三棵針、白頭翁、苦參、胡黃連各40克,白芍、地榆炭、棕櫚炭、烏梅、訶子、大黃、車前子、甘草各30克,研末,分3次沖服,每天3次,連用2天以上。

(5)穴位注射療法 維生素B1 2~5毫升,氟苯尼考0.25~ 0.50克,氯化鉀0.01~0.03克,后海穴注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庆县| 柳江县| 平塘县| 瑞金市| 衡阳县| 定日县| 阿克陶县| 连江县| 筠连县| 昌宁县| 临潭县| 探索| 黄浦区| 信阳市| 威海市| 确山县| 鄂尔多斯市| 彭泽县| 大港区| 金平| 肇州县| 山丹县| 水城县| 利辛县| 林甸县| 天峻县| 右玉县| 乌拉特后旗| 庆阳市| 巢湖市| 泸西县| 合肥市| 武胜县| 扎兰屯市| 焉耆| 余江县| 宁城县| 蕲春县| 寻乌县| 西盟| 天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