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番茄、櫻桃番茄棒孢靶斑病

近年來山東、河北、北京、遼寧、河南、內蒙古、吉林等地發生嚴重,寄主范圍涉及茄果類、瓜類。過去是生產上不常見的病害,可現在變成了猖獗病害。

癥狀 主要為害葉片,也為害莖蔓和果實。葉片染病初生小壞死斑,中心淡褐色,邊緣色澤較深,有時病斑周圍生明顯的黃色暈圈。病斑擴展后成為近圓形至橢圓形靶斑,大小約1~2cm,中心部位生1個靶點或叫靶心,周圍產生1~2層靶環,病斑褐色,靶點或靶環色澤較深,環間顏色較淡,病斑相互融合引起葉枯,嚴重時整枝、整株枯死,田間溫濕度適宜時病斑上產生稀疏的褐色霉狀物。番茄莖和果實染病,莖上產生黑褐色斑塊,長橢圓形至不規則形。果實上產生近圓形褐色至黑褐色凹陷病斑,有的病斑開裂,濕度大時亦生褐色霉狀物。本病與番茄早疫病的區別是輪紋差別,靶斑病輪紋只有1~2圈,圈與圈距離大,有靶點,而早疫病輪紋多達5~6圈或更多,間距密集,黑褐色。

病原 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 & Curtis)wei,稱多主棒孢,屬真菌界無性態子囊菌棒孢屬。多主棒孢菌絲分枝淺褐色,有隔。分生孢子直立,淺褐色,具有多個柱形的增生節段。產孢細胞柱形至桶形,孔生式產孢。分生孢子連續頂生、單生或2~4個鏈生,倒棍棒形至柱形,直或彎曲,淺橄欖褐色至褐色,單個孢子有4~20個假隔膜,頂端圓形,基部平截,有突出的臍。分生孢子從兩端細胞發育。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靶斑病從寄主植物番茄的前一個生長季節開始發病,到后一個生長季節再度發病的過程,稱為一個病害循環,這包括病原菌的越冬或越夏,包括病原物的初次侵染與再次侵染、病原菌的繁殖與傳播等環節。在發病大棚,靶斑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和菌絲體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

櫻桃番茄棒孢靶斑病病葉上的病斑紫褐色有輪紋

番茄棒孢靶斑病典形癥狀(商鴻生攝)

番茄棒孢靶斑病葉背面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番茄靶斑病病株(商鴻生攝)

冬,多主棒孢菌腐生存活能力強,在殘留大棚內病殘體中可存活較長時間,有試驗表明,通常存活6個月,病殘體在田間干燥14或28天后,仍可大量產孢32000~217000個分生孢子,病原菌寄主較多,條件適宜時候侵染番茄,種子傳播的作用不可忽視。在下一個生長季節,越冬菌源產生分生孢子,借氣流或雨水飛濺傳播,落到番茄上后,產生侵染菌絲,侵染寄主植物,這是該生長季節發生的第1次初侵染,接著又發生再侵染,且在一個生長季節發生多次再侵染,使病情不斷加重,病菌侵染適溫20~28℃,同時需要有16h以上的葉片濕潤,潛育期6~7天,生長中期高溫高濕或陰雨天氣多,或長時間悶棚,光照不足,晝夜溫差大、葉面結露造成該病流行。

防治方法 防治番茄靶斑病在病害未發生區以預防為主,需要使用無病種子或進行種子處理,定植無病番茄苗,防止靶斑病傳入。在已發生區應采用輪作和田間衛生措施減少菌源,種植抗病品種,及時噴藥進行綜合防治。①種植抗靶斑病的番茄抗病品種,缺乏抗病品種地區,選擇發病輕的保護性好的品種。②種子消毒,該菌55℃經10min致死,生產上采用溫湯浸種的辦法處理種子,種子先用溫水浸種15min后轉入55~60℃熱水中浸10~15min,并不斷攪拌,然后讓水溫降至30℃,繼續浸種3~4h,澇出瀝干后置于25~28℃催芽。③發病田要與非寄主作物進行2年以上輪作。田間收獲后集中銷毀病殘體,減少越季菌源,要施足基肥提高抗病性,要采用地膜覆蓋栽培,采用畦上膜下暗灌,嚴禁大水漫灌,防止高溫高濕發病條件出現,遠離發病條件,減少、推遲該病發生。④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灑430g/L戊唑醇懸浮劑3000~5000倍液或33.5%喹啉銅(凈果精)懸浮劑1000倍或500g/L氟啶胺懸浮劑1500倍液、25%咯菌腈水分散粒劑3000倍液、20%烯肟菌胺·戊唑醇水懸浮劑1500倍液、20%噻唑鋅懸浮劑300~500倍液或21.4%氟吡菌酰胺·肟菌酯(露娜森)1500倍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梅河口市| 江达县| 湘西| 且末县| 永平县| 东方市| 东兴市| 汪清县| 府谷县| 乡城县| 辉县市| 东乡县| 兰西县| 化德县| 绥德县| 宁晋县| 武冈市| 石家庄市| 新干县| 高阳县| 峨眉山市| 启东市| 拉萨市| 宿州市| 德兴市| 临海市| 吕梁市| 株洲市| 临泽县| 库伦旗| 左贡县| 宁陕县| 稷山县| 洪江市| 水富县| 辰溪县| 即墨市| 图木舒克市| 丽江市| 甘肃省| 同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