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兔類癥鑒別診斷及防治
- 趙樸 魏剛才 倪俊娟
- 6725字
- 2019-04-17 12:07:50
十一、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
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兔魏氏梭菌病)是由A型魏氏梭菌產生外毒素引起的腸毒血癥,以發病突然、急性腹瀉,排黑色水樣或帶血的膠凍樣、腥臭糞便,盲腸漿膜出血斑和胃黏膜出血、潰瘍為主要特征。是一種嚴重危害兔生產的急性傳染病,其發病率、死亡率均高。
【病原】A型魏氏梭菌菌體革蘭染色為陽性,菌體較大,芽孢位于菌體中間或偏端。A型魏氏梭菌主要產生α毒素。該毒素只能被A型抗血清中和,具有致壞死、溶血和致死作用,僅對兔和人有致病力。
【流行病學】除哺乳仔兔外,不同年齡、品種、性別的家兔對A型魏氏梭菌均有易感性。但毛用兔高于皮肉用兔,尤其以純種長毛兔和獺兔高于雜交毛兔。各種年齡的兔均可感染發病。但以1~3月齡的仔兔發病率最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尤其在冬春季節青飼料缺乏時容易發病。這與青飼料的顯著減少,而喂過多的谷類飼料有關。因為低纖維高淀粉飼料。容易造成兔胃腸道碳水化合物過度負荷,腸道正常菌群失調和厭氧狀態,從而A型魏氏梭菌可以大量繁殖,產生毒素引起腹瀉。家兔發病后,以急性劇烈腹瀉和迅速死亡為主要特征。在出現水瀉的當天或次日即死亡,少數可拖延至1周或更久,但最終死亡,發病率可高達90%,病死率可高達100%。
A型魏氏梭菌芽孢廣泛分布于土壤、糞便、污水和劣質面粉中,可經消化道和傷口進入機體。在長途運輸、飼養管理不當、青飼料短缺、粗纖維含量低、突然更換飼料、飼喂高蛋白的精料、飼喂劣質魚粉、長期飼喂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和氣候驟變等應激因素作用下,極易導致本病的暴發。消化道是本病主要的傳染途徑。
【臨床癥狀】兔發病后精神沉郁,不食,喜飲水;下痢,糞稀呈水樣,污褐色,有特殊腥臭味,稀便沾污肛周及后腿皮毛;外觀腹部臌脹,輕搖兔身可聽到“咣當咣當”的拍水聲。提起患兔,糞水即從肛門流出。患病后期,可視黏膜發紺,雙耳發涼,肢體無力,嚴重脫水。發病后最快的在幾小時內死亡,多數當日或次日死亡,少數拖至1周后最終死亡。
【病理變化】死亡兔可見肛門附近和飛肢后節下端被毛染糞,病尸脫水。打開腹腔即可聞到特殊的腥臭味。胃內充滿食物,胃底黏膜脫落,有大小不等的潰瘍灶;腸黏膜呈彌漫性出血,小腸充滿膠凍樣液體并混有大量氣體,使腸壁變薄而透明;大腸內有大量氣體和黑色水樣糞便,有腥臭氣味;肝臟稍腫、質地變脆。膽囊腫大、充滿膽汁。脾呈深褐色。膀胱積有茶色尿液。肺充血、瘀血。心臟表面血管怒張,呈樹枝狀。
【診斷】取病死兔空腸、回腸和盲腸內容物涂片,革蘭染色鏡檢,發現兩端稍鈍圓的革蘭陽性桿菌。接種肉湯培養基,37℃培養,5~6小時后,培養基變混濁,并產生大量氣體,培養物涂片,染色鏡檢,發現兩端稍鈍圓的革蘭陽性桿菌,可以初步診斷。
【鑒別診斷】
1.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與兔球蟲病的鑒別
[相似點]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與兔球蟲病均有精神沉郁,食欲減退,下痢,肛門沾污,排糞頻繁、胃腸臌氣、不久即死亡等臨床表現和腸黏膜充血、出血等病理變化。
[不同點]兔球蟲病的病原是球蟲。開始時病兔食欲減退,精神沉郁,伏臥不動,生長停滯。眼鼻分泌物增多,體溫升高,腹部脹大、臌氣,下痢,肛門沾污,排糞頻繁。腸球蟲有頑固性下痢,甚至拉血痢,或便秘與腹瀉交替發生。剖檢見十二指腸壁厚,內腔擴張,黏膜炎癥。小腸內充滿氣體和大量微紅色黏液,腸黏膜充血并有出血點。慢性者,腸黏膜呈灰色,有許多小而硬的白色小結節,內含有卵囊。取結節作玻片壓片鏡檢,兔球蟲病可檢到球蟲囊。
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糞便開始為灰褐色軟便,很快變為黑綠色水樣糞便,并有特殊的腥臭味。胃底部黏膜脫落,有出血斑點和大小不一的黑色潰瘍點。心外膜血管怒張,呈樹枝狀。肝與腎瘀血、變性、質脆。膀胱多有茶色或深藍色尿液。
2.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與兔沙門菌病(副傷寒病)的鑒別
[相似點]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與沙門菌病均有精神沉郁、厭食、渴欲增加,腹瀉、糞臭,很快死亡等臨床表現或腸道黏膜脫落、有潰瘍等病變。
[不同點]兔沙門菌病的病原是鼠傷寒沙門菌和腸炎沙門菌。以幼兔和懷孕母兔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病兔以頑固性下痢、糞便稀軟、常帶有膠凍樣黏液、體溫升高、消瘦、流產為特征,大多數病例肝臟有散在性或彌漫性針尖大的壞死病灶。而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輕搖兔身可聽到“咣當咣當”的拍水聲,提起患兔,糞水即從肛門流出;剖檢胃底部黏膜脫落,有出血斑點和大小不一的黑色潰瘍點;心外膜血管怒張,呈樹枝狀。肝與腎瘀血、變性、質脆。膀胱多有茶色或深藍色尿液。革蘭染色鏡檢,兔沙門菌呈革蘭陰性,卵圓形的短桿狀,具有周鞭毛并常有菌毛,不形成芽孢。
3.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與兔病毒性出血癥的鑒別
[相似點]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與兔病毒性出血癥均有精神沉郁,食欲減少或拒食,發病突然,死亡快,胃黏膜脫落形成漠潰瘍等特點。
[不同點]兔病毒性出血癥(兔出血性肺炎、兔出血癥和兔瘟)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癥病毒所致的兔的一種急性、敗血性、高度接觸傳染性、致死性傳染病。以實質器官的出血或瘀血為特征,無水樣腹瀉。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是由A型魏氏梭菌產生外毒素引起的腸毒血癥,以水樣腹瀉為特征性變化,盲腸漿膜有鮮紅色出血斑,實質器官不出血或瘀血。
4.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與兔巴氏桿菌病鑒別
[相似點]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與兔巴氏桿菌病均具有發病急、死亡快,精神沉郁、食欲減少或拒食等臨床表現。
[不同點]兔巴氏桿菌病的病原是多殺性巴氏桿菌。兔巴氏桿菌病發病無明顯年齡界限,多呈散發性流行。主要為呼吸系統癥狀,表現為呼吸急促;肺嚴重充血、出血、高度水腫。體溫升高,部分鼻腔流膿性分泌物,病兔肝臟變性,有散在的灰白色針尖頭大小的壞死點;制作肝臟觸片革蘭染色鏡檢,可見陰性二極濃染的桿菌。兔魏氏梭菌病多發生于斷乳以后的家兔,引起兔的暴發性、發病率和致死率較高的、以消化道癥狀為主的全身性疾病,急劇腹瀉,胃黏膜出血、潰瘍和盲腸漿膜出血;肝臟、心內外膜有出血斑點狀或條紋狀,整個心臟外觀發黑;肝臟變性出血,并有許多壞死小點;以病料涂片革蘭染色鏡檢到大小一致的卵圓形的小球桿菌。
5.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與大腸桿菌病鑒別
[相似點]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與大腸桿菌病均有精神沉郁,厭食,腹臌脹,水瀉和肛門周圍、后肢有糞污,耳尖、四肢發冷,急性1~2天死亡等臨床表現或腸道黏膜出血等病變。
[不同點]兔大腸桿菌病病原為大腸桿菌,主要感染1~3月齡的仔幼兔,特別是斷奶前后仔兔發病率較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特別在寒冷季節發病率相對較高。患兔流涎,劇烈腹瀉,糞便呈淡黃色至棕色水樣稀糞,常帶有多量明膠樣黏液和一些兩頭尖的干糞,干糞外面有透明膠樣物。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多發生于斷乳以后的家兔,突然發病、死亡快。糞稀呈水樣,污褐色,有特殊腥臭味;外觀腹部臌脹,輕搖兔身可聽到“咣當咣當”的拍水聲。提起患兔,糞水即從肛門流出。兔大腸桿菌病病死兔剖檢,胃內有多量液體和少量氣體;十二指腸和空腸擴張,充滿半透明膠樣液體,回腸和結腸內容物有細長、兩頭尖、像大白鼠糞便、外面包有黏稠灰白色膠樣分泌物,呈串珠狀,腸黏膜充血或有出血點;膽囊擴張,充滿膽汁,黏膜水腫,但胃黏膜無黑斑潰瘍,盲腸漿膜無出血斑等病變。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胃底部黏膜脫落,有出血斑點和大小不一的黑色潰瘍點;盲腸漿膜出血,心外膜血管怒張,呈樹枝狀;肝與腎瘀血、變性、質脆;膀胱多有茶色或深藍色尿液。
6.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與泰澤病的鑒別
[相似點]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與泰澤病均有突然發病,嚴重腹瀉(水瀉),急劇脫水,精神沉郁,食欲廢絕,很快死亡等臨床表現以及腸黏膜出血等病變。
[不同點]兔泰澤病是由毛樣芽孢桿菌引起 3~12 周齡兔急性水瀉為特征的一種傳染病;回腸后段、結腸前段和盲腸的漿膜面充血,漿膜下常見有出血斑點;盲腸壁水腫增厚,盲腸和結腸腸腔內含有褐色水樣糞便,但胃黏膜無出血或黑色潰瘍斑。而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性腸炎胃內充滿食物,胃底黏膜脫落,有大小不等的潰瘍灶,腸黏膜呈彌漫性出血,小腸充滿膠凍樣液體并混有大量氣體,使腸壁變薄而透明。泰澤病兔的肝臟,尤其在門脈區附近肝小葉有彌漫性灰白色針頭大壞死病灶,心肌有灰白色條紋狀病灶。而魏氏梭菌病肝臟稍腫、質地變脆,膽囊腫大、充滿膽汁;心臟表面血管怒張,呈樹枝狀。由于毛樣芽孢桿菌不能在人工培養基上生長,僅能用雞胚卵黃囊分離培養,因此診斷本病只能將有病灶的肝臟和心肌進行組織切片檢查病原菌,或將有病灶的腸道黏膜涂片,用姬姆薩染色檢查病原菌,在肝細胞胞漿、心肌纖維和腸黏膜上皮細胞胞漿中,可找到成叢的毛樣芽孢桿菌,這是魏氏梭菌性腸炎特征性鑒別。
7.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與溶血性鏈球菌病的鑒別
[相似點]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與溶血性鏈球菌病均有精神沉郁,食欲廢絕,腹瀉等臨床表現以及腸道出血等病變。
[不同點]溶血性鏈球菌病是由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家兔的疾病,除了呈化膿性炎癥和膿毒敗血癥死亡外,常呈間歇性腹瀉;患兔體溫升高,呼吸困難,糞便無惡腥臭味等臨診癥狀。而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體溫不升高、無呼吸道困難,糞便有特殊腥臭味,稀便沾污肛周及后腿皮毛;外觀腹部臌脹,輕搖兔身可聽到“咣當咣當”的拍水聲;提起患兔,糞水即從肛門流出。溶血性鏈球菌病皮下出血性漿液浸潤,腸道黏膜呈彌漫性出血,而盲腸漿膜無出血斑。而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腸黏膜呈彌漫性出血,小腸充滿膠凍樣液體并混有大量氣體,使腸壁變薄而透明;可將被檢病料作觸片或涂片,革蘭染色鏡檢,如革蘭陽性鏈狀球菌即為鏈球菌,而魏氏梭菌病的內臟器官未見細菌,如僅能在腸道內容物中見有較多的革蘭陽性大桿菌,即為魏氏梭菌。將病料接種于鮮血瓊脂,分別于嗜氧和厭氧環境下培養,如在嗜氧培養基上呈β溶血的小菌落,即為鏈球菌;如在厭氧培養基上呈雙溶血圈的大菌落,即為魏氏梭菌。
8.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與霉菌性腹瀉的鑒別
[相似點]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與霉菌性腹瀉均有腹瀉以及腸道出血等病理變化。
[不同點]霉菌性腹瀉主要由黃曲霉毒素和其他真菌毒素所致。家兔對這類毒素非常敏感,因其能損害肝臟和消化系統的機能而導致腹瀉;患病肝臟呈淡黃色、硬化,腸道黏膜充血,而盲腸漿膜無出血斑,這與魏氏梭菌性腸炎完全不同。患霉菌性腹瀉的病兔肝臟觸片和腸道內容物涂片鏡檢為陰性。
9.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與輪狀病毒病的鑒別
[相似點]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與輪狀病毒病均有腹瀉的臨床表現和腸道出血病變。
[不同點]輪狀病毒病的病原是輪狀病毒。1~4周齡仔兔多發,糞便呈黃色,水瀉時呈綠色,帶有血液和黏液。而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以1~3月齡兔多發;糞稀呈水樣,污褐色,有特殊腥臭味,稀便沾污肛周及后腿皮毛;外觀腹部臌脹,輕搖兔身可聽到“咣當咣當”的拍水聲。提起患兔,糞水即從肛門流出。輪狀病毒病小腸黏膜出血水腫,腸壁擴張,盲腸黏膜瘀血水腫,肝臟、脾臟瘀血,肺臟出血斑或出血點;小腸絨毛萎縮,柱狀細胞脫落。而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胃黏膜出血、有大小不等的潰瘍灶和盲腸漿膜出血;肝臟稍腫、質地變脆,膽囊腫大、充滿膽汁;脾呈深褐色。膀胱積有茶色尿液;肺充血、瘀血;心臟表面血管怒張,呈樹枝狀。
10.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與黏液性腸炎的鑒別
[相似點]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與黏液性腸炎均有腹瀉、腹部膨脹,有水晃動音等臨床表現及腸道出血的病變。
[不同點]黏液性腸炎糞便呈黏液性,透明膠凍狀,慢性腹瀉與便秘交替發生;十二指腸、空腸充滿泡沫狀液體,結腸、直腸有大量透明黏液、膠凍狀物阻塞,回腸、盲腸可出現血斑。肝臟、心臟有小壞死點。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糞稀呈水樣,污褐色,有特殊腥臭味,稀便沾污肛周及后腿皮毛;提起患兔,糞水即從肛門流出;胃黏膜出血、有大小不等的潰瘍灶。肝臟稍腫、質地變脆。膽囊腫大、充滿膽汁。脾呈深褐色;膀胱積有茶色尿液;肺充血、瘀血;心臟表面血管怒張,呈樹枝狀。
11.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與螺旋酸菌病的鑒別
[相似點]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與螺旋酸菌病均有突然發病死亡,腹瀉、肛門被糞便污染,糞便腥臭味等臨床表現以及腸道出血的病變。
[不同點]螺旋酸菌病病原為革蘭陽性螺旋形梭狀芽孢桿菌,以剛斷奶的仔兔最易感染;病兔糞便呈黑色液體狀,盲腸明顯膨大,內有黑色液體和氣體,有特殊的刺鼻氣味;盲腸黏膜充血,結腸有多量惡臭的液體;胃黏膜脫落,肝、脾、腎臟瘀血腫大。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糞稀呈水樣,污褐色,提起患兔,糞水即從肛門流出;胃黏膜出血、有大小不等的潰瘍灶;肝臟稍腫、質地變脆。膽囊腫大、充滿膽汁;脾呈深褐色;膀胱積有茶色尿液;肺充血、瘀血;心臟表面血管怒張,呈樹枝狀。
12.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與衣原體病的鑒別
[相似點]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與衣原體病均有腹瀉等臨床表現。
[不同點]兔衣原體病的病原為衣原體(革蘭陰性病原體)。病兔臨床上以腸炎、肺炎和流產為特征。水瀉,胃、十二指腸、空腸充滿液體,結腸有清朗黏液,肺有壞死灶,脾臟腫大;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是暴發性、發病率和致死率較高的、以消化道癥狀為主的全身性疾病。胃黏膜出血、潰瘍和盲腸漿膜出血。
13.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與兔銅綠假單胞菌病的鑒別
[相似點]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與兔銅綠假單胞菌病均有傳染性,沉郁、不食、急性腹瀉,排出褐色稀糞或血痢,發病當天死亡。解剖檢可見腸黏膜出血。
[不同點]銅綠假單胞菌病病原為銅綠假單胞菌。體溫升高,氣喘,呼吸困難。解剖檢可見胃腸充滿血樣液體。脾臟腫大,櫻桃紅色,肺臟點狀出血,有的肺臟及其他臟器有淡綠色或褐色黏稠糞。
14.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與兔消化不良的鑒別
[相似點]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與兔消化不良均有精神不振,不食,腹膨大,拉水樣糞便,肛門周圍和后軀有糞污等癥狀。
[不同點]兔消化不良無傳染性,糞中有未消化食物、氣泡、黏液,易于治療,很少死亡。
15.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與馬鈴薯中毒的鑒別
[相似點]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與馬鈴薯中毒均有黏膜發紺,腹脹,腹瀉糞有血。
[不同點]馬鈴薯中毒病因是吃發芽、腐爛的馬鈴薯或莖葉,表現出流涎、四肢、頭頸、陰囊、乳房有疹塊。
【防制】
1.預防措施
(1)加強飼養管理和防疫工作,消除誘發因素 飼喂精料不宜過多,因飼喂含有過高蛋白質的飼料和過多的谷物飼料時,增加了腸道中易發酵的碳水化合物,促進本菌大量增殖,產生毒素,加之淀粉發酵時產生的大量揮發性脂肪酸,促進毒素的吸收。腸道中的毒素被吸收后,除了破壞器官機能外,還和揮發性脂肪酸一樣,增加后段腸道血管的滲透壓,使血液中的大量水分滲透到腸道中而引起腹瀉。因此,用低能量的飼料飼養,腹瀉死亡率將下降到 5%左右。
(2)加強隔離衛生 搞好環境衛生,少喂高蛋白飼料,兔舍內避免擁擠,注意滅鼠滅蠅;嚴禁引進病兔。
(3)免疫接種 兔群定期注射魏氏梭菌性腸炎滅活苗,或魏氏梭菌性腸炎類毒素苗。每只兔頸部皮下注射 1 毫升,注射后第 7 天開始產生免疫力,免疫期4~6 個月,每年注射 2 次,能有效地控制本病的發生。仔兔斷乳前 1 周應進行初次預防注射,可提高斷乳兔的成活率。
2.發病后措施
發生疫情后,立即隔離或淘汰病兔。兔籠、兔舍用5%熱堿水消毒,病兔分泌物、排泄物等一律焚燒深埋。對尚未表現臨診癥狀的家兔,可應用對革蘭陽性菌有效的藥物治療,并同時進行對癥治療才能收到良好效果,隨即應進行疫苗注射。
處方1
病初可用特異性高免血清進行治療,按兔3~5毫升/千克體重皮下或肌內注射,每天2次,連用2~3天,療效顯著。
處方2
金霉素,每千克飼料加10毫克,或按兔20~40毫克/千克體重肌內注射,每天2次,連用3天。或紅霉素,兔20~30毫克/千克體重肌內注射,每天2次,連用3天。卡那霉素,兔20~30毫克/千克體重肌內注射,每天2次,連用3天。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時,也可在飼料中加活性炭、維生素B12等輔助藥物。
處方3
口服喹乙醇,兔5毫克/千克體重,每天2次,連用3天;注意配合對癥治療,口服食母生(5~8克/只)和胃蛋白酶(1~2克/只),腹腔注射5%葡萄糖生理鹽水,可提高療效。
處方4
黃連100克,黃柏100克,大黃50克(600只左右兔1日用量)。將1日量上述藥混合加水適量,微火煎煮過濾為第1液,取藥渣加水適量再煎1次過濾為第2液,再將兩液混合,任兔自飲,病兔灌服,藥渣混入飼料內,每日1劑,連用3天。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散瘀作用。兔群恢復健康后注射疫苗。
處方5
蟾毒注射液(江西制藥公司以蟾酥蟾殼為原料制作的產品),肌內注射,每千克活兔體重用藥0.1毫升,每天1次,連用2~3天可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