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兔類癥鑒別診斷及防治
- 趙樸 魏剛才 倪俊娟
- 4194字
- 2019-04-17 12:07:50
十二、兔沙門菌病
兔沙門菌病(兔副傷寒)是由鼠傷寒沙門菌和腸炎沙門菌引起兔的一種消化道傳染病。主要表現腹瀉、流產和急性死亡,也可呈敗血癥,對妊娠母兔危害大。
【病原】沙門菌屬腸桿菌科,革蘭陰性的小桿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動物體內(腸道寄生菌)。本病病原是鼠傷寒沙門桿菌或腸炎沙門桿菌。本菌對外界環境抵抗力較強(對干燥、腐敗、日光等有一定抵抗力),但對消毒藥物的抵抗力不強,3%來蘇爾、5%石灰乳及福爾馬林等于幾分鐘內將其殺死。主要經過消化道感染。
【流行病學】本病長年發生,一般以春、秋季發病較多。發病兔無品種、年齡、性別差異,發病死亡率高達90%以上,尤其以幼兔和妊娠母兔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本病也是幼兔拉稀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纪玫募S便中含大量病菌,是主要傳染源,野鼠及蒼蠅等昆蟲是本病的傳播者。消化道是主要的傳染途徑。健康兔通過接觸被病菌污染的飼料、飲水、籠具、墊草等途徑引起感染。發生此病,一種是健康兔采食被病兔污染的飼料和飲水后引發此?。涣硪环N是健康兔腸道內寄生有本菌,飼養管理不當、衛生條件不好時,兔體抵抗力下降,病原體趁機繁殖,毒力增強引發此病。
【臨床癥狀】除個別病例因敗血癥突然死亡外,一般表現為下痢、糞便呈糊狀帶泡沫,稍有臭味。病兔體溫升高至41℃左右,無食欲、精神差、伏臥不起,病程3~10天,絕大多數死亡。部分兔有鼻炎癥狀。母兔從陰道流出膿樣分泌物,懷孕母兔通常發病突然,煩躁不安,減食或廢食,飲水增加,體溫高至41℃并發生流產。流產的胎兒多數已發育完全,有的皮下水腫,也有的胎兒木乃伊化或腐爛。
【病理變化】急性病例大多數內臟器官充血、出血,腹腔內有大量滲出液或纖維素性滲出物。腹瀉病例可見部分腸黏膜充血、出血、水腫;腸系膜淋巴結腫大;脾臟腫大呈暗紅色;部分兔膽囊外表呈乳白色,較堅硬,內為干酪樣壞死組織;在圓小囊和蚓突處可見到漿膜下有彌漫性灰白色壞死病灶,其大小由針尖到粟粒大不等。流產母兔的子宮腫大,漿膜和黏膜充血,壁增厚,有化膿性或壞死性炎癥,局部黏膜上覆蓋一層淡黃色纖維素性膿液,有些病例子宮黏膜出血或潰瘍。
【診斷】一般可用有病變的肝臟、脾臟、死兔心血、腸系膜淋巴結、子宮或陰道分泌物、流產胎兒的內臟器官作為被檢材料。有腸炎的病例,可從腸道內容物或排泄物中,直接或增菌后,進行細菌學檢查。
【鑒別診斷】
1.兔沙門菌?。ǜ眰。┡c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的鑒別
[相似點]兔沙門菌病(副傷寒?。┡c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均有腹瀉、精神沉郁、厭食、渴欲增加、很快死亡等臨床表現或腸道黏膜脫落、潰瘍等病變。
[不同點]兔產氣莢膜梭菌(A型)病的病原是魏氏梭菌;體溫不高,糞稀呈水樣,污褐色,有腥臭味;輕搖兔身可聽到“咣當咣當”的拍水聲;提起患兔,糞水即從肛門流出,當日或次日死亡;剖檢胃底部黏膜脫落,有出血斑點和大小不一的黑色潰瘍點;心外膜血管怒張,呈樹枝狀;肝與腎瘀血、變性、質脆;膀胱多有茶色或深藍色尿液。而兔沙門菌病以幼兔和懷孕母兔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病兔以頑固性下痢、糞便稀軟、常帶有膠凍樣黏液、體溫升高、消瘦、流產為特征,大多數病例肝臟有散在性或彌漫性針尖大的壞死病灶;革蘭染色鏡檢,兔沙門菌革蘭陰性,呈卵圓形的短桿狀,具有周鞭毛并常有菌毛,不形成芽孢。
2.兔沙門菌?。ǜ眰。┡c大腸桿菌病鑒別
[相似點]兔沙門菌病(副傷寒?。┡c大腸桿菌病均有傳染性、精神沉郁、厭食、體溫升高、腹瀉(糞有黏液)、最急性不顯癥狀即死等臨床表現或腸道黏膜脫落、潰瘍等病變。
[不同點]兔大腸桿菌病病原為大腸桿菌,主要感染1~3月齡的仔幼兔,特別是斷奶前后仔兔發病率較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特別在寒冷季節發病率相對較高;病初糞便稀不成形,中后期的癥狀為拉鼠糞樣的糞便,兩頭尖尖,成串,外包有透明膠凍樣黏液的糞球,逐漸轉為水樣黃糞便,稍帶腥臭味,在肛門附近的被毛上黏附著黏液或黃棕色水樣稀糞。而兔沙門菌?。ǜ眰。┮话阋源骸⑶锛景l病較多,下痢,糞便呈糊狀帶泡沫,惡臭、呈灰白色或淺黃色。剖檢兔大腸桿菌病病死兔,胃內有多量液體和少量氣體;十二指腸和空腸擴張,充滿半透明膠樣液體,回腸和結腸內容物細長、兩頭尖、像大白鼠糞便、外面包有黏稠灰白色膠樣分泌物,呈串珠狀。膽囊擴張,充滿膽汁,黏膜水腫。而兔沙門菌病腸系膜淋巴結腫大,脾臟腫大呈暗紅色,部分兔膽囊外表呈乳白色,較堅硬,內為干酪樣壞死組織;在圓小囊和蚓突處可見到漿膜下有彌漫性灰白色壞死病灶,其大小由針尖到粟粒大不等。
3.兔沙門菌?。ǜ眰。┡c偽結核病鑒別
[相似點]兔沙門菌?。ǜ眰。┡c偽結核病均有精神沉郁,食欲減退,腹瀉等臨床表現,以及脾臟腫大,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在圓小囊和蚓突處可見到漿膜下有彌漫性灰白色壞死病灶等病理變化。
[不同點]偽結核病是由偽結核耶爾森桿菌引起的兔的一種慢性消耗性傳染病,也是一種人畜共患??;多數病兔有化膿性結膜炎,腹部觸診可感到腫大的腸系膜淋巴結和腫硬的蚓突,少數病例呈急性敗血經過,呼吸困難;腸系膜淋巴結腫大,有灰白色壞死灶。死于敗血癥的病兔見全身臟器充血、瘀血和出血;腸壁血管怒張,肌肉呈暗紅色;圓小囊腫大,觸感較硬,漿膜下有大批針帽大黃白色結節;蚓突漿膜下有無數灰白色乳脂樣大的小結節。兔沙門菌病變肝臟出現彌漫性或散在性黃色針尖大小的壞死灶,膽囊脹大,充滿膽汁,脾臟腫大1~3倍,大腸內充滿黏性糞便,腸壁變薄;將病料接種于麥康凱瓊脂培養基,可見光滑、圓形、半透明的灰白色小菌落;以沙門菌多價血清和“O”因子血清與培養物做凝集試驗為陽性,可與偽結核病相區別。
4.兔沙門菌病(副傷寒病)與李氏桿菌病鑒別
[相似點]兔沙門菌病與兔李氏桿菌病均有體溫升高,精神沉郁、厭食,母兔流產、從陰道內流出分泌物等臨床表現以及胸腹腔積液、淋巴結腫大水腫,肝臟有結節狀壞死灶等病理變化。
[不同點]李氏桿菌病的病原是李氏桿菌,沒有季節性,鼻黏膜發炎,流出漿液性至黏液性分泌物,運動失調;慢性病例主要表現為孕兔流產、死產、子宮炎等。而兔沙門菌病一般以春、秋季發病較多,下痢、糞便呈糊狀帶泡沫,惡臭、呈灰白色或淺黃色。兔李氏桿菌病淋巴結尤其是腸系膜淋巴結和頸部淋巴結腫大或水腫;胸腔、腹腔和心包內有多量清朗的滲出液;皮下水腫;肺出血性梗死和水腫;肝臟實質有散在或彌漫性針頭大的淡黃色或灰白色的壞死點;心肌、腎、脾也有相似的病灶。兔沙門菌病大多數內臟器官充血和有出血斑點,胸、腹腔內有多量漿液或纖維性滲出物,肝臟、脾臟出現針尖大小的壞死病灶,腸壁表面的淋巴結腫大,有些出現壞死,在圓小囊和蚓突處可見到漿膜下有彌漫性灰白色壞死病灶,其大小由針尖到粟粒大不等。
5.兔沙門菌?。ǜ眰。┡c野兔熱鑒別
[相似點]兔沙門菌?。ǜ眰。┡c野兔熱均有傳染性,有不顯癥狀即突然死亡、體溫升高、沉郁、腹瀉等臨床表現及淋巴結腫大、脾臟腫大、暗紅色,肝臟有小壞死灶等病變。
[不同點]野兔熱的病原是土拉桿菌,一般有鼻炎,體表淋巴結腫大、化膿。剖檢可見淋巴結腫大,深紅色,并有針尖大小壞死灶,腎臟有壞死灶。肺臟充血,有斑駁實變區。
6.兔沙門菌?。ǜ眰。┡c泰澤病的鑒別
[相似點]兔沙門菌病(副傷寒病)與泰澤病均有傳染性,沉郁、不食、腹瀉、糞臭,污肛等臨床表現和腸黏膜充血、出血,圓小囊和蚓突有小結節等病變。
[不同點]泰澤病的病原為毛發樣芽孢桿菌,糞褐色糊狀或水樣,1~2天死亡;回腸末端及盲腸、結腸前段黏膜充血、出血;盲腸黏膜粗糙,充滿氣體和褐色糊狀或水樣內容物。病區病料涂片,姬姆薩染色或鍍銀法染色鏡檢,可見細胞漿內存在毛發樣芽孢桿菌。
7.兔沙門菌病(副傷寒病)與陰道炎的鑒別
[相似點]兔沙門菌病(副傷寒?。┡c陰道炎均有陰道黏膜充血、腫脹,流膿樣分泌物。
[不同點]陰道炎無傳染性,不發生腹瀉和流產,體溫不高。
8.兔沙門菌?。ǜ眰。┡c兔衣原體病的鑒別
[相似點]兔沙門菌?。ǜ眰。┡c兔衣原體病均有傳染性,體溫高(40℃)、沉郁、不食,孕兔流產。流產胎兒體弱,皮下水腫,很快死亡。
[不同點]兔衣原體病病原為衣原體,后肢癱瘓,多見于第二胎,頭胎和第三胎也有發生。流產后1~2天死亡。可見氣管、支氣管彌漫性出血。病料涂片,姬姆薩染色,可見針尖大原生小體。
9.兔沙門菌?。ǜ眰。┡c腸源性毒血癥的鑒別
[相似點]兔沙門菌?。ǜ眰。┡c腸源性毒血癥均有幼兔發病,急劇腹瀉等特點。
[不同點]腸源性毒血癥病因是腸內有大量毒素,發病12~14小時死亡。剖檢可見胃內有水,盲腸黏膜脫落,漿膜有出血點,內有綠黑色水樣液,淋巴結有壞死點。
【防制】
1.預防措施
(1)加強飼養管理 兔場應與其他畜場分隔開;兔場要做好滅蠅、滅鼠工作,經常用2%火堿或3%來蘇爾消毒。搞好飼養管理和環境衛生,消除各種應激因素,可減少本病的發生;兔場要進行定期檢疫,淘汰感染兔。引進的種兔要進行隔離觀察,淘汰感染兔、帶菌兔,建立健康的兔群。
(2)疫苗免疫 對懷孕初期的母兔可注射鼠傷寒沙門菌滅活苗,每次頸部皮下或肌內注射1毫升,每年注射2次。
2.發病后措施
發病兔、病死兔應及時治療、淘汰或銷毀,并進行藥物治療。
處方1
鏈霉素,肌內注射,每次10萬單位,每天2次,連用3天?;驊c大霉素,肌內注射,每千克體重2萬國際單位,每天2次,連用3~4天。也可用四環素、土霉素、環丙沙星、恩諾沙星等進行治療。
處方2
磺胺二甲嘧啶,口服,兔100~200毫克/千克體重,每天1次,連用3~5天。痢特靈,兔5~10毫克/千克體重,口服,每天2次,連用3天。
處方3
大蒜,取1份大蒜搗碎后,加5份水,調成汁,每只兔服5毫升,每天2~3次,連用5天,效果較好。
處方4
板藍根、火炭母、番桃葉各15克,水煎灌服,每次15毫升,每天2次。
處方5
大青葉、白頭翁、白背葉各10克,板藍根、一點紅各12克,紫茉莉、五加皮、雞冠花各15克,紫背金牛、獨腳金各10克,水煎灌服,每次15毫升,每天2次。
處方6
大葉桉、番桃葉各12克,火炭母、白背葉各15克,水煎灌服,每次10毫升,每天2次(方解:大葉桉有芳香化濁、清熱利濕的功效;番桃葉可消食、收斂、止瀉;火炭母、白背葉有清熱利濕,消除陰道膿性分泌物的功效)。
加減法:高熱者,加板藍根、一點紅各適量。陰道膿性液流出多者,加紫茉莉、五指牛奶根、雞冠花各適量。食欲差者,加紫背金牛、獨腳金各適量。
處方7
黃連3克,黃芩、黃柏各6克,水煎灌服,每次10毫升,每天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