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平菇國內外生產概況
一、平菇在國內食用菌發展的地位
平菇在中國栽培時間較早,在宋代的《菌譜》中即記載有平菇。20世紀70年代,河南省的劉存業利用棉籽殼栽培平菇技術獲得成功,之后該技術得到普及和推廣。隨著平菇品種的不斷馴化開發和栽培技術的不斷完善和改進,平菇在中國的大江南北幾乎都有栽培。
平菇的栽培相對金針菇、杏鮑菇、海鮮菇等栽培模式顯得自動化程度不高,同時主要依靠老百姓散戶種植較多,未形成規模、規范的生產區域。未來我國將加快食用菌產業轉變增長方式,由注重數量向提高單產、質量轉變;由依靠資源消耗向資源節約、再利用轉變;由傳統手工操作向提高技術裝備水平轉變;由分散小生產向專業化、集約化轉變。因此未來平菇生產在形成區域性特色菌業的布局中將發揮巨大作用,其未來市場發展前景很廣闊。
二、平菇在國外食用菌發展的地位
近年來,有媒體稱北美的食用菌市場需求在不斷增加,人們對食用菌產品開始呈現多樣性的需求,并出現求過于供的局勢。美國加利福尼亞蘑菇委員會有關負責人證明了這個信息,并表明北美的蘑菇需求量現已連續增加了五年。據該委員會計算,從2014年10月初到11月初,短短一個月內,本地蘑菇的零售額出現大幅增加。雙孢蘑菇類增加了7.5%,其他食用菌品種增加了19%,平菇在此中的比例份額正在穩步擴大增長。
30年前歐美超市的貨架上還幾乎看不到平菇、金針菇等,如今平菇、金針菇、香菇、褐菇等都已經成為大眾化菜肴。國際食用菌學會前主席Marck預測,平菇將成為美國最具市場潛力的食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