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 園林

無論在西方還是東方國家,景觀與園林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它們是不同歷史時期發展下的不同產物,無論新興的景觀建筑學理論如何發展,園林始終是景觀之“母”。對景觀設計的學習,也要首先理清楚園林與景觀發展的整體脈絡。

圖1-4 美國華盛頓州蘭頓(Renton)的水園

雨水被收集入11個池塘以沉淀污染物,然后釋放到下面的濕地,以供給植物、微生物和野生動物

圖1-5 日本枯山水

以石塊、苔蘚、白色礫石構成的枯山水,成為日本園林景觀的符號

1.2.1 中國園林

(1)起源

中國造園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殷商時期。《說文》記載:“園,樹果;圃,樹菜也。”這些因生活、生產需求而衍生出來的園和圃是最早的“園”,但僅作生產之用,不能成為真正的園林。隨后,皇宮貴族為了狩獵的需要,圈地放養禽獸,形成“囿”。“囿”具有狩獵、游玩、栽植等功能,成為中國最早的園林形式。當園囿中開始有意識的栽植植物,模仿自然環境建造池沼樓臺時,中國傳統園林的雛形基本形成。

圖1-6 西漢建章宮

中國最早的造園行為,將自然界中的一池三山微縮成宮內園林景觀

(2)秦漢時期

秦漢是中國園林發展的萌芽期。秦朝時期大規模的宮苑建造,帶動了建筑和園林藝術的發展。到了漢代,漢武帝在秦上林苑的基礎上擴建宮苑,以自然山水為主;同時在宮廷中還以人工方式開辟園林,在宮內開太液池,并在池內置蓬萊、方丈、瀛洲諸山,以象征東海深山。在模仿自然山水的基礎上又注入了象征和想象的因素。

兩漢時期園林建造主要以皇家宮苑為主,一些貴族、官僚也相繼在長安、洛陽兩地建有園林。這一時期私家園林開始發展起來。

(3)魏晉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可看作是造園藝術的形成期。這是一個戰亂、動蕩的時代,加之佛教、道教的流行與影響,士大夫階級開始逃避現實,崇尚返璞歸真的田園生活。他們寄情于山水,興起了以抒發自然情趣為主題的田園詩和山水畫,使中國園林開始向模擬自然山水的方向發展。這一時期造園之風極盛,出現了大量私家園林;同時佛教的傳入,使寺院園林得到很大的發展,寺院園林也成了這一時期重要的園林類型。

圖1-7 顧愷之畫《廬山圖》,表現自然山川之美

(4)隋唐時期

隋、唐、五代可看作是造園的成熟期。隋唐時期戰亂逐漸平息,經濟得到較快恢復,城市和宮苑又相繼發展起來。隋煬帝先后建造了大興苑和西苑兩座宮苑,西苑規模最大,內容復雜多樣,是一個以人工山水為主的苑囿。苑內地形略有起伏,將洛水引入苑內開鑿大水池,延續“一池三山”的宮苑模式,并在水中筑島,形成大型皇家園林。

唐朝皇家園林發展成熟,在唐長安城內的太極宮內,有山池、臺、殿等建筑;在大明宮的北部園林部分,建造了一個較大的水池,稱為太液池,池中有一小山,名為蓬萊山;此外,在皇城的東部還建造了興慶宮,宮內開鑿了橢圓形的大水池,池旁有亭、樓,并種植樹木、花卉,成為帝王起居游宴的場所;除以上三所內宮園池外,還建造了芙蓉園,城外有禁園等。

唐朝是我國歷史上的鼎盛時期,各種藝術創作活動也繁榮興盛,唐詩、山水畫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詩畫與造園藝術相結合、詩情畫意融于園林中,文人直接參與造園活動,出現了很多私家園林。如詩人王維在蘭田縣建造了輞川別業,成為早期文人園林的代表。

隋唐時期,寺觀園林也得到了更進一步的發展,形制更加完善,城市寺觀也成為大眾休閑的主要公共空間。

圖1-8 大唐芙蓉園

原址重建的大唐芙蓉園,重現了唐代亭、臺、樓、閣、榭、橋、廊一應俱全的園林景致

(5)宋元時期

繼唐代的成熟期后,宋代造園首次進入發展的高潮期。此時期不僅造園活動活躍,而且伴隨著文學、詩詞,尤其是繪畫藝術的發展,對自然美的認識也不斷深化,出現了諸多山水畫的理論著作,對造園藝術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北宋園林多集中在東京汴梁和西京洛陽兩地,園林規模和氣勢雖不及前朝,但規劃設計頗為精致,根據地形和周邊環境設置,造園的重點也從筑山轉移到理水和花木的種植。南宋政治中心南移至臨安(今杭州)、吳興、平江(今蘇州)一帶,出現了結合城市近郊風景建設的自然風景園——西湖,同時也建造了不少皇家苑囿、寺廟園林和私家園林。

元朝造園活動處于滯緩狀態。園林成為文人雅士抒寫性情的手段,出現了一些私家園林,但造園實踐和理論均無太多建樹。

圖1-9 杭州西湖

城市近郊風景園林建設之典范,以自然山水為基底,對山、水、植物、建筑進行系統規劃與設計

(6)明清時期

明清時期園林藝術再次達到高潮。這一時期的園林數量多、規模大、分布廣,造園藝術與技術日趨精致、完善,達到了空前的水平。這個時期的造園活動主要集中在北京、南京、蘇州一代,形成了以北京為主的皇家園林和以江南為主的私家園林的兩種造園類型與分布情況。許多文人、畫家還直接參與到造園活動中,同時還出現了一些專業的匠師和造園理論的著作與專書,其中最著名的是明末計成所著的《園冶》一書,該書系統地總結了當時的造園經驗,成為我國古代唯一的造園專著。

繼明代之后,清代造園活動又有長足的發展。北京的皇家苑囿不下十處,如圓明園、暢春園、清漪園、承德避暑山莊等,規模與數量都超過了明代,成為造園史上最發達的時期。與此同時,集中于揚州、蘇州、吳興、杭州等城市及珠江三角洲一帶的地主、富商興建的私家園林,也占據了重要地位。至今仍保留完好的許多園林,幾乎都是晚清時期的作品,如蘇州的拙政園、留園、獅子林、網師園等,揚州的個園,上海的豫園,無錫的寄暢園,南京的瞻園等。

圖1-10 蘇州拙政園

中國現存最大的私家園林,集成中國古典園林造園手法之典范

(7)近代園林

明清之后,中國社會逐漸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西方殖民者在入侵的同時也傳播了西方文化,逐漸影響了中國傳統的園林藝術與造園理念。中國開始學習西方的公園建設模式,使園林不再是為皇權、貴族、官宦、商人等少數人服務的空間,而是更努力地使公民都能享受到公園綠地。1906年無錫的“錫金公園”成為中國自己建造的最早的公園,為我國公園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園林發展進入到了一個新階段,一方面逐步恢復、重建了一批戰亂時毀掉的傳統皇家、私家園林,并逐步對公眾開放;另一方面開始為廣大民眾建設許多城市公園和廣場。

隨著園林設計水平和學科教育逐步與國際接軌,我國的園林事業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時期,迎來了景觀設計學這一新興學科的發展。

圖1-11 北京頤和園鳥瞰

屬于大型皇家園林,主要建筑群形成強烈的中軸線,成為園林中的制高點

圖1-12 北京頤和園平面圖

采用“集錦式”布局,園內設有多個風景點、建筑群和園中園

1.2.2 西方園林

(1)古代園林

西方文明發源于尼羅河沿岸的古埃及、古希臘和古羅馬帝國。因此,最早的園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紀的古埃及,主要是一些種植蔬菜、果木和藥材的廚園、果園、藥園等。這一時期的園林特點是:平面一般是方形,四周有圍墻,入口處建塔門;珍視水的作用和樹木的遮陰,園內成排種植庭蔭樹,園子中心一般是矩形的水池,池中養魚并種植水生植物,池邊有涼亭;園林多是規則式的,并有明顯的中軸線。

古希臘文化孕育了歐洲文明,對整個西方園林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古希臘時期的園林主要有宮廷庭院、住宅庭院、祭祀圣林以及哲學家的學園。園林多位于住宅的庭院或天井之中;園林是幾何式的,中央有水池、雕塑,栽植花卉,四周環以柱廊,為以后柱廊式園林的發展打下了基礎;神廟附近的圣林中有劇場、競技場、小徑、涼亭、柱廊等,成為公眾活動的場所。

圖1-13 古希臘代爾斐圣地

神廟附近的圣林中有劇場、競技場、小徑、涼亭、柱廊等,成為公眾活動的場所

古羅馬繼承了希臘園林的造園手法,將其發展為大規模的山莊園林,不僅繼承了以建筑為主體的規則式軸線布局,而且表現出了更豐富的景觀層次:園林因山而建,并將山地辟成不同高程的臺地,用欄桿、擋土墻和臺階來維護和聯系各臺地;園中一系列帶有柱廊的建筑圍繞著一些庭院,每組庭院相對獨立;水是造景的重要元素,在園中、室內或是敞廳中都有水的應用,如養魚池、水井和噴泉;精美的石刻、常綠植物如意大利松、紫杉等也是造園的重要元素。

圖1-14 埃及底比斯圣地景觀

由尼羅河東岸的卡拉克和盧克索及西岸群山中的帝王陵墓組成,是人類最早的景觀規劃行為

(2)歐洲中世紀

歐洲中世紀由于宗教的鼎盛發展,整個城市表現出以哥特式建筑和拜占庭風格建筑為主導的城市建筑景觀環境。園林藝術局限于修道院的花園中,開始關注人的行為,庭園中發生的事情開始影響到庭園的設計;園林多是小型封閉的花園,花園中充滿了高起的花壇、噴泉、小亭等愉悅景觀;園林設計追求規劃式、圖案化,圍籬和灌木都經過精心修剪。

(3)文藝復興園林

文藝復興運動是14世紀在意大利興起、15世紀盛行于歐洲的新興資產階級思想運動。中世紀園林是圍墻內的封閉式園林,人們看外部世界的目光是由外向內的,但到了文藝復興時期,開始轉變成由內向外。為看清這一客觀世界,人們開始爬山觀賞風景。園林設計也從象征主義走向世俗性。為了強化這些新找到的愉悅,房屋延伸進了開敞空地,形成了更豐富的空間,更注重空間之間的聯系;鄉村的景觀成為設計的一部分,而不是以古典的壁畫墻的形式呈現。

意大利臺地園多在視野較好的山坡上依山而筑,成為坡地露臺花園;宅邸室內向外延伸,隨場地起伏而升降,緩慢下降的臺地是從地面挖出來的,長條的形狀正好適合沉思漫步;盡管園林是幾何形的,有些還是中軸對稱的,但是尺度宜人,郁郁蔥蔥,非常親切,依靠直覺而不是數學計算來形成的;在軸線及其兩側布置美麗的綠籬花壇、變化多端的噴泉和瀑布、常綠樹以及各種石造的階梯、露臺、水池、雕塑、建筑及欄桿。

文藝復興運動影響到法國、英國、美國等其他國家,這些國家在園林設計上也分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風格特點,出現了法國勒諾特式古典主義園林和英國自然式風景園。

圖1-15 意大利哈德良(Villa Hadriana)大帝行宮

山莊由一系列館閣庭院組成,既作為皇家的園林,也作為帝王的施政中心,是當時羅馬最大的苑園,如同一座小城市

圖1-16 意大利加措尼別墅

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式花園的高峰。花園獨立于住宅,上層的花園因其小巧的開敞劇場和蔭翳的灌木叢顯出濃郁的家庭生活氣息,從下往上看是一派純凈的風景

(4)法國古典主義園林

法國繼承和發展了意大利文藝復興園林藝術。在意大利文藝復興園林中,建筑雖然依傍于周圍的環境,但仍保留著極端的個體特性,而法國對總體空間組織的傾向使得個體建筑從屬于整體,出現了以勒諾特式園林為主要特色的法國古典主義園林,也稱為勒諾特式園林或巴洛克園林。

勒諾特式園林是幾何式的,有著非常嚴謹的幾何秩序,均衡和諧;宮殿高高在上,建筑的軸線一直延伸至園外的森林之中;軸線兩側或軸線上布置有大花壇、林蔭道、水池、噴泉、雕像和修剪成各種幾何形體的造型植物;園林的外圍是森林,濃濃的綠蔭成為整個園林的背景;在森林與園林之間,布置一些由綠籬圍合的不同風格的小花園;整個園林寧靜而開闊,統一中又富有變化,顯得富麗堂皇、雄偉壯觀。

圖1-17 法國凡爾賽宮平面圖

圖1-18 法國凡爾賽宮中軸線景觀

幾何式中軸對稱園林,通向城市的林蔭大道,是花園向城市的延伸

(5)英國自然式風景園

英國在18世紀發展起來的自然風景園一反意大利文藝復興園林和法國巴洛克園林傳統,拋棄了軸線、對稱、修剪植物、花壇、水渠、噴泉等所有被認為是直線的或不自然的東西,以起伏開闊的草地、自然曲折的湖岸、成片成叢、自然生長的樹木為要素構成了一種新的園林。這種園林與園外環境結為一體,又便于利用原始地形和鄉土植物,所以被各國廣泛地應用于城市公園,也影響了現代城市規劃理論的發展。

18世紀中葉,當自然風景園在英國的發展達到高潮時,以錢伯斯為首的園林設計師反對布朗式的風景園,認為這種園林過于單調,完全是模仿大自然的景觀,以至于人們在園中分不清哪里是園內,哪里是園外。作為改進,園林中要建造一些點景物,于是中國的亭、塔、橋、假山及其他異國情調的小建筑或模仿古羅馬的廢墟等點景物開始出現于英國園林之中,由此產生了感傷主義園林。

圖1-19 肯特參與設計的英國斯托海德風景園

草地起伏開闊,湖岸線自由曲折,樹木自然生長未經修剪,整體構成了一種貼近自然的園林景觀

(6)19世紀西方園林

19世紀沒有創立新的造園風格,園林設計風格在繼承風景園林傳統的同時,幾何式園林又逐步被設計師采用,園林或以自然式為主,或以幾何式為主,停滯在兩者互相交融的設計風格上,甚至逐步淪為對歷史樣式的模仿與拼湊。整個19世紀,在內容上園林已經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形式上并沒有創造出新的風格。

這時,一大批不滿于現狀、富有進取心的藝術家們,為了打破藝術領域僵化的學院派教條,創造出具有時代精神的藝術形式,率先探索,掀起了一個又一個的運動,如工藝美術運動和新藝術運動。這一變化,預示著一個新的藝術世界,包括新的園林風格即將到來。

圖1-20 慕尼黑“英國園”

1804年斯開爾設計的歐洲大陸最早的公園

(7)西方現代景觀設計的探索

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藝術領域先后發生了工藝美術運動、新藝術運動等藝術復興運動;同時,繪畫界也出現了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風格派、抽象藝術、結構主義、構成主義、超現實主義等藝術風格和流派,為傳統藝術形式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和活力。以格羅皮烏斯、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羅、賴特為首的現代主義建筑設計師,對建筑設計新形式、新理念的探索也為傳統園林的發展帶來了沖擊與引導。

1925年在巴黎舉辦的“國際現代工藝美術展”上,出現了具有現代特征的園林以及由古埃及瑞克安設計的“光與水的花園”(Garden of Water and Light)。這些現代景觀設計打破了傳統的規則式和自然式的束縛,采用了一種當時新的動態均衡構圖,具有強烈的幾何性,但又不是抽象統治下的靜態平衡,是不規則的幾何式的體現。因此,巴黎國際現代工藝美術展揭開了現代景觀設計新的一幕。

法國園林成為了現代園林的代名詞。年輕的設計師爭相學習,研究法國人的設計手法,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反傳統的力量,最終推動了美國的景觀設計事業離開學院派,走向現代主義。

圖1-21 古埃瑞克安設計的Noailles(諾阿耶)別墅花園

圖1-22 光與水的花園

園林在對新物質、新技術的使用上,如混凝土、玻璃、光電技術等顯示了大膽的想象力

1.2.3 中西方園林發展對照

從上面的闡述可以看出,中國園林與西方園林的發展形式完全不同。中國對自然的處理多以經驗的積累歸納為主,對追根溯源的邏輯分析較少;尊重原始狀況的大自然,整個園林體系沿著自然式發展,體現出“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園林藝術境界。

西方關注的不是基于神話的真理,而是基于科學事實收集的整理。他們關注幾何學、空間比例與音樂韻律之間的關系。西方園林是從模仿第二自然開始的,第二自然是經過人類耕種、改造后的自然,是幾何式的自然,因而西方園林是沿著幾何式的道路開始發展的。

盡管中西方園林表現形式有很大不同,但其脈絡都經歷了“圃”(菜地、廚園)——“囿”(圈地狩獵、游玩)——“園林”(景觀價值)的發展進程。先是為少數皇權貴族服務的皇家園林;隨著社會的進步,園林面向公眾開放,更注重普通大眾對景觀的使用需求;工業革命后,隨著城市化發展帶來的生態破壞、資源浪費等問題,人們開始關注鄉村田園景觀,逐漸擴展到生態、科技、人文等更廣闊的知識領域。景觀涉及的范圍也由皇家、私家園林拓展到城市的公共開放空間。

在此背景下,1899年美國景觀規劃設計師學會成立,奧姆斯特德之子在哈佛大學設立美國第一個景觀規劃設計專業,于是景觀建筑學作為一門完整的學科開始出現。

圖1-23 第一自然;圖1-24 第二自然

園林就是人類為自我建造的一種人間的天堂

圖1-25 紐約中央公園

奧姆斯特德的公園“給予國人休閑和居住的樂趣,在這以前只有特權階級才享受得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逊克县| 富川| 阿坝县| 乌鲁木齐市| 林州市| 衢州市| 韩城市| 太仆寺旗| 湟源县| 郁南县| 政和县| 上栗县| 绵阳市| 清河县| 肃南| 常州市| 沅江市| 柳江县| 平远县| 诸城市| 射阳县| 新蔡县| 定南县| 吉安县| 灌云县| 虞城县| 扎鲁特旗| 曲沃县| 长汀县| 重庆市| 大悟县| 钟祥市| 南溪县| 辽源市| 广平县| 临武县| 梁山县| 乐清市| 靖安县| 寿阳县| 夏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