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優(yōu)食用菌原色圖鑒
- 牛長滿
- 466字
- 2019-03-20 14:41:41
蟬花
Cordyceps sobolifera(Hill.)Berk. et Br.
蟬花又名蟬蛹草、蟬菌、金蟬花等,主要分布于南方各省,馴化栽培具有一定難度,主要靠野生采集,市場售價較高,目前市場占有份額低,市場開發(fā)前景廣闊。
科屬 子囊菌亞門(Ascomycotina),核菌綱(Pyrenomycetes)、麥角菌目(Clavicipitales)、麥角菌科(Clavicipitaceae)。
形態(tài)特征 寄主為蟬的幼蟲,蟲體黃褐色或棕黃色,蟲體3~4cm,內(nèi)實;子座常單生,從寄主頭部長出,常分枝,鹿角狀,高3~5cm,粗0.2~0.4cm,初黃褐色,干后變?yōu)楹诤稚敳库g;子座肉質(zhì),內(nèi)實;孢子無色,細長形。
營養(yǎng)價值 蟬花常作為中藥材,性寒,味甘,含大量人體必需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礦質(zhì)元素,子實體含有較高的多糖等,保健價值很高。常食用具有治療小兒驚悸、明目退熱、治療目赤腫痛、治療翳膜遮睛、提高免疫力、抗疲勞、保腎、改善睡眠、抑制腫瘤、護肝、抗輻射等功效,為中國傳統(tǒng)的食用菌滋補佳品。
生活習性 常寄生于蟬的幼蟲體內(nèi),夏秋多發(fā)生于苦竹林或針闊混交林中的地上。子座發(fā)生溫度在20~25℃,喜光照和微酸性基質(zhì)。
馴化模式 首先分離培養(yǎng)好蟬花菌絲液體菌種,之后注射于適齡的蟬蛾幼蟲體內(nèi),后將感染菌的蟲體鋪于潔凈的沙土上培養(yǎng)。

蟬花

野生蟬花

蟬花子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