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組織的進化(第2版)
- 李剛
- 4071字
- 2019-01-10 17:47:19
創新與模仿,循環罔替
上述的創新性管理和模仿性管理是靜態的,如果只是基層領導干部管理個把下屬,足夠用了。但如果要管理一個組織則復雜得多,因為組織中的創新性工作和模仿性工作是循環罔替的。
最開始,任何工作都是創新性的,之后,隨著知識的積累、管理環境的明朗,工作也開始有章可循,直到后來,工作總會演化成模仿性的。然而環境還會改變,技術還會升級,運作模式還會更新,隨著規定動作的過時,人們面臨新的考驗,于是工作又重新回到創新性狀態,周而復始。這個過程如圖1.3所示。

圖1.3 創新性與模仿性的循環
必讀案例
市政工程公司的管控方式
創新性管理總是授權管理,模仿性管理總是集權管理。
某市政工程公司總經理,多年來一直對每個市政工程項目都采用經費包干的授權管控模式。總部除了有兩個財務人員外,基本上就是倉庫和外派人員的臨時落腳點。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總經理堅持認為每個工程項目都是不同的,因此,不可能也沒有必要采用集權管控方式。
事實上,并不是工程項目之間沒有相通之處,只不過是該公司還不能發現總結而已。從亂象中找出規律,實現從授權到集權,從創新性管理到模仿性管理的過渡,是企事業單位進步的必經階段。如果這家工程公司上不了這個臺階,就很難有發展后勁。
下面通過理想狀態下一個虛擬企業的演化模型,說明組織創新性與模仿性的循環過程。讀者千萬不要一聽模型就頭痛,認為那是純理論的玩意兒,既復雜又不實用。其實,模型不過是現實的簡易版本,是最簡單直白的表述方式之一。在以后的章節中,這個模型還會被反復引用。
假設某企業只有一個業務單元,包含銷售、設計和施工三個業務環節。對應創新性和模仿性的循環,這個企業會分為四個發展階段,見圖1.4。
在企業的起步時期,經營方式無章可循,屬于“摸著石頭過河”階段,三個業務環節都只能憑借自選動作完成工作。這是企業發展的第一階段。
隨著經驗的積累,自選動作中的有效部分會被逐漸沉淀下來,比如在設計環節,既有自選動作,也有規定動作。當然,不同環節沉淀成規定動作的速度不同。在施工環節,全部操作動作都已經沉淀成規定動作;而銷售環節還是一頭霧水,不僅一點規定動作都沒有沉淀,反而自選動作越來越多。這就是企業發展的第二階段。
在第三階段,該企業的每個業務環節都已經沉淀成規定動作,看過后面的章節以后讀者會發現,這是企業急速擴張的時期,屬于“盛世”階段。

圖1.4 企業的四個發展階段
在第四階段,隨著環境的變化,第三階段的規定動作逐漸失效,業務的各個環節面對困境,需要尋找新的解決方案,只好又開始鼓勵自選動作,從而進入到“亂世”階段。
于是,重新回到第一階段,循環往復……
對于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這個模型同樣有效,只不過業務部門、職能部門的劃分方法會有不同。比如在醫院,可能會以某種特定疾病的治療作為基本業務單元,并從入院到出院劃分成不同的業務環節。
與創新性工作和模仿性工作的循環相呼應,管理方式也有創新性管理方式和模仿性管理方式的循環,讀者對此并不會陌生。比如,一國政黨經常被分為左翼政黨和右翼政黨。在原始意義中,左翼政黨通常指革命派,往往提倡創新性管理,而右翼政黨是指保守勢力,往往提倡模仿性管理。左右翼政黨輪流執政,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管理方式從創新性到模仿性再到創新性的循環進化過程。
資料閱讀
左派與右派
“左”“右”的概念起源于法國大革命,1791年法國制憲會議辯論時,激進的革命派坐在左邊,溫和的保守派坐在右邊。后來,人們便將革命派稱為“左派”,將保守派稱為“右派”。
創新性管理方式和模仿性管理方式無所謂誰好誰壞,只要與工作性質相配套,就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比如,“人治”和“法治”。
有一個錯誤概念極具傳染性:“人治是不好的,法治是好的,所以管理必須從人治過渡到法治”。在這里,我們首先要明確到底什么是人治,什么是法治。所謂法治,望文生義,就是依據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管理,換句話講,就是用規定動作去管理。法治屬于模仿性管理方式。何為人治?在面對新環境、新任務時,沒有章法可循,只能跟著“英明領袖”“大海航行的舵手”“牧羊人”前行,打到哪里算哪里,這就是人治。人治屬于創新性管理方式。
既然創新性管理方式和模仿性管理方式沒有好壞之分,人治與法治也就沒有好壞之分,只是對待不同類型的工作,需要使用不同的管理方式罷了。人治自然要升級到法治,這是因為管理必然要從創新性過渡到模仿性,但這并不是單方向的,法治也會過渡回人治。當工作從模仿性回歸到創新性時,管理方式也必然從模仿性管理方式回歸到創新性管理方式。
選讀案例
企業規模與治理方式
有讀者以為只有小公司才會人治,大公司只會法治。其實,雖然公司越大規定動作就越多,法治成分也會增加,但是,大公司的規定動作的存在時間往往更長,也就更可能過時,所以,有時越是大公司反而越需要人治。
還有一種流行的概念總認為,歐美國家之所以比中國“先進”,是因為它們在法治方面做得更好,其實不然。首先,歐美國家的“先進”,是因為其產品先進,并不是管理先進,而產品先進是因為他們選擇從事創新性工作。從事創新性工作自然需要創新性管理方式,但這并不是說創新性管理方式就是先進的。中國選擇生產模仿性產品,模仿性產品自然落后一拍,但是模仿性管理方式并不是落后的。
其次,國內組織的主要管理缺陷并不是法治還不夠好。中國社會的規定動作比哪個國家都多,到處都是條條框框。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法治傳統,法家文化在秦始皇的時代就已經鍛造成型。國內組織的主要管理缺陷在于這樣兩點:第一是總混淆人治和法治,該人治的時候法治,該法治的時候又去人治,總是用管流水線工人的法子管發明家,又用管發明家的法子管流水線工人,完全是錯位的。第二是國內組織尤其不懂人治,無法通過有效的創新性管理方式讓明白人站出來制定規則,也無法將“臺柱子”的獨門秘籍轉化為公共知識。
關于創新性管理方式和模仿性管理方式,政府部門關注的焦點之一是“市場機制”和“計劃體制”的交替。
與人治和法治的概念相類似,市場機制與計劃體制的概念也時常被誤讀。個別部門總以為,計劃體制就是不好的、效率低的;推向市場就是好的、效率高的。其實,計劃體制屬于模仿性管理方式,而推向市場屬于創新性管理方式,并沒有好壞之分。有本事管,計劃就好;沒本事管,市場就好。能管該管的時候,還推向市場,就是不好的。有了“看得見的手”,就沒有必要再使用“看不見的手”。
選讀案例
“看病難、看病貴”中的管理錯位
我國政府為了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花了大力氣成立鄉鎮衛生院,以期維護一方水土的平安。衛生部門基于“自由市場競爭是提高醫療機構服務水平、降低價格的靈丹妙藥”這一理念,將鄉鎮衛生院推向市場。但是對這些新成立的鄉鎮衛生院而言,推向市場就像是“政府大撒把”和“醫院自生自滅”的代名詞。
一些鄉鎮衛生院為了在市場競爭中維持一息空間,只能在夾縫里求生存,逐漸演化成“眼科”或者“骨科”一類的專科特色醫院。老百姓看病還是要到縣城去,這顯然不是國家投資建立鄉鎮衛生院的初衷,徒然浪費了大筆的資金,卻沒有收到預期的社會效益。
要徹底改變這種現狀,就要轉變觀念,從當初的事事依賴“市場競爭”,轉為逐步采用“計劃體制”,從放權重回到集權,從創新性管理方式重回到模仿性管理方式。
選讀案例
房地產行業的管理方式相克
我國商業房地產用地都是公有的,即使是農村集體所有的土地,也要先通過政府征地拆遷變為公有性質,然后才能轉化為商業住宅用地,相對于政府而言,這部分屬于模仿性的計劃體制。但是,接下來,土地被拍賣給開發商,地方政府大賺一筆后大撒把不管,任由地產商和炒房客中間加價,相對于政府而言,這部分屬于創新性的市場機制。理論上,對同一個環節,要么都采用創新性管理方式,要么都采用模仿性管理方式。如果同時出現兩類管理方式,則要么該環節原本就是變質的,要么有一類管理方式是錯位的。無論哪一種情況,結果都是管理方式相克,組織效能下降。市場機制和計劃體制的相克在房地產行業的表現形式之一就是,為了控制房價,地方政府一方面要拍賣土地,另一方面又要自行限制土地拍賣價格,結果自相矛盾、進退兩難。目前,各地政府正在推行的公租房制度,倒是可以看做從創新性管理方式到模仿性管理方式的理性回歸。
除了人治和法治、市場機制與計劃體制,企業競爭戰略的循環也頗值得一提。
競爭壓力為組織的創新性與模仿性的循環提供了原動力。企業在不同的進化階段,競爭戰略是不同的。在創新性競爭環境下,企業總是追求差異化戰略。而在模仿性競爭環境下,企業總是追求成本領先戰略。
資料閱讀
差異化戰略與成本領先戰略
如果企業選擇從事創新性工作,在不穩定、不可預見的創新性環境下生產經營,就應該追求差異化戰略。這些企業往往會著力推出新產品,提供新服務。這些新產品和新服務不是靠價格優勢贏得客戶,而是靠某種獨特的產品特性吸引顧客。
如果企業選擇從事模仿性工作,在可內控、可預見的模仿性環境中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就應該追求成本領先戰略,成本領先戰略又稱低成本戰略。這些企業生產的往往是傳統產品,推出的往往是傳統服務,這些產品與服務在性能上與同類企業相比并沒有太大的差別。那么,是什么動因決定了客戶的采購選擇呢?答案是“便宜”!要么同樣質量和數量的產品,從這家企業買最便宜;要么雖然價格相同,但是企業可以提供更多的優惠,比如免費送貨、免費維修、有更長的保修期、有更多的售后服務網點,等等。只有模仿性環節才能做到精打細算,才能以更低的成本推出產品和服務。
如果想贏得差異化戰略,就要增加創新比重,看誰家的自選動作得分更高、創新性管理更加到位。如果要贏得成本領先戰略,就要增加模仿比重,看誰家的規定動作更多、操作更規范、模仿性管理更加地道。
一個企業從模仿向創新的過渡過程,就是追求差異化的過程。而從創新向模仿的過渡過程,就是追求成本領先的過程,見圖1.5。

圖1.5 管理循環與競爭戰略選擇
模仿性工作不支持差異化戰略,創新性工作也不支持成本領先戰略。尤其要強調的是,只要創新,就一定是“燒錢”的。“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不能“只見賊吃肉,不見賊挨打”,有功能就有副作用,承受住副作用才能獲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