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8 城市管理規劃的框架設計

城市已經成為人類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成為政府管理和人民生活的主要聚集地和載體。

城市管理以城市市政、市容提升等為目標,通過目標設定、行為規范、法制約束和日常監督等,體現城市管理者的意志和導向。

全球化、信息化和網絡化使得我國面臨的公共治理問題更加復雜多變。在我國各地城市管理過程中,創新了一些好的模式和實踐,正在改變和服務著人們工作居住的城市。但是,也存在交通擁堵、環境污染、亂拆亂建、公平缺失等問題和缺陷,城市管理的理念、機制等也存在與經濟、社會發展不適應的環節,有待改進和提升。

從城市管理的概念和趨勢看,1976年聯合國召開了首屆“人類住區大會”,提出用可持續發展的觀點來建設和保護人類居民點環境,1989年,聯合國設立“聯合國人居環境獎”,引導和鼓勵各國建立宜居環境優美的城市。1996年,聯合國召開第二屆人類環境大會,提出了城市應當適宜居住的人類社區概念,明確指出了城市的宜居性概念,是指空間、社會、環境的特點與質量、宜居城市觀念得到了國際共識。

2001年巴黎提出將城市生活質量作為巴黎規劃和建設的重要內容,確保城市功能的多樣性和居民的社會融合,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社會文化和環境。2003年《大溫哥華地區長期規劃》要求城市規劃能滿足所有居民的生理、社會和心理方面的需求,有利于居民自身發展。2004年《倫敦規劃》將“宜人城市”作為核心內容,即宜人、繁榮、公平、可達、綠色,宜居城市已成為世界范圍內城市管理者競相追逐的目標。

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認可、國際公園協會主辦的“國際宜居城市與社區”評比,提出了“世界宜居城市”評選的11條基本準則:

(1)必須擁有設計良好、有國際長程航班的國際機場;(2)低犯罪率;(3)國家提供優質的教育;(4)高素質的保健醫療服務;(5)氣候宜人;(6)通信系統良好;(7)社會容忍度高,能容忍同性戀、不同種族,并讓婦女平等就業;(8)凌晨1時仍能買到酒;(9)公共交通收費合理且服務佳;(10)當地媒體及國際報紙雜志的有無、多寡及其素質;(11)城市規劃可讓市民接觸到大自然,并盡量避免污染和生態破壞。

2008年全球國際花園城市總決賽共評出15個國家的27個城市,代表了世界城市建設的最高水平。

我國對宜居城市的研究是從2004年開始,隨后,相關研究成果逐步增多。自2004年北京市總體規劃出現“宜居城市”概念以來,我國在內涵、標準和建設措施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較多的成果。

宜居城市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自然條件,要有新鮮的空氣、潔凈的水、安全的步行空間、人們生活所需的充足的設施:二是人文條件,即人性化的城市、平民化的城市、充滿人情味、有文化底蘊的城市,居民有歸屬感的城市。

地方政府要做好城市管理,構建生態、宜居、產城融合的現代城市,需要科學處理經濟、社會與自然系統的關系,統籌規劃,有序布局,通過一系列的重點工程和城市管理、運營工作,實現預期的較高管理目標。

地方政府構建城市管理的生態系統,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調節功能:包括生態系統的氣體調節、水調節、生物化學調節以及物質循環調節。為了保持生態系統的健康,這些調節功能還能為居民和機關、企業等提供有價值的服務,如凈化空氣、提供飲用水、適宜的土壤環境和生物控制服務等。

棲息功能:為動植物和人類提供適宜的生存環境,對保存生物和基因及其進化過程貢獻力量。

生產功能:初級生產和次級生產。自生生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營養物質,然后將能量、水、一氧化碳和營養物質轉化為碳水化合物,這些碳水化合物又被次級生產者所利用,從而生產出更多的生物物質。這些多樣化的碳水化合物又提供可供人類消費的產品和服務,包括食品、原材料、能源資源、基因物質等。

構建城市生態系統,實現產程融合是全球城市管理的高級目標。

從全球城市管理,包括市政市容管理的趨勢來看,正在向人文管理、科技管理、民主法制管理等方向演變。

研究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城市管理的基本需求,初步判斷,我國市政市容管理將逐步由粗放、零散、割裂的管制與罰款,向精細、綜合、多方參與的城市治理轉變,進而向系統、智慧、協同、動態、更高層次的城市管理的方向轉變。

未來的城市,不僅是管理、“管控”與“處罰”,更應該是基于“現代”理念的“發展”與“融合”,包括:規劃、運營、管理、服務、融合等基本要素與核心功能。

鑒于此,各地城市管理規劃,可以重點體現“城市”“管理”“發展”“融合”等基因和運作機制,以推動我國城市管理的實質性改革與實踐創新。

關于城市管理規劃架構,應該包括如下基本內容。

一、城市管理規劃背景

(一)政策環境

重點研究和分析全球政策與產業形勢,國家和區域政策、法律,社會發展的要求,以及居民和技術變化的支撐,等等。

(二)經濟環境

重點研究和分析城市管理的規劃需求,城市管理的規劃定位,城市管理的適應性,等等。

(三)編制依據

重點研究和分析國家層面、上級政府關于主體功能區規劃、城鄉總體規劃、上一級政府五年規劃綱要、上一級政府各類專項規劃,以及本級政府各類經濟規劃和產業規劃等。

二、規劃技術路線

(一)城市管理規劃技術路線

主要包括:技術路線的確定、技術路線圖的設定,以及具體規劃編制步驟等。

(二)城市管理規劃編制步驟

主要包括:規劃立項、組織團隊、搜集相關資料、評估原有規劃、編制規劃初稿、規劃緊密銜接、征求意見、規劃修改、規劃論證、規劃報送審批、發布規劃、規劃評估,以及規劃修訂與廢止等。

三、城市管理規劃編制框架

(一)城市管理規劃背景

重點研究和分析:規劃分析思路,全球城市管理實踐和趨勢,我國有關政策與發展趨勢,我國和各地城市管理趨勢,我國和區域經濟社會定位,社會各界對城市管理的需求,以及相關技術變化對城市管理的支撐,等等。

(二)發展基礎

重點研究和分析:城市管理現狀、城市管理實踐、城市管理缺陷、城市管理的基礎與預測,以及城市管理的機遇和挑戰等。

(三)城市管理戰略

重點研究和確定城市規劃的指導思想、規劃定位、規劃目標,以及資源需求等。

(四)空間布局

重點研究和確定城市綜合治理、城市環境衛生、城市景觀照明、交通網絡整治、供熱供電管理、管網布局規范、公共安全服務、市場物流服務、城市廣告服務、污水垃圾處理等領域。

(五)主要領域

重點研究并確定:城市環境衛生、城市景觀照明、交通網絡建設、供熱供電服務、管網布局建設、公共安全服務、市場物流服務、廣告信息服務、污水垃圾處理,以及城市水土保持等。

(六)重大工程

重點研究和確定城市管理需要的重點環境治理、空氣質量管理、交通網絡建設,以及城市公共服務等重大項目及計劃。

(七)體制機制改革

重點研究和確定:現代城市服務理念、城市管理體系、城市經營模式、城市統籌服務機制、全過程全覆蓋服務、城市經濟社會融合,以及城市管理新模式等。

(八)工作任務

重點研究和確定:城市管理規劃編制、現代城市管理組織體系建設、城市管理標準體系制定、智慧城市共享服務平臺建設、重點工程責任考核辦法,以及重大項目社會融資等領域。

(九)規劃保障

重點構建如下的保障體系:

鞏固改革成果,完善法規政策;加強組織領導,注重統籌協調;強化責任管理,提高執行效率;創新融資模式,落實重點項目;引導公眾參與,提高服務水平。

四、城市管理規劃思路示例

(一)城市環境衛生

思路:狠抓清潔空氣行動計劃落實,開展空氣質量考核體系建設。繼續圍繞壓減燃煤、控車減油、治污減排、清潔降塵四大關鍵領域,加大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力度,強化各類污染源治理。

科學編制水務專項規劃,完善區域水生態環境聯動治理機制。編制北運河地方政府段水系治理方案,推進榆林莊水質凈化廠建設,啟動延芳淀濕地建設前期工作,啟動城南水網工程。

掃雪鏟冰:新工藝、新裝備,合理使用融雪劑,新建融雪劑攪拌站和立交橋融雪系統。

共公廁所:精細化管理。改造公共廁所,解決城鄉旱廁問題,優化旅游景點公廁布局,等等。

(二)城市景觀照明

思路:研究和確定城市發展的景觀和城市照明燈規范體制,建設標準等,體現服務、發展、節能、生態、融合等理念。

(三)交通網絡建設

思路:建議地方政府區政府協調建設進度,確保全線貫通,盡快開展前期規劃研究工作。

調整優化公交線路,發展一批微公交線路,滿足短途乘客出行和換乘需求。加快推進集中供熱配套工程建設,實施老舊小區供熱管網改造。

(四)供熱供電服務

思路:主要研究和描述供熱、供電計劃和工作安排,提高對城市服務的能力。

(五)管網布局建設

思路:提高地下空間的開發效益。地下空間主要包括:地下交通、市政設施、公共服務設施、防災工程、生產空間、儲存空間、旅游空間等,可以開發用作物流基地、綜合管廊、管線微型隧道、生產車間、辦公場所、蓄水池、停車場、倉儲等。

(六)公共安全服務

思路:主要是研究城市公共安全、消防火災、危機事件、恐怖事件、突發事件等管理,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維護、使用、風險控制和評估等。

(七)市場物流服務

思路:研究城市服務的貿易與蔬菜、糧食供應等市場布局,現代物流和火車運行、快遞公司管理等。

(八)廣告信息服務

思路:戶外廣告包括建筑物廣告、公共設施廣告、店面招牌廣告、夜間照明廣告、獨立廣告和車身廣告等。目前,戶外廣告經營單位、產權單位和管理單位過于分散,缺少溝通。

(九)污水垃圾處理

思路:垃圾分為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需分類處理。

(十)城市水土保持

思路:城市水土保持是治理城市水土流失的關鍵。這個過程是全方位的,包括規劃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物理化學措施、管理措施等。

恢復城市生態環境,建設“海綿城市”,加強城市閑置土地、裸露甚至廢棄用地的綠化工作,增加綠色植被的覆蓋率。對于水土流失嚴重的建筑項目,適當采取攔渣、護坡、防風固沙、防止泥石流等措施。對于露天放置的渣土,使用化學黏合劑,將裸露在外的沙土固化,或在渣土表面覆蓋地膜,并定期灑水降塵。

城市管理的工作任務示例,主要包括以下幾項。

(一)研究制定城市管理規劃

主要說明如何制定,誰來制定,達到的目標和執行要求等。

(二)推動構建現代城市管理組織體系

研究確定現代管理體系的理念、結構、機制和規則等。

(三)建設城市管理標準體系

研究確定現代城市管理的標準、城市發展的目標和方向、城市經濟社會與管理的關聯,以及標準體系的制定與執行程序等。

(四)構建智慧城市共享服務平臺

研究確定智慧地方政府服務平臺建設內容、機制和思路,以及運行模式等。

(五)落實重點工程建設責任考核

研究確定地方政府市政市容管理的重點任務和部門分工,以及可能的責任與落實思路等。

(六)做好重大項目社會化融資

研究確定融資模式和項目管理,以及實現的目標等。如:協調財政部門加強城市維護稅、城市居民生活垃圾處理費專項使用,保障市政管理經費。引導企業參與城市建設和管理,推進重點項目、路燈照明節能改造項目的PPP模式等社會化融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南县| 石柱| 城市| 尖扎县| 页游| 盖州市| 多伦县| 宝兴县| 辽阳市| 安阳市| 东阳市| 札达县| 翁牛特旗| 周至县| 澳门| 临江市| 南乐县| 呼和浩特市| 商水县| 樟树市| 泊头市| 东丰县| 北安市| 都安| 阿图什市| 娄烦县| 科技| 渭南市| 济源市| 汤原县| 莎车县| 田林县| 温宿县| 三门峡市| 永和县| 永德县| 榆树市| 凯里市| 崇左市| 东阳市| 商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