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7 產業價值鏈在政府規劃中的運用

價值鏈概念是哈佛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波特(Michael Porter)1985年在《競爭優勢》(Competitive Advantage)中提出的。他認為,“每一個企業都是在設計、生產、銷售、發送和輔助其產品的過程中進行種種活動的集合體。所有這些活動可以用一個價值鏈來表明。”也是指一個企業的價值鏈或內部價值鏈。產業鏈是產業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是各個產業部門之間基于一定的技術經濟關聯,并依據特定的邏輯關系和時空布局關系客觀形成的鏈條式關聯關系形態。

產業價值鏈與產業鏈、價值鏈之間的關系在于利用價值鏈的分析方法來考察產業鏈。產業為滿足用戶需求而實現價值形成的鏈條,也就是在產業鏈中、在企業競爭中進行的一系列活動僅從價值的角度來分析研究,稱為產業價值鏈。它以產業鏈為基礎,從整體角度分析產業鏈中各環節的價值創造活動及其影響價值創造的核心因素。當價值鏈理論的分析對象由特定企業轉向整個產業時,就形成了產業價值鏈。

價值鏈與產業價值鏈是從不同的角度說明價值創造的過程,前者側重價值創造環節,后者涉及組織的職能及關系。產業價值鏈代表了產業層面上企業價值融合的更加龐大的價值系統,每個企業的價值鏈包含在更大的價值活動群中,實現整個產業鏈的價值創造和實現。運用產業價值鏈理論,可以系統闡述地方政府重點產業和園區建設的基本脈絡和路徑。

產業價值鏈在政府規劃中的運用

吳維海(《中國物價》2015年第7期)

摘要:當前,全球經濟格局演變與我國經濟改革開放進入新時期,對各級政府規劃編制和產業分析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更系統的要求。如何研究、分析和使用各種規劃模型,提高產業分析和政府規劃編制的質量,考驗政府規劃編制和審議部門的智慧。

本文以產業價值鏈模型的內涵、規劃分析思路與具體案例為例,進行相關闡述,分析結果表明,基于產業價值鏈模型的政府規劃,精準定位和體現了產業規劃實施的價值導向性和操作性。

關鍵詞:產業價值鏈 政府規劃 業務工序選擇

一、引言

美國哈佛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波特(1985)在其著作《競爭優勢》(Competitive Advantage)中提到了價值鏈的概念:“每個企業都是在設計、生產、銷售、發送和輔助其產品的過程中進行種種活動的集合體。所有這些活動可以用價值鏈來表明。”

產業鏈是產業經濟學的概念,是各產業部門之間基于一定的技術經濟關聯,并依據特定的邏輯和時空布局關系客觀形成的鏈條式關聯關系形態。而產業價值鏈代表了產業層面企業價值融合的價值系統,每個企業的價值鏈包含在更大的價值活動群中,實現產業價值鏈的創造和實現。

當前,我國政府規劃對于產業分析不夠系統、深入和嚴謹,有些規劃缺少科學模型的產業解讀,有些規劃沒有深刻理解和闡釋產業價值鏈的核心理念和現狀,不少規劃文稿不夠科學、系統;有的產業分析僅限于簡單的定性研究和零散闡述,缺少嚴謹的產業鏈分析;有的規劃只是簡單的工作計劃總結或累加,等等,嚴重影響了規劃質量和規劃實施的導向性、操作性。

二、產業價值鏈模型

1.產業價值鏈模型定義

至今,理論界還沒有對產業價值鏈模型給出較明確的定義。本文認為,產業價值鏈模型是基于產業業務工序和附加價值相對變化的產業規劃分析工具,由低附加值業務工序向上下游擴展的同時,逐個環節提高附加價值的U形產業業務組合,通常被稱為“微笑曲線”。以制造業為例,產業價值鏈的基本模型如圖1-2所示。

圖1-2 產業價值鏈模型

圖1-2中,產業價值鏈以業務工序和附加值兩個維度表示,其中:產品試制研發、零部件生產等屬于產業鏈上游,其利潤空間較大;模塊零部件的利潤空間逐步降低;產品組裝的利潤空間最低;產業鏈下游的銷售、售后服務等利潤空間較大,盈利能力較強。

產業價值鏈模型說明了政府和企業在確立核心產業或主導產品時,應該預先測算特定產業和主導產品的盈利能力與投入回報,做出科學的分析與產業定位。

2.產業價值鏈模型的主要特征

一般認為,產業價值鏈的主要特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整體性:構成產業價值鏈的各個組成部分是有機的整體,相互聯動、相互制約、相互依存,每個環節由大量同類企業構成,上游產業(環節)和下游產業(環節)之間存在大量的信息、物質、資金、技術等方面的交換關系,是價值遞增過程。同時,產業價值鏈之間相互交織,呈現多層次的網絡結構。某一產業之中的競爭既有單個企業之間的競爭,還有特定產業鏈與另一條產業鏈的競爭,特定產業集群與另一個集群之間的競爭,甚至是國家之間的競爭。

(2)增值性:特定產業鏈條后面的價值增值環節基于前面的價值產品,面向新的客戶與市場,生產新的價值產品。如果存在價值增值瓶頸,價值鏈上一部分投入的價值可能會損失浪費,無法實現價值增值。

(3)循環性:價值增值實現的過程是不斷循環的。如果特定產業價值鏈無法實現有效循環,這條產業價值鏈就可能“死亡”。

(4)層次性:從系統角度看,產業鏈有“標準制定-技術開發-產品制造”等不同的技術層次,各技術層次之間的銜接要求嚴格。從產業環節角度看,不同產業環節之間有層次性和相互銜接的地方。

(5)差異性:產業價值鏈的各環節存在增加值與盈利水平等差異。產業價值鏈的各環節對要素條件、技術、人力、資本、規模等需求存在差異。

通常情況下,產業鏈價值的產生是各業務工序以投入資源實現上下游銜接環節的價值增加的傳遞。產業價值鏈的效率在于各工序環節之間的整體協調和效率均衡性。本文以柯布道格拉斯函數對產業價值鏈做解釋,將各業務工序看成將是價值產生的投入產出環節,則有:

3.產業價值鏈的調整

有學者認為,產業價值鏈模型的功能在于政府規劃過程中對重點產業的選擇和產業鏈價值的構建和提升。理論界認為,產業鏈有集群效應和鏈式效應,能夠降低企業成本,促進創新,塑造區域品牌,形成區域和企業聚集。同時,促進社會或園區的專業分工和技術進步。提高區域內某產業價值鏈的效率,需要對資源約束下的鏈條的整體協調性和效率均衡性進行分析和調整。

首先,觀察某具體業務工序價值產生的效率情況,分析產業價值鏈的效率最大化問題,不難發現,各業務工序的價值產生邊際效率相等,即:

MVx1= MVx2= … = MVxn

這說明,產業價值鏈的效率源自整體協調性和效率均衡性。

其次,分析產業價值鏈的規模,可以區分為各業務工序的投入產出的效率變化三種情況:

(1)若,則說明產業價值鏈的效率是遞增的;

(2)若,則說明產業價值鏈是效率不變的;

(3)若,則說明產業價值鏈是效率遞減的。

在產業價值鏈的選擇中,地方政府或特定產業園應該對各工序環節的投入產出效率進行適當的評價,進而選擇重點產業價值鏈,盡可能選擇那些高盈利、有比較優勢的重點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或重點產業,提高單個產業環節、單位產品的盈利能力,提高重點行業或重點企業的盈利水平,必要時分別采取以下各種方式進行產業價值鏈的結構和功能調整:

“增鏈”:在原來基礎上,增加能產生較高附加值的業務工序;

“補鏈”:針對產業價值量的某個業務工序,補充其業務功能,提高該環節的效率,使整體價值得到更大的提升;

“強鏈”:對于功能較弱、價值產生效率較低的業務工序,可以根據區域內資源條件,對其進行功能強化,或者采取代加工等形式向外部轉移,最終使得產業價值鏈的整體得到優化。

三、產業價值鏈模型應用實例分析

1.產業發展基礎的模型應用

筆者在編制《濰坊市節能環保產業園中長期發展規劃(2014—2025)》時,采用了產業價值鏈分析模型,對濰坊市節能環保產業現狀進行了分析與歸納,具體如下。

研究分析濰坊市節能環保產業園的節能立體停車產業,初步發現,包括大洋泊車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多個立體停車企業已經形成了產業聚集,該產業園立體停車泊車產業鏈已經具備了較好的產業基礎,產業園的相關產品年產值數十億元,該產業鏈可以分為上、中、下游三部分,其中:位于產業鏈上游的是技術研發、工程設計等環節,這些是產業鏈的高附加值端,是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環節。立體停車產業鏈中游是設備制造和安裝等環節,產業園內現有多數企業主導產業處于中游環節,是傳統的競爭領域,位于產業價值鏈的低端,競爭激烈,盈利能力低。產業鏈下游是維修保養、現代物流等產業環節,是體現特定企業服務專業化、高端化、維護和提升客戶關系的關鍵,發展較為迅速。此外,該產業價值鏈還有與其他產業鏈發生上下游聯系的輔助產業鏈,如新材料產業、節能環保裝備制造產業,可以為立體停車主導產業鏈的有關企業提供更環保、更節能的材料或輔助設備。濰坊市節能立體停車產業價值鏈的產業規劃圖形描述,具體如圖1-3所示。

圖1-3 濰坊市節能立體停車產業價值鏈分析示例

筆者與研究團隊系統分析了河北省保定市汽車產業鏈及其產業規劃思路,具體分析如圖1-4所示。

圖1-4 保定市汽車產業價值鏈分析

從圖1-4可知,保定市汽車產業有長城汽車等整車制造企業、一部分零部件制造輔助性企業,該地區汽車產業有了一定的生產與研發基礎。未來構建的汽車產業園可以對高端零部件、銷售、售后等環節進行“強鏈”,重點推動“建鏈”汽車電控、新能源電池等核心關鍵技術研發應用,不斷提高整車制造工藝水平等。

進一步研究發現,河北省保定市汽車產業園的未來開發領域可以聚集在汽車新材料、特種汽車零部件、電控系統、新能源汽車電池;免充氣輪胎技術,先進整車制造,等等。

2.重點產業定位的產業價值鏈模型應用

“重點產業”定位與規劃編制是各類規劃研究分析的重點和核心,可以通過產業價值鏈進行深層次的解讀和定位。

筆者在研究編寫“重點產業”規劃時,一般使用產業價值鏈、比較優勢等各類規劃研究模型,其中:產業價值鏈是經常使用的規劃模型。以2014年編制《濰坊市節能環保產業園中長期發展規劃(2014—2025)》為例,我們分析濰坊市產業園的節能裝備制造業,使用了產業價值鏈的分析模型。調研發現,節能裝備制造產業的主導產業鏈上游是技術研發,中游是設備制造環節,下游是品牌營銷和運營維護環節。產業鏈上游的研發設計處于價值鏈高端,附加值高,企業研發能力相對不足,是重點補鏈和延伸的產業鏈環節;中游裝備制造環節相對成熟,競爭者眾多,產品附加值相對較低,應考慮發展特色裝備制造,找準細分領域,提升競爭力;產業鏈下游的品牌營銷和運營維護環節需提升,適當增鏈,這是當前增強客戶與制造商良好關系的重要紐帶,對提升產品品牌效應,爭取更多穩定的客戶群,具有重大的促進作用。

研究該產業園的裝備制造業基礎,項目組認為,該產業園以福特空調、綠特空調等骨干企業為依托的地源熱泵、新型換熱裝備已經有了一定的產業規模。以雷奇節能科技、國建高創、雷諾特動力設備等骨干企業為依托的大功率節電設備、智能熱力計量表、高效汽輪機等節能產品在市場上擁有了一定品牌和客戶群。匯科集團等具備了研發、生產、銷售、安裝、售后服務等業務開發與實施能力,對中小型鍋爐、窯爐改造,提升能效等積累了相當的技術和經驗,致力于燃煤鏈條工業鍋爐改造。這些企業和產業為下一步的優化產業價值鏈提供了基礎條件。具體分析如圖1-5所示。

圖1-5 濰坊市節能環保產業園節能制造業產業鏈分析

在系統分析了該產業園已有的節能設備制造業產業鏈之后,我們研究團隊結合國家產業政策、技術發展方向,以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工信部等產業指導目錄,研究確立了該市節能環保產業園節能裝備制造產業鏈的重點聚集領域是:地源熱泵、新型換熱裝備;節能產品制造;鍋爐和窯爐改造成套系統。

項目組在充分考慮規劃對象的外部環境、產業基礎、資源優勢和未來戰略等因素的基礎上,確立并論證了該產業的重點技術方向是:大功率節電設備、太陽能光伏發電、儲能技術、智能熱力計量表、高效汽輪機、多效熱泵機組、鍋爐和窯爐改造、新型換熱裝備、余熱余壓利用、能源智能化管理等節能技術裝備等。同時,基于產業價值鏈模型等分析,進一步明確了該產業重點發展領域是:大功率節電設備、智能熱力計量表、高效汽輪機、多效熱泵機組、儲能技術、能源智能化管理等節能技術裝備等。

四、結語

政府規劃是一項科學、嚴謹的系統工程,分析模型的使用有著重要的實踐價值。產業價值鏈的分析、數據測算與案例研究有助于規劃編制與規劃審議機構更加科學、系統、前瞻的把握與跟蹤產業基礎和未來的產業定位,更好地提高規劃編制的質量和效率,因此,產業價值鏈模型的應用和創新有必要進行認真的研究和實踐借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陆市| 寿光市| 于都县| 云安县| 津南区| 安庆市| 德昌县| 顺义区| 新巴尔虎右旗| 佛坪县| 都昌县| 湖南省| 黄陵县| 黑水县| 江口县| 拉萨市| 万山特区| 碌曲县| 林周县| 信丰县| 措美县| 濉溪县| 宁夏| 连州市| 雅安市| 双流县| 新昌县| 乐都县| 昌吉市| 温泉县| 和顺县| 望奎县| 乌拉特后旗| 大同市| 长宁县| 大连市| 泸州市| 长治市| 河津市| 广德县| 荔波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