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域丹心:第七批援藏干部人才的心路故事
- 本書編委會編著
- 4400字
- 2019-01-10 17:46:15
“我們指引你回家!”
民航援藏干部
民航西藏區局拉薩貢嘎機場航氣處塔臺教員魏新龍

“天上飛的是什么,鳥兒還是云朵……”神奇的西藏,藍天白云,世界的凈土,吸引著南來北往的人們來此駐足,享受這大美的風光,享受世界的寧靜。雪域高原的人們,也去內地,一睹都市的繁華。世界屋脊,在大美的自然風光下,也有著艱苦的自然環境,缺氧,還有連綿的荒漠高山,飛機就成了西藏通往各地最便捷的交通方式。那些像鳥兒一樣飛翔在高原與內地的雪域雄鷹們,搭起了內地與雪域最安全便利的橋梁。作為飛行指揮的我們,每天指揮著近百架雪域大地飛行的“鳥兒”,我們自豪地說:“我們指引你回家!”
援藏之前,一直對神奇的西藏有著向往,一直想來看看這片圣潔的雪域。正巧在2013年有了援藏的機會,在組織選擇我的同時,我也毅然選擇了援藏。我覺得能為雪域高原做點什么,將更加自豪。來藏之前,對于西藏的印象,就是大片的雪域和成群的牦牛。來此之后,發現不僅如此,還有許多可歌可泣的在藏援藏的人們。東流逝水,冬去春來,在援藏的日子里看到了藍天白云,也看到了大風飛舞、狂沙肆虐。黝黑的皮膚見證了即將三年的援藏日子。在西藏的日子里,我成長了,成熟了,每一天都過得很充實。
西藏的五個機場都是世界上高海拔的機場,俗稱“高高原機場”。其飛行復雜難度、凈空條件惡劣可以想見。拉薩貢嘎機場是西藏的第一大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已突破200萬人次,機場海拔名列西藏第三,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民用機場之一。
2013年7月31日,飛機降落在拉薩貢嘎機場上,拉開了我三年援藏的征程。剛來到的第一個星期,頭痛,氣喘,胸悶,感覺最難受的還是睡不好覺。既來之,則安之,不能被這些困難所嚇倒,經過一個星期的休整后,高反漸漸好多了。隨后,我就開始了緊張的工作。
拉薩機場海拔3569米。這個“高高原機場”,地處雅魯藏布江的南岸河床上。跑道北面和南面都是海拔4000米以上的連綿高山。高山地形,凈空條件差,氣候多變:常常早上還是艷陽天,午后就是電閃雷鳴,大風揚沙。風切變等惡劣天氣多且變化快,飛行程序和內地也有較大差異。氧氣少、航空器性能下降等,都是飛行管制關鍵因素。拉薩又是軍民合用機場,人員保障復雜,又加上地域特殊性和人員民族文化的差異性,使得工作流程繁雜。來到這里,面對這么多新的問題,我就把自己當做一個實行生:從頭學起。
拉薩機場周邊是高山、河谷,地勢復雜。按照我們工作的行規,初到一個機場工作,必須要背下來周圍150公里范圍內的凈空障礙物。在我們業內,飛機起飛和降落的這三分鐘被稱為“黑色三分鐘”。大多數飛行事故都是在這個時段內發生的。在這三分鐘里,如果遇到緊急情況,必須迅速做出應對,那個時候再翻書找資料肯定來不及。所以,把環境、障礙物背下來是必做的功課。拉薩氧氣不足,腦子不好使,記憶力下降得厲害。我經常是第一天記住了、第二天又忘了。沒辦法,只好每天反復記憶。從8月到10月,我一直在強化學習、強化記憶。10月份獨自上崗前夕,有一天,我看著眼前的同事卻怎么也想不起他的名字,但是閉上眼,機場周邊的山川河流已經牢牢地印在了我的腦子里。
2014年的5月16日,我在塔臺指揮室值班,拉薩機場地面風270度,5—7米/秒,溫度24度,一切正常。正當我有條不紊地按照流程一架一架指揮飛機起降的時候,突然,剛剛從機場正常起飛的一架航班報告飛機組件發生故障,請求返航!我的第一反應是冷靜!隨后,我指揮飛機:“上升到海壓7200米的空域安全高度,按照空中秩序等待降落。”但是,機組報告,組件設備故障會使座艙失壓。一般情況下,機艙中會配備兩組組件來保證飛機座艙中氧氣的供給,來維護座艙內氧氣和氣壓的安全水平。我詢問機組,是否兩組組件都發生了故障。耳麥中傳來了機長沉著的聲音:“是的,兩組組件都已故障,我們不能上升到4000米以上高度。”
咱們平原的機場基本上都是零海拔。對飛機來說,4000米以上是安全飛行高度。從內地起飛的飛機,飛上4000米就算是高空飛行了。但是,拉薩機場海拔就已經接近3600米,上升到4000米,對于飛機來說,實際飛行高度只有400米,基本等同于“貼地飛行”。兩組組件都故障,意味著一旦飛過4000米高度,座艙內氧氣、氣壓都達不到安全值,乘客們將在30秒內陷入昏迷,一飛機200多人的性命堪憂!貼地飛行,極易發生事故;升到高空,全飛機人的生命不能保障。留給我做決策的時間只有幾十秒!
我迅速問機長,能否目視?也就是說,單純靠眼睛,可不可以執行飛機降落?機長回答是肯定的。根據航線,此時的這架飛機正在雅魯藏布江河谷上方,幸好此時的拉薩機場上空沒有云層。不然,在海拔這么高、附近還有這么多高山的環境里,一旦有云出現,機長不能靠目視飛行,就有撞山的危險,那可是機毀人亡啊!我迅速指揮正在準備降落的另一架飛機升高待命,為這架航班騰出通道,同時通知地面做好應急準備。機長冷靜地將飛機在低空駕駛,繞過山巒,用雙眼找到跑道,精準降落……
從報告故障、請求降落到飛機平安落地,只用了十幾分鐘時間。飛機上的乘客對他們曾經的險境并不知曉,只有我和兩位機長在飛機落地的那一刻長舒了一口氣。整架飛機和200多人的生命,我們保住了!
2013年的11月1日,一個落地航班報告:在滑行道A與A4連接處有鳥類殘骸。如果不處理干凈,會導致飛機在高速落地情況下撞上殘骸而出現既而難以掌控飛機的局面,這是我們在塔臺上馬上要解決掉的安全隱患。當時值班的我通知場務到滑行道A與A4連接處檢查處置。場務工作人員是個藏族同事,對對講機的使用還不太熟練。我在對講機中聽他的聲音也不是很清晰,就聽到他說并沒有發現鳥類殘骸。我隨即通知他向滑行道A3方向繼續巡查。我指揮他走的這條路線,相當于馬路上的“人行道”。飛機的跑道就像是公路上的“快行線”,它和“人行道”之間還有一段安全距離,互相不影響。可是,2分鐘后,我突然發現場務車輛在沒有申請的情況下進入了跑道,就像是人走進了車輛疾駛的快行線!此時落地航班飛機馬上就要進入跑道了!一旦撞上了,機毀人亡啊!我趕緊在對講機中大聲命令場務退出跑道,他聽到我的指令,趕緊回到了他的“人行道”,后面,航班正常落地,避免了飛機和車輛相撞的不安全事件。
有了這次安全隱患,我就開始翻查機場的相關資料,看了歷年不安全案例,發現這些年來拉薩機場發生了多起“跑道侵入”不安全事件。拉薩機場因為機場和空管業務沒有分家,運行復雜,再加上藏族職工語言的溝通誤解,一些同事對對講機的使用也不規范,經常會有讓人心驚肉跳的隱患發生。為了有效提高跑道安全,我結合內地原單位的一些做法,根據拉薩機場的運行情況和出現的安全隱患,寫了一篇關于“拉薩機場預防跑道侵入”的論文,并首次制定了區局的“防止跑道侵入運行手冊”。結合這個運行手冊,我給塔臺制作了一個新的進程單架,并且根據民航局的進程單使用規章條例,制訂了拉薩機場的進程單使用規范,動態地展示跑道上的運行情況,包括航空器、車輛和人員。這樣可以一目了然隨時掌握跑道上的動態,避免因“錯、忘、漏”而產生的“跑道侵入”不安全事件。通過新進程單架的使用,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生管制原因造成的“跑道侵入”不安全事件。
除此之外,我還帶來內地塔臺指揮室的相關值班日志和資料,再結合拉薩機場本地實情,進行修改整合使用,使拉薩塔臺交接班日志及工作制度更加完善和規范。我還根據拉薩塔臺自身的特點和實情,修訂了拉薩塔臺的運行手冊,編寫管制教員手冊,使其更加規范和完善。休息時間,我為塔臺指揮室的全體值班人員進行了理論安全培訓,也對拉薩機場的徒弟們進行了一對一的系統的飛行指揮技能帶培。我還對昌都機場和林芝機場的新員工在拉薩學習期間進行了實踐技能教學培訓。現在,他們都已在各自的崗位上獨立上崗。作為援藏技術人員,不僅要帶來技術幫助,更要發揮好“傳、幫、帶”作用。
2015年春天,我在成都開會,徒弟打來電話問我啥時候回來,說有幾個問題等著問我。這是一個剛剛大學畢業、特別好學的小伙子。我告訴他:明天就能見面了。第二天我開完會飛回拉薩,到了機場是8點多鐘。我背著包直接去塔臺上班,剛到工作的樓層,就看見平時井井有條的大辦公區里人頭攢動。我的工作性質不允許我把精力放在別處,必須在崗位上專心致志地指揮飛機起降。等到11點半機場飛機大多起降完畢的時候,我問同事,早上發生了什么?他們這才告訴我,是我的徒弟早上昏倒在了工作崗位上。
下班后,我趕緊趕往貢嘎縣醫院,我的徒弟經過現場搶救后被送到了這里。我剛進門,就看見單位領導從搶救室出來,看見我,他紅著眼圈把我往外推……我堅持沖進搶救室,卻發現,小伙子已經被宣布死亡!
那是一個勤奮、愛學、有干勁的年輕人,是他們這一批畢業生中素質最好的一個。他主動找到我,請我當他的老師,每天跟著我學習、問這問那。即使在我不上班的時候,他也會去塔臺,和別的工作人員虛心求教。就是這么一個前程大好的小伙子,就這樣在我眼前走了。我在搶救室里放聲大哭,那種悲痛和難過,扎在心里到現在也沒有愈合。
長這么大,第一次親身經歷這樣的生離死別,而且又是熟悉親切、朝夕相處的徒弟。后來聽醫生說,高原缺氧導致的腦缺血、心肌缺血的猝死,每年都有發生。這種死亡的突然,往往讓人毫無準備、手足無措,很短的時間就能奪去一個生命。徒弟走了,我還要冷靜下來繼續工作,這份哀傷只能埋在心底。我知道,自己的工作性質特殊,不能有情緒上的大起大落,不能有絲毫的松懈。
拉薩機場地處雅魯藏布江河谷,河谷兩旁全是連綿的大山,而且都是那種不長草木的沙石荒山。一到冬季,綠色植被更少,氧氣含量更加稀薄。冬春兩季,是我覺得最難過的時候。睡眠不好、胸悶、頭疼,但是一到塔臺,還要打起二十分的精神。按照規定,我們每四天要上一個夜班兩個白班,每個白班的工作時間不超過6小時。但是,拉薩機場塔臺工作人員少,每次上班,基本上都在十幾個小時。這也對我們形成了巨大的考驗。機場一到旺季,航班量劇增,大家連軸轉,克服困難,一定要保障好旺季航班的順暢運行。塔臺位于停機坪內部,食堂人員無法進入,塔臺人員又緊張,值早班時,早上6點半左右就得到崗值班。那時食堂還沒開門,我就學習和發揚“老西藏精神”,自己想辦法解決早餐吃飯問題,有時泡個方便面充充饑就是一頓。平時上班在機場,休息在宿舍,沒事就值班加班,根本沒有機會走出拉薩機場。一直也想有機會去多看看大美西藏,但援藏快三年了,我只去過一次納木錯,其他什么景點都沒看過。最遠的地方我到過林芝,那是因為執行培訓任務,到了林芝的米林機場。
這里條件雖然艱苦,但是在這里長期工作的藏漢同事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工作了幾年至數十年,無怨無悔。也有不少人是高校畢業后遠離父母家鄉,扎根雪域,奉獻青春和熱血。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楷模!西藏是凈土,不僅是生態環境,在我看來,這里的人內心也是純凈而善良的。在藏的日子,我也逐漸地認識到氧氣珍貴,人性更寶貴!能和這么多“最可愛的人”在雪域高原并肩戰斗三年,這樣的經歷將是我人生中的寶貴財富。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也將繼續為民航事業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