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緒論

佛教是從印度經中亞而傳到中國的,佛教藝術同樣源于印度??梢哉f,佛教的繁榮,創造了中國各地的寺院及石窟藝術。當然,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初,以儒家文化為主導的漢民族地區對外來的佛教思想經歷了從抵制、斗爭到滲透、融合的一個發展過程,這個過程的完成,也標志著佛教的中國化,佛教成為了中國式的佛教,與印度本來的佛教有別。而佛教藝術也同樣,經過與中國傳統藝術的相互吸收、融化,最終形成了中國式的佛教藝術,也與印度佛教藝術不同。當然,這個過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從敦煌石窟創建的北涼時代,經過北魏、西魏、北周幾個朝代,外來藝術風格在逐漸減弱,中原風格逐漸增強。而不同文化的發展與融合,并不是如西風壓倒東風那樣非此即彼,而是在長期共存的發展歷史中,不斷地相互交流和吸收,從而不斷地融合。中國文化則因為有了外來佛教文化的沖擊而變得更加廣博,與佛教傳來之前的傳統文化也有很大的不同。中國藝術的發展也是這樣,隨著佛教的傳入,因佛教需要而營造的寺院、石窟(包括其中的雕塑、壁畫等等),最初大體是按照外來的樣式營造的,但由于中國自身傳統文化的力量,總在按中國人的審美理念來改變外來的藝術樣式,最終形成了中國式的佛教藝術。由于中國地方廣大,南北東西各地的文化也有一定的差異性,同樣源自印度的佛教藝術,在各地也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在魏晉南北朝,各地政治割據的情況下,佛教藝術的地方差異較大。敦煌自然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形成自身的一些特點。隋唐時代持續的大一統形勢,使全國的文化趨向一致,此時的敦煌文化幾乎與長安、洛陽等地的文化一致。敦煌藝術風格也代表了當時長安一帶流行的風格。
石窟這一獨特的藝術是隨著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的,佛教注重修行,古代印度的佛教徒在遠離城市的山中鑿建石窟,用來修行和禮拜。建于城市中的寺院與遠離城市的石窟,是佛教進行宗教活動的兩個方面,相輔相成。于是,石窟這種獨特的文化載體也作為佛教理念的一個重要部分傳入中國,并在各地興建起來。盡管中國的地理環境、氣候環境與印度有很大的差異,但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后,石窟便開始營建,并持續了一千多年,留下了大量的石窟文化遺跡,成為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重要遺產。要認識和研究石窟藝術,就必須了解石窟藝術的源頭——印度的佛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