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執信文存(全2冊)
- 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編 張磊主編
- 769字
- 2019-03-07 15:04:50
編輯凡例
一、本書除譯文外,凡朱執信的著作盡量收集齊全。編印時力求采用原稿或最初發表的報刊,沒有原始資料可資依據的,就采用建設雜志社1921年編印的《朱執信集》。
二、為了便于了解朱執信思想與實踐的發展情況,本書排列原則是:按照不同的內容分為五類。
(1)論著、函電、文藝、雜著及其他,都按寫作時間先后編次;沒有寫作日期,即按發表日期;寫作和發表日期皆難確考者,則按內容估定時間;無法判斷時間的,編在該類著述的后面。附錄部分包括“朱執信先生墓表”、“先兄執信行狀”、“朱執信主要活動年表”、“主要參考文獻”。
(2)每篇文章都保持原來的標題,沒有標題的(如函電)由編者擬加。
(3)每篇文章之后都注明寫作或發表年月以及材料來源。凡編者估定的寫作或發表日期另在各篇首頁加頁下注。
三、本書根據作者原稿和最初發表的報刊及《朱執信集》(建設雜志社版)互校。凡據《朱執信集》校過的,又末加▲號標明。
(1)在校正過程中,《朱執信集》有明顯錯誤的文字從報刊;《朱執信集》改正后的文字從《朱執信集》;報刊和《朱執信集》都為舛錯且無原稿可資校對,由編者予以更正。對明顯的錯字改正后不作說明,如“魯王威廉第一”的“魯”字顯然是“普”字之誤。遇有疑問的地方,對原文不作改動,另用[ ]號標明疑作何字。原文有脫字,盡量補出,所補字加【 】號標明。
(2)原文有時殘缺處,確知字數的用相應數字的□號標出,不能確知字數的,用一個□號標出。
(3)原文有時為了突出文句而使讀者注意,夾用大號字排印。今為排版方便,一律改用黑體字。
四、為了幫助讀者了解正文,特別是信函類中頗多簡稱、別號或隱語,對文中人名、地名、譯名及事由等擇要加注說明,放在頁下。作者原注均置文后。
五、本書較中華書局初版《朱執信集》增收之內容于目錄處標“△”,較中華書局《朱執信集》增訂本增收之內容于目錄處標“△△”,以示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