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答周柳塘

【題解】

本文于萬歷十七年(1589)寫于麻城。周柳塘,即周思久(1527—1592),字子征,號柳塘,麻城(今湖北麻城)人。周思敬之兄。嘉靖三十二年(1553)進士。曾任瓊州(今海南)知府。晚年筑室龍潭湖,自號石潭居士。工詩,善書。與李贄、耿定向都有交往,著有《石潭集》《求友錄》《柳塘遺書》等。《黃州府志》卷一九,《湖北通志》卷一五一,《麻城縣志》康熙版卷七、乾隆版卷一五、光緒版卷一八、民國版《前編》卷九等有傳。萬歷十七年,湖廣大旱,麻、黃大饑疫,農民暴亂不斷發生。李贄在信中反映了當時的情況,并表示了自己對救災的態度。可參看本書卷二《復鄧鼎石》一文。

 

伏中微泄[1],秋候自當清泰[2]。弟苦不小泄,是以火盛,無之奈何。樓下僅容喘息,念上天降虐[3],只為大地人作惡,故重譴之[4],若不勉受酷責[5],是愈重上帝之怒。有飯吃而受熱,比空腹受熱者何如?以此思之,故雖熱不覺熱也。且天災時行,人亦難逃,人人亦自有過活良法。所謂君子用智,小人用力,強者有搬運之能,弱者有就食之策,自然生出許多計智。最下者無力無策,又自有身任父母之憂者大為設法區處[6],非我輩并生并育之民所能與謀也[7]。蓋自有受命治水之禹[8],承命教稼之稷[9],自然當任己饑己溺之事[10],救焚拯溺之憂[11],我輩安能代大匠斫哉[12]!我輩惟是各親其親[13],各友其友。各自有親友,各自相告訴,各各盡心量力相救助。若非吾親友,非吾所能謀,亦非吾所宜謀也。何也?愿外之思[14],出位之誚也[15]

【注釋】

[1]伏中:伏天的日子里。泄:指腹瀉。

[2]秋候:秋季。清泰:平安,健康。

[3]虐:災害。

[4]譴:責罰。

[5]勉:盡力。

[6]身任父母之憂者:封建時代稱州縣官為父母官,這里指麻城知縣鄧鼎石。鄧鼎石,見《答鄧明府》題解。區處:分別安置。

[7]并生并育之民:《中庸》:“萬物并育,而不相害。”意為萬物共同生長而不相妨害。這里的“并生并育之民”,則指尋常的人。

[8]禹:鯀(gǔn)之子,又稱大禹、夏禹。原為夏后氏部落領袖,奉舜之命治理洪水,疏通江河,興修溝渠。后被選為舜的繼承人,舜死后即位,建立夏代。其事跡見于《尚書》的《舜典》《大禹謨》《皋陶謨》《益稷》《禹貢》等。

[9]稷:后稷,相傳是堯、舜時代的農官,教民種植,播種百谷,被周族認為是始祖。

[10]己饑己溺:亦作“己溺己饑”。語出《孟子·離婁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饑”或“己饑己溺”謂視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造成的,因此,解除他們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

[11]救焚拯溺:猶言救人于水火之中。焚,指火災。溺,指落水者。

[12]大匠:語出《老子》第七十四章:“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傷其手矣。”意為技藝高超的木工。斫(zhuó):砍,削。

[13]各親其親:第一個“親”字為動詞,親愛之意;第二個“親”字為名詞,指親人。下句兩個“友”字用法同此。

[14]愿外之思:語本《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意為超出自己本分之外的所想。

[15]出位之誚(qiào):超越職權而受到責備。出位,語本《周易·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意為越位,超越本分。誚,責備。

【譯文】

在暑伏熱天我有些腹瀉,到秋季自當會康復。只是苦于微泄不斷,可能是火氣太盛的緣故,也無可奈何。樓下熱得僅容喘氣,想是上天降下的責罰,因為世人作惡太多,上天才給以責罰,如若不接受這種嚴厲的責罰,那就會惹得上天更加憤怒。天氣雖熱但有飯吃,比那些無飯可吃而又受著熱天的折磨的人怎么樣呢?這樣想一想,天氣雖熱也就不覺得熱了。況且天災流行,人人難逃,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活法。這就是所說的聰明人用智慧,一般人用體力,強有力者有搬運的能力,柔弱者有外出謀生的計劃,人人都會想出生存的計謀。對于那些既沒有智謀又沒有能力的生活貧困之人,自然會有父母官為之憂慮而設法安置,我們這些尋常的普通人是沒有辦法的。自古就有奉舜之命而治水的大禹,奉堯、舜之命而教民種植百谷的后稷,他們救人民于災難之中,我們這些人怎么能擔起這樣的重任。我們這些人只能盡力幫助自己的親人,幫助自己的朋友。對自己的親友告知說明,盡心量力給以救助。如若不是自己的親友,自己難以為之謀助,也不合適為之謀助。為什么?這是超出了自己本分之外的事情,容易受到超越職權的指責。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黄县| 阳春市| 梧州市| 梧州市| 永胜县| 灵丘县| 双牌县| 海兴县| 义马市| 云龙县| 清徐县| 静海县| 丰台区| 潢川县| 安顺市| 阳原县| 深泽县| 区。| 太保市| 平原县| 阳谷县| 奉贤区| 鄢陵县| 新邵县| 苍南县| 阿克陶县| 伊宁县| 织金县| 三明市| 丹东市| 伽师县| 阳谷县| 教育| 福贡县| 务川| 泗洪县| 大方县| 南涧| 青海省| 连城县| 迁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