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犍陀羅文明史
- 孫英剛 何平
- 1118字
- 2019-01-10 17:33:57
序
Preface
犍陀羅佛教藝術有很高的著名度,國外有關的論著可謂汗牛充棟。而在國內,對犍陀羅佛教藝術做深入研究和全面介紹才剛剛起步,據我所知,這是第一本,因而彌足珍貴。
作者索序于我,而我對于犍陀羅佛教藝術所知連皮毛也談不上,完全不具備作序的資格。既不獲辭,只能勉強就犍陀羅佛教藝術的盛衰略陳陋見,就教于作者和讀者。
一般認為,犍陀羅佛教藝術興盛于貴霜王朝,特別是迦膩色伽一世在位期間,蓋與此王大力提倡佛教,特別是舉行所謂第四次結集有直接關系。對此,作者有一段話,頗中肯綮:
不依國主則佛法難立,君主的支持對佛教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佛教能夠在貴霜時期獲得巨大的發展,跟王權的護持和寬容有極大的關系。但是反過來說,佛法能夠得到王權的支持,一定是符合了王權鞏固的目的。王權和佛法的關系,應該是佛教以及佛教藝術在貴霜時期——尤其是在貴霜的核心地區犍陀羅——得到發展的重要契機。對貴霜君主而言,其面對的意識形態或者說信仰體系有多種,既有佛教的,又有希臘羅馬世界的和伊朗世界的,還有印度教的,這也使得貴霜王權和宗教信仰的關系變得異常紛繁復雜。比如一種通常的觀點認為貴霜君主的更迭,會帶來宗教信仰之間地位的起伏。但是從邏輯上說,這很可能并不符合事實。貴霜帝國的民族構成、文化傳統、宗教信仰都呈現出多樣性,君主采用兼容并蓄的宗教寬容政策,更可能是歷史真相。
我想補充的僅僅是,當迦膩色伽即位之際,西北次大陸的佛教發展應該已經具有一定規模,使貴霜統治者認定護持之有助其統治,與尋求世俗政權支持的佛徒一拍即合。
一般認為,犍陀羅佛教藝術衰亡于嚈噠入侵。其實,并不存在嚈噠人滅佛的確證,嚈噠人自然也不該為犍陀羅佛教藝術的衰落負責。嚈噠人只是不信佛,作為當地的統治者,這在客觀上也許會對佛教及其藝術形式的生存、發展產生消極作用。蓋當嚈噠人入侵之際,西北次大陸的佛教已經十分衰落,以至于對嚈噠統治者沒有吸引力可言;既然護持之無助自己的統治,其人不信佛也就不難理解了。
上古遷入中亞和西北次大陸的游牧部族(如貴霜和嚈噠等)似乎沒有先入為主的信仰,多是入境隨俗。例如,貴霜人盡管以護持佛教著稱,但對印度教、祆教和希臘的諸神祇并不排斥;嚈噠人則曾信奉祆教、印度教和景教。似乎只要某種宗教對這些游牧部族有吸引力,他們就容易成為其“信徒”。
是不是可以這樣說,犍陀羅佛教藝術的盛衰和佛教本身的盛衰密切相關,雖然世俗政權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只是外因,不是根本?
古代中亞(特別是帕米爾以西)和西北次大陸的歷史十分復雜,尤以文化史研究難度最大。這本關于犍陀羅佛教文明的著作,可以說開了一個好頭,在表示祝賀的同時,希望作者以此為契機,砥礪奮進,開拓我國古代中亞和印度文化史的新局面。
余太山
2017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