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阿伊-哈努姆
阿伊-哈努姆位于阿富汗東北部的阿姆河(Oxus, 《史記》《漢書》作“媯水”; 《北史》作“烏許水”; 《隋書》《舊唐書》《新唐書》作“烏滸水”)上游,位于阿姆河及其支流科克查(Kokcha)河交匯處。河對岸就是塔吉克斯坦,該城帶有明顯的希臘城市特征。在遠離希臘文明母體的中亞腹地,居然有一座這樣的城市,不禁讓人感嘆古代文明交流之密切可能遠遠超出今人想象。
一般認為,阿伊-哈努姆城址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范圍內唯一保存完整的希臘城市遺址,成為希臘人曾長期在巴克特里亞、犍陀羅和西北印度立足的證據,也是東西方文明交會的產物。從1964年開始,法國考古隊在這里進行了持續十多年的發掘,出土了大量珍貴的文物。在烏茲別克語中,“阿伊-哈努姆”是月神的意思。這座古城大約建造于公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東征之后,留下很多以“亞歷山大”命名的城市。阿伊-哈努姆應該是其中一座。其位于今阿富汗北部邊境,建造位置非常特殊,兩面臨河,易守難攻。1961年,當時的阿富汗國王穆罕默德?查希爾沙(Mohammad Zaher Chach)在狩獵過程中發現了這座曾經輝煌一時的希臘式城市。三年后開始發掘,直到1978年阿富汗戰爭爆發。2006年法國考古隊曾返回古城,但遺址已經被阿富汗內戰破壞得非常嚴重。
據托勒密記載,有學者推測,阿伊-哈努姆城址應該是亞歷山大在塔克西拉地區建立的一座亞歷山大城——媯水亞歷山大城(Alexandria of the Oxus)。但最近也有學者認為托勒密可能把“Oxus”和“Occhus”兩個詞匯弄混了,所以這座古城可能是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末代國王歐克拉提德的首都,被稱為“歐克拉提亞”(Eucratidia)。阿伊-哈努姆古城有自己的造幣廠,這是希臘化時期國王才有的特權。即便如此,也不能否定“亞歷山大城”的名字,因為“歐克拉提亞”很可能是后來的再命名。亞歷山大大帝遠征,平定中亞地區花了三年時間,直到前327年才轉進印度。據記載,他在進軍印度時,在巴克特里亞留下了13500名士兵鞏固后方。據斯特拉波記載,他在中亞的巴克特里亞和粟特地區建立了八座亞歷山大城。阿伊-哈努姆就是其中一座。
古城長2公里,寬1.5公里,分為上城和下城——這是典型的希臘城市格局。上城由衛城和露天神廟組成;下城由宮殿群、劇場、競技場和主神廟、祭所、軍械庫組成,除了這些公共設施,還有私人住宅。阿伊-哈努姆遺址宮殿群入口處附近有兩座類似小神廟的陵墓。按照希臘城市的慣例,城中居民死后一般都要葬在城外,但對城市的建立者或贊助者是例外。因此這二位墓主人很可能具有這樣的身份。其中一座留下了金尼斯(Kineas)的名字,另外一位可能是垂巴洛斯(Triballos)。他們一定是受亞歷山大或塞琉古一世之命率人來此建城,或者提供了一定的贊助,因此死后獲永久紀念的尊榮。
阿伊-哈努姆的城市布局帶有鮮明的希臘城市特點。盡管兩面是河,且陡峭的河岸和東南方高達60米的衛城讓城防極為堅固,但它還是如其他希臘城市那樣,在周圍建造防御性的城墻。北面因地勢開闊不利于防守,所以特別加固城墻,高10米,厚6—8米。城墻的塔樓高出城墻近10米。城墻外面則有護城河。城內則有一座長140米,寬100米的巨大軍械庫。
如希臘城市一樣,阿伊-哈努姆也建有競技場。根據出土的銘文獻辭來看,競技場的保護神是希臘神祇赫爾墨斯和赫拉克利斯。赫爾墨斯是希臘神話中的商業之神、旅者之神、眾神的使者、希臘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宙斯與阿特拉斯之女邁亞的兒子,羅馬神話中又稱墨丘利,但同時,他還是希臘各種競技比賽的庇護神。所以阿伊-哈努姆競技場將赫爾墨斯和大力士赫拉克利斯作為保護神,是非常符合希臘傳統的。
阿伊-哈努姆劇場是邊長100米的正方形。場地周圍修建了一圈希臘式柱廊和房間。可以想象,阿伊-哈努姆的居民在這里觀看戲劇,有悲劇,也有喜劇,接受戲劇宣揚的道德化育、政治理想、宗教信仰的教育,甚至有一些對當時政治人物的諷刺劇。去劇場看戲是希臘居民的責任,甚至會得到報酬。阿伊-哈努姆劇場依山而建,觀眾席呈半圓形向上延伸,是典型的希臘劇場樣式。其容量達到5000人,也說明這里曾經居住了大量希臘人。

圖2-22 青銅赫拉克利斯雕像,約公元前150年,阿富汗國家博物館
雕像出土于阿伊-哈努姆一處龕廟,雕像裸體,肌肉發達,一手執標志性的大棒,另一手抬起,似乎是在給自己加上桂冠--這是希臘英雄人物常用的手勢,呈現出鮮明的希臘雕塑風格。

圖2-23 人物形柱,公元前2世紀,阿伊-哈努姆出土,阿富汗國家博物館
阿伊-哈努姆城中隨處可見廊式結構以及愛奧尼亞式、多利亞式和科林斯式柱頭,都顯示這個城市的希臘化特征。競技場遺跡發現有人形石柱,表現為希臘老人的形象,身穿厚重的希臘袍子,留著濃密的胡子。有學者推測,可能是競技場捐造者的父親斯塔陀(Strato)的形象,也可能是競技場管理人的形象。在希臘世界中,競技場管理人是非常重要的社會角色。
在城中,還發現了大量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發行的希臘樣式錢幣。阿伊-哈努姆城發掘出浴室,水龍頭是希臘喜劇人物的頭像,水從其口中流出,地面裝飾馬賽克,圖案有花卉、海馬、海怪和海豚等形象。城市里還發現沒有完成的青年雕像和用赤陶模制作的戴頭巾的女子半身像。這里的雕塑嚴格遵循了希臘雕塑傳統。但是也有創新,這里的藝術家們用金屬棒或者木棒做骨架,在上面涂上灰泥等材料,塑造成神像。這種“甘奇”技術后來從巴克特里亞傳入犍陀羅等地區,對當地佛教泥塑工藝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泥塑佛像和菩薩像,成為犍陀羅浮雕藝術之外的另一種重要形式。
城里也發現了大量的希臘語銘文和哲學手稿的遺跡,直接顯示了阿伊-哈努姆和希臘文化之間的緊密關系。這里發現的希臘語和東地中海流行的希臘語在語言結構和書寫方法上的變化一樣。在金尼斯陵墓殘存的一個石柱基座上,刻著來自希臘德爾斐神廟的格言:“少年時,舉止得當;年輕時,學會自制;中年時,正義行事;老年時,良言善導;壽終時,死而無憾。”這只是殘存下來的一小部分希臘格言。根據銘文記載,這是一個叫克林楚斯(Clearchus)的希臘人從希臘本土德爾斐神廟認真抄寫下來,然后帶到這里的。可見在當時,希臘-巴克特里亞和希臘本土仍然存在密切的聯系。在一處疑似宮殿的儲藏室的地面上,考古學家發現了希臘語手稿的遺跡,可惜的是抄寫的載體——紙草——已經化為泥土,但墨跡卻滲透在地面上。手稿的片段內容依稀可見,似乎是關于柏拉圖知識理論的對話摘抄。這應該是希臘亞里士多德學派學者的作品,而將德爾斐格言帶到阿伊-哈努姆城的克林楚斯就屬于這一學派。雖然相隔萬里,但是希臘的精神和思想仍然把巴克特里亞和希臘本土連接在了一起。
雖然阿伊-哈努姆的建筑風格、城市布局乃至銘文裝飾,都帶有鮮明的希臘風格。但是這種城市并不是完全的希臘風格,伊朗文明的影響也很明顯。在一座帶有壁龕的神廟中,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個帶有自然女神西布莉(Cybele)的銀盤。在銀盤中,希臘神話中的自然女神乘坐戰車,目視前方,戴類似王冠的頭飾。身后有一個穿著類似希臘祭司的人,手持陽傘式的東西護持女神。在自然之母前面是另一個希臘女神——勝利女神尼姬(Nike,羅馬名即為Victoria)。勝利女神駕駛戰車,身帶雙翼——這正是勝利女神的標志性特征。戰車由兩頭獅子牽引,穿過一片布滿巖石的土地。戰車面對帶有階梯的祭壇,一個祭司模樣的人在獻祭。祭司們穿著典型的禮服,腰纏三重腰帶,頭戴圓錐形帽。天空中是太陽神赫利烏斯(Helios),從他的頭上發出光芒。除了太陽神之外,還有新月出現,新月旁邊是一顆發光的星星。真個圖像表現的是自然女神掌握自然秩序,真個宇宙呈現出和諧美好的情景。銀盤可能是用在宗教儀式上。值得關注的是,整個構圖體現了不同文明元素的融合。毫無疑問,自然女神乘坐獅子牽引的戰車是流行于小亞細亞和地中海地區的式樣,戰車的結構和祭壇的樣式則受到伊朗文明的影響。赤腳的祭司、陽傘也都不是希臘文化的特征。
在該城的主神廟中,發現了宙斯的巨大腳印,根據測量,這是一座宙斯坐像,大小相當于正常人身高三倍。可見宙斯在阿伊-哈努姆是很受崇拜的神。在這座城市中,希臘文化和東方文化和諧地融合在一起。在古城中,還發現了裝有橄欖油的罐子。橄欖油的來源地只能是敘利亞地區。這些罐子顯示,即便在當時那么遠的距離下,阿伊-哈努姆仍跟地中海地區存在密切的貿易往來。沿著絲綢之路,通過漫長而代價巨大的東西方貿易,人類文明緊密聯系在一起。
從公元前4世紀到公元前2世紀中期,阿伊-哈努姆城衰落,希臘文化在這里繁榮了一百多年。而直到7世紀伊斯蘭勢力崛起之前,希臘文化元素頑強存在了更久的時間。在阿伊-哈努姆城,希臘神祇和英雄被廣泛祭祀和崇拜。很多古城的神廟遺址都反映了不同文化的影響,比如中心神廟的建筑樣式明顯受到中亞文化的影響,但是神廟中依然塑有希臘神祇的雕像。

圖2-24 鍍銀儀式盤,約公元前200年,阿伊-哈努姆出土,阿富汗國家博物館

圖2-25 宙斯的左足,大理石,公元前3世紀,阿伊-哈努姆出土,喀布爾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