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民國空軍
  • 姜根金
  • 2998字
  • 2019-01-10 17:20:49

辛亥革命——破繭

隨著中國近代軍事航空事業的發展和清末航空先驅的輩出,中國軍事航空事業也得到充分的孕育,中國始創飛行大家馮如和“航空救國”倡導者孫中山的出現,民國空軍呼之欲出。

時值清政府末期,各地革命活動風起云涌,在全國日益高漲的革命形勢下,武漢地區的革命黨人,經過周密準備,于1911年10月10日,在武昌舉行了武裝起義,辛亥革命全面爆發。是年為舊歷辛亥年,故稱辛亥革命。得到充分孕育的中國軍事航空在辛亥革命中“破繭成蝶”并隨即參與偵察蒙變、鎮壓白朗起義、討伐護國軍等軍事活動,嶄露鋒芒。

1903年飛機問世以后被用于軍事,統治中國達260多年的清政府沒有能建成航空隊,還是革命黨人有遠見卓識,在辛亥革命的炮火洗禮中,起義軍和愛國華僑先后建立了四支航空隊伍。

1.武昌都督府航空隊

1911年10月11日,起義軍攻陷總督衙門,占領武昌全城,清政府官吏紛紛潛逃。革命黨人成立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推新軍協統黎元洪為都督,宣告廢除清朝宣統年號,號召各省響應武昌起義,推翻滿清王朝,建立中華民國。同年11月,武昌都督府成立航空隊,由劉佐成任隊長,潘世忠任顧問。裝備有法國制造的“薩默”式飛機兩架(一說當時委托在上海的一家英國商行代購兩架飛機,飛機運到武昌后即損壞,因無人修理,擱置成廢物)。當時黎元洪曾命令湖北制造局制造50磅炸彈10枚,供航空隊使用。

辛亥革命后,武昌都督府都督黎元洪(后任袁世凱北洋政府副總統)由宋教仁推薦購買日本軍用飛艇一只,并邀請日本氣球、飛艇專家山田豬三郎來華指導飛艇裝配工作,抽調國內飛行家潘世忠擔任飛艇的裝配和試驗。同時,在武昌南湖修建飛艇庫一座。

1913年4月飛艇庫建成,同年8月,因工程質量問題艇庫被大風吹倒,存在庫內的飛艇遭損毀。

武昌都督府購買飛艇,原計劃用于軍事,并為日后建立飛艇隊作準備。后因飛艇和艇庫損毀而作罷。

2.華僑革命飛機團

辛亥革命后,由孫中山領導設在美國舊金山的中國同盟會美洲總支部,號召美洲華僑組織飛機隊回國參加革命。在美洲華僑的大力支持下,中國同盟會美洲總支部于1911年11月,在美國舊金山成立華僑革命飛機團。

由于當時美國政府同清政府還保持著外交關系,并宣稱不同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政府合作,甚至誣蔑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是騷亂。所以華僑革命飛機團為了避免美國政府借故干涉,只得采用“美洲舊金山飛行器公司”這個看來像是工商業組織的名義來公開籌募經費和征集人員。很快就有一批華僑航空人員參加飛機團,并募集到大量經費。

華僑革命飛機團由譚根任飛機團統領(相當團長),李綺庵、余夔等人為團員,美國人威爾科克斯擔任飛機裝配工程師。并用募集到的經費購買了美國“寇蒂斯”飛機制造廠生產的飛機六架。

1911年12月25日,孫中山從海外回國,25日在南京召開17省代表會議,選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30日華僑革命飛機團第一批飛機三架,由李綺庵、余夔、威爾科克斯等護送運抵上海,并立即轉往南京。孫中山見飛機運到,欣慰異常,即下令撥地修建機場,由旅美華僑鄺灼等人負責駐守機場。1912年1月8日,第二批飛機三架運抵上海,暫存上海江南制造局,計劃在南京、上海試飛和投彈練習。

1912年1月20日,第一架飛機在南京裝配完畢,未飛行即已損壞。2月初,第二架飛機裝配完畢,原定擔任試飛的譚根因尚未回國,臨時改由團員李綺庵試飛。李綺庵雖然曾在美國學習過飛行,但尚未完成全部訓練科目,技術欠熟練,飛機剛起飛離地數尺就墜地,飛機損壞人受微傷。

試飛雖然未成功,但廣大群眾仍然給予熱烈的贊揚。南京、上海等地報紙爭相登載了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有的報紙甚至鼓吹說“革命軍飛機凌空四千尺,威力十分偉大”。可見,中國人民是衷心擁護、支持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的。

北洋軍閥袁世凱篡奪了辛亥革命的果實,孫中山被迫于1912年4月1日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革命黨人為保存這支航空隊伍,計劃將華僑革命飛機團撤往廣州。1912年4月初,華僑革命飛機團從南京移至上海,準備向廣州轉移,因袁加強了對全國各地的控制,華僑革命飛機團遷廣州的計劃未能實現,不得不在上海解散。

3.廣東軍政府飛機隊

第一個設計和制造飛機,并試飛成功的中國人馮如,1911年2月帶著他的一班徒弟和所制的兩架飛機,從美國回到廣州。馮如原準備通過飛行表演,向國人宣傳航空知識,推動中國的航空事業。1911年4月8日(宣統三年三月十日),比利時飛行家云甸邦在廣州郊區燕塘進行飛行表演,廣州將軍孚琦看完飛行表演返回途中,被革命志士溫生才(同盟會會員)刺死。4月27日發生了黃花崗起義事件。這兩件事影響了馮如在廣州飛行表演的計劃。

辛亥革命爆發后,1911年11月9日廣東宣布獨立,在廣州成立軍政府,推舉胡漢民為都督。同年12月,成立廣東軍政府飛機隊,馮如任隊長,朱竹全任次長,朱兆槐、司徒璧如任飛行員。裝備有馮如自制的單翼機和雙翼機各一架。

1912年8月25日上午11時,馮如在廣州東郊燕塘墟大操場進行飛行表演。表演前,馮如向群眾詳細介紹了他自制飛機的性能,以及飛機在國防和交通上的地位與作用。隨后,他駕機起飛,爬高到50米后改平,環繞瘦狗嶺平飛。飛機在空中飛行靈活自如,觀眾在地面掌聲不絕。當飛機繞瘦狗嶺飛行一圈后,馮如操縱飛機爬高,但因心急用力過猛,飛機上升角過大,失速墜地,馮如受重傷。當天適逢星期日,馮如雖被送到醫院,但因醫生外出,救治不及時而死。

馮如死后,葬于黃花崗。臨時大總統命令:“從優照少將陣亡例給恤,并將事實宣付國史館”。后來,由于袁世凱獨裁專政,馮如的助手被迫重返美國另謀出路,飛機隊因無人支撐,只好解散。

4.滬軍都督府航空隊

1911年11月3日,上海革命黨人起義勝利,6日成立滬軍都督府,由陳其美(英士)任都督。伍朝樞將厲汝燕推薦給陳其美,并電召厲汝燕回國。同年12月,滬軍都督府航空隊成立,由厲汝燕任隊長,裝備有厲汝燕購回的奧地利制造的“鴿式”單翼機兩架。厲妝燕曾駕駛“鴿式”飛機在上海江灣一帶上空散發傳單,慶祝辛亥革命成功。

1911年7月護軍都督府撤銷,航空隊也隨之解散。

這些革命航空隊伍,盡管都沒有參加作戰,但壯大了辛亥革命的聲勢,在加速清王朝瓦解,迫使宣統皇帝退位方面起了一定作用,馮自由著的《革命逸史》說,北京報紙轉載滬電,報道一則未經證實的消息,“革命軍有一支強大的航空隊”。據說袁世凱就曾用這種辦法去威脅隆裕太后接受革命軍和談條件。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以孫中山為首的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標志著統治中國260多年的清王朝的結束和延續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覆滅,中國歷史上資產階級共和國的誕生。但是辛亥革命爆發后,袁世凱利用他所掌握的實力和地位,對抗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勢力,并于1912年3月竊取了革命果實,當上大總統。中國從此開始了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統治。

1912年6月,南京陸軍第三師交通團成立。由鄧質彝任團長,厲汝燕、劉佐成任團附,李寶焌任飛行營營長,裝備有“鴿式”單翼機兩架。

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實當上了臨時大總統后,他不遵守由孫中山提交南京臨時政府通過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繼續玩弄兩面派手法,一步一步地施展陰謀詭計,以實現其獨裁統治的野心。從他破壞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的“責任內閣制”開始,與革命黨人的矛盾日益加深。袁世凱對南京留守府擁有飛機存在疑慮,遂于1913年3月,將南京的飛行營調到業京,歸駐南苑曹錕陸軍第三師節制,并隨營附設飛行教練班和一個很小的修理廠,由厲汝燕任飛行主任兼廠長,劉佐成任技正兼教官。從此開始了北洋政府時期的軍事航空。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孜县| 河津市| 九江县| 申扎县| 宝山区| 松阳县| 攀枝花市| 孟连| 额尔古纳市| 呼玛县| 蒙城县| 蒙城县| 隆林| 门头沟区| 深泽县| 灵武市| 化州市| 钟祥市| 宜丰县| 龙井市| 清徐县| 辽中县| 库尔勒市| 两当县| 九江县| 共和县| 始兴县| 伊春市| 马尔康县| 云霄县| 从江县| 太湖县| 美姑县| 抚宁县| 漳州市| 西贡区| 禄丰县| 江城| 晋江市| 桑日县| 长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