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黑格爾全集(第6卷):耶拿體系草稿Ⅰ作者名: (德)黑格爾本章字數: 19字更新時間: 2019-01-03 17:11:28
思辨哲學體系
自然哲學與精神哲學講稿殘篇
(1803/04)自然哲學中地球系統的開端與力學(6,3)3
殘篇1 在他要反對的定律中……
在他要反對的定律中;天文學家們稱它本身為任意的假設,并且認識到它的真理性的局限所在,即它只在地球、木星和土星上得到應驗,而在天王星上得不到應驗。但是,恰恰由于這樣,
謝林就不能單獨使用質量的那些數值,因為它們只是從這一臨時的定義中派生出來的。
c)首先必須認識到行星規定性的物體方面本身,如運動過程是如何自行實現的,地球是如何形成的;在地球這一理念能夠在其自身的規定性中再次呈現其本身之前,首先要構想一個地球的理念。
向地球系統的過渡(6,4)
太陽系是一個由四種構造出來的運動組成的絕對的總體和同一體:光是顯現著的存在者,是絕對的普遍性、肯定的統一體;它的無限性,它的絕對思維,是這樣一種在其各個環節中如此實現自身的絕對的圓周運動:其中每一個環節本身都是這一絕對的過程,并且每一個環節在其運動中均表現自身等同的東西,或者作為物質本身表現其環節的本質。在這一運動中,存在著這樣一種無限性,它是絕對的思維,它本身并不反思它自己,只是作為統一體、作為抽象的、不可見的事物而實存的,而不是作為一而實存的。光并不是總體性的這種否定的一,作為太陽,光本身就是作為一個環節的一,它不是這個一與其對立面的一,只是直觀,而非映現。這個運動必定成為絕對的靜止,必定處在與它的靜止,即與這個一相對立的狀態之中。靜止在運動中被設定為等同性,但也被設定為中點,不過是在運動自身之內,還不是作為被設定的對立出現的東西;前者本身是抽象,而非同一體。4
無限性的這個一本質上是在其實在性中各種對立著的運動的一,這些運動一方面與自身相聯系,一方面又與他物相聯系;地球與彗星二者就是這種綜合,而彗星只有在對立面中才是他物自身;或者說,在形式的普遍性中,僅僅這種分解的、在純粹否定的點上集合起來的無限性并不是量的統一體,同樣也[不]是絕對的無差別。這就是地球;(6,5)
殘篇2 也就是說,天體運動……(6,6)、5
太陽是光從它的運動的無限性到自身的真正返回,在這一返回中,絕對的關系從直觀轉變為映現;光設定自己像太陽一樣是能動的,并在月球和彗星的對立中伸展,在它們中把自己直觀成另一東西,即直觀為與它自身直接對立的東西,也就是分離開的東西;地球在這一對立的力量中是被動的中心,即被動的東西;太陽以其能動性與這一對立相聯系,它的統一體是與月球和彗星一道確定下來的,或者說,它作為由它自身和這一對峙中產生出來的力量成為絕對普遍的,它的能動性則逐漸湮滅。但是,這個統一體作為太陽及其與月球和彗星的對峙所構成的統一力量,直接就是有活力的地球。這一絕對的、肯定的統一體、自身等同的東西是在運動中無限地形成的;這個自身等同的東西在它的這種無限性中是可見的和單純的,這個肯定的統一體就是絕對的實體,它是與其無限性直接同一的,它們彼此不可分割,在它們之間沒有任何東西。但是,光或原初的直觀的統一體有別于它的運動,它在這一運動之中[成為]一個他物;它將自己直觀為無限地成為他物的過程;但是,這個運動同樣絕對是它自身成為他物的過程,作為一個統一體,它成為自身的反面,并且就運動成為它自己設定的對立的東西來說,光直觀到自身;光通過運動映現自己,這個反射的統一體作為理想的無差別點與最初的原點相合為一,這種作為統一存在的靜止就是揚棄了運動的存在。因此,[地球]首先顯現為這種活力的直接對立面,即靜止和運動消融于其中的僵死的東西;而它的活力恰恰就是從這種對立中出現的活動,對立通過太陽進行的這種接觸就是地球,或者說,這一接觸既是自己與自己相聯系的運動,也是自己與另一中點相聯系的運動。但是,在這一接觸中,最初的環節是兩種運動在接觸之前設定的東西的否定環節,兩種運動在它們的統一體中的消失,而它們兩者的這種統一體作為它們僵死的東西與運動本身相對立,二者彼此分離。我們納入地球系統的第一個環節是力學過程:a)一方面是運動和靜止的空洞的一,或它們的一種外在的聯系;由于地球是這個一,那個空洞的一,即月球,仿佛就是地球的具有力學過程的太陽,這種關系在這里對于月球來說就發生了顛倒。6、(6,8)、(6,9)、7
殘篇3 從天體系統中……(6,10)、8
從天體系統中給我們產生了地球,在這個系統中設定了運動的兩個無差別點,即實在的與理想的無差別點;實在的無差別點在運動本身中將自身直觀為統一體,這[是]它的進行映現的直觀。
運動在這個系統中這時直接湮滅,達到絕對的靜止;與實在的無差別點對立的東西本身就是靜止,就是一;而運動出現于靜止本身之外的東西,對于靜止來說,它是一個異己的東西。光,這個原初的、進行直觀的、自身等同的一,作為絕對的運動是無限的,在它的運動中,它將自身直觀為一。一方面,肯定的一與否定的一這兩者的統一體是作為一個普遍的東西出現的,因為這種無限性作為運動是與它們相對立的;它們又被統一起來,因此,那個原初的統一體又是作為一出現的,這個一是那兩個統一體的統一性與無限性的一。在兩種運動的被設定為一的存在中,它們不再直接存在;它們的不再直接存在、它們的統一存在,是出現在它們對面的。(6,11)
絕對的物質是作為那兩個統一體的肯定的、普遍的統一體存在的,在絕對的物質中,這一差別以及在這種物質之外的降落運動都不{存在},形成了僵死的質量,這種質量是從外部受到推動或被靜止的,對靜止或運動都漠不相關。這第一種分解結合在一個尚不可見的統一體中,二者以一種仍然無法理解的方式聚合在地球之中;它必定首先是自己產生的,就是說,這一統一體本質上要成為一種從僵死的質量與運動的對立中出現的統一體。
在這個環節中,二者的統一存在是普遍的、肯定的一,質量與運動的對立在這個一中發揮它的作用,二者中的任何一個都是自為存在的,而絕對的自為存在只在二者上才顯現為一種雙重的存在,這個環節就是地球的最初的、簡單的級次或力學過程。我們構造這一過程,而它在對它的構造中會轉變成它的對立面,就是說,從它的無差別的統一體對立的持續存在轉變為有差別的、揚棄此種對立的統一體,即化學過程。運動會沉入僵死的質量中,但這里是沉入這樣一種質量之中,這種質量是兩種無差別性的無差別性;運動會呈現為一種實在的東西,而不再是理想的東西,化學過程的理想環節是時間與空間,化學過程的實在環節是獨立物體。9、(6,12)
a)質量是自身等同的、絕對的統一體,否定的一,即起排斥作用的東西、絕對的點,被設定于這種統一體;絕對的點被設定于那個自身等同的統一體以后,在其否定性的存在中是自身相等同的。α)否定的一的規定性是通過肯定的、無限多的原子作出的;這是與量的東西相聯系的,或者說,這個絕對的點是點的絕對的復多;質量被絕對地分割為不可分的原子;質量被無限地分割,因為否定的一與肯定的一的絕對矛盾已經被設定。β)肯定的一的規定性是通過否定的中點作出的。這種與絕對的分割對立的自身等同性本身同樣也擁有否定的一,正是在這個否定之下歸攝了自身等同性,在后者之下也歸攝著前者;這種自身等同性是本質的東西,自身等同的東西是存在著的東西、能動的東西。自身等同的東西擁有一個點,即擁有與絕對不等同的東西、連續性的絕對中斷或無限多的點相對立的中點。在兩者的相互關系中,肯定的統一體是與他物相聯系的、普遍的、有差別的一,各種原子則是與自身相聯系的、有慣性的東西。這種關系作為能動的東西就是重力。因此,自身等同性,即實體性是肯定的統一體與否定的統一體的一種關系;它產生[于]它在運動的無限性中與它合為一體的那種對立,它是與各種原子相對的自身等同的東西,因而實體性就是一種理想性的東西,本身是一種規定性;各種原子本身將自身等同的東西的普遍性表示為一種屬性,一種理想性的東西;它們不再[是]絕對的物質,因為絕對物質的絕對獨立的、自身等同的東西是在觀念中設定的,這就是說,絕對的物質只是作為重力現實存在的。(6,13)、10
天體運動的本質在它的這種映現中完全倒轉過來,變成了它的對立面。理想的無差別點,即否定的一、返回自身的東西,這時是實在的一;這一本質、直觀在觀念中被設定為被揚棄了的,而這個自身等同的東西的實在的中點是理想的中點。被設定的對立面的獨立性,即原子的自為存在,即在重力中的揚棄;而這種重力本身就是獨立性,但作為被揚棄的獨立性,它是否定性的。絕對獨立性的這種固定性消融于地球中,只是重力。重力是有差別的自身等同性和獨立性,一種返轉向外、朝向否定的一的重力,從重力中掙脫的無限的原子論。
b.這一否定的獨立性或重力的概念在落體中被設定或表示為存在著的。原子只擁有一種被揚棄的獨立性,這就是說,它的獨立存在,即原子從肯定的自身等同性中掙脫,是一種對它來說外在的東西,是一種偶然的東西,正因為如此,它就與獨立性聯系起來;原子并不是由它自身遠離自身的,它對于它的遠離的存在漠不關心,這就是它的本質;原子并不是在它的掙脫中是獨立的,這種自為存在是一個偶然設定的東西;對于這種掙脫的揚棄是必然的東西,運動則變成了一種外在的運動,因為運動的本質是無限地沒有開端,然而這個被設定的東西本身是一個被揚棄的東西;因此,運動是一種一半被揚棄的東西,它擁有一個絕對的、來自于運動之外的開端,在這個開端中存在著運動對于靜止的差別;所以,運動的表述是一種抽象,只有一種落體運動才是一條終止于靜止的直線。原子根據萬有引力而下落,由于它本身是有重量的,被聯系到自身等同的東西上,所以它是具有一個定量的質量,而這一區別就變成了一種外在的區別、一種大小的區別。(6,14)、11
落體運動是前面所說的掙脫的揚棄,那種掙脫是以數字表示的一的形式設定的,根據這一假定的掙脫,在落體運動中就有無限性的力量,它在這里首次表現出它的與獨立東西相對立的否定的本質。質量是肯定的東西,在原子的掙脫中,在兩個一的設定中,運動不再是二者與質量相關的運動,而是一種運動,或者說,它被設定為概念,設定為不同質量的獨立性的否定,而這種表面上質量的死寂直接是一種更高的活力。
d)但是,下落的原子在它掙脫一般質量的時候并不是對于那個用數字表示的一,即那個純粹的點的抽象,它本身作為自為存在著的東西被聯系到質量上本身就是質量;在它對自身等同的東西的分離中,它本身就是一個否定的一,一個中點;任何一個都是全體,大小和區別只不過是大小的區別;二者因而也都是有重量的,這一有差別的聯系在兩者中是對獨立性的揚棄,實際上,二者是彼此相對出現的,同一者的一或靜止只是更大的東西的形態,它們本身都是既顯現為靜止的東西又顯現為能動的東西的一,推動起來的東西是被動的東西;所以,真正的一是在二者之外的,它們的獨立性已被揚棄;在落體中,直接設定了一種經過絕對中點的運動,因為在這分離、掙脫中,這個絕對的中點恰恰出現在二者之外。這種轉瞬即逝的運動又以更大質量擁有能動性的否定的點的形態外觀,它受制于自身等同的東西,成為拋物運動;這種轉瞬即逝的運動還停留在運動概念的范圍內,或者說,它本身走向對于二者獨立性的揚棄,并逐漸變成落體的靜止。(6,15)、12
e.但正像在落體運動中更大的質量實際上并不是絕對普遍的和能動的東西,而只是擁有這種東西的形態一樣,它在拋物運動中也不是這種的東西,而只是能動的東西,二者的一存在于兩種質量之外;這一運動雖然在拋物運動中保持了它對于在落體中顯現為絕對的東西的獨立性,但畢竟終止于落體。然而,由于拋物運動與質量的一存在于二者之外,所以,它看起來同時a)在另一個事物中擁有它的中點,并且落體運動已被揚棄;b)但作為鐘擺運動,還受制于重力。注1這個固定的點就像擺動的物體一樣,并不出自保持著自身本質的重力的自身等同性;但是,擺動著的物體的運動不再與質量有聯系,而是與純粹的點有聯系;在重力本身的范圍中,這一運動已經把自身分離開;但它受制于重力,a)分離開的點與擺動的物體一樣,具有力量;(這個運動只畫出一個圓弧,終止于直線;然而這無關緊要;可以設想一個有活力的物體沿圓周擺動,其后續運動同樣也是可以設想的)然而真正說來,只有最初的開端是懸設的東西。(6,16)
注1邊注:在鐘擺運動中,S(擺動的物體)=a/z2擺的長度,降落的線路確定了擺開的線路;速度這個概念是物體,質量。
f.在鐘擺運動中,一個純粹的點是在與一種質量的關系中直接設定的;這個點已經超出了一般的質量,實現了一個物體的偏離運動,這個物體本身就是重心,而它的質量大小有別于物體本身;這個點直接得自于運動,在運動中點已經作為線存在,就此說來,這個點是杠桿;在否定的和肯定的無差別狀態中,對于質量差別的闡述進行的抽象;后者是重力,前者是超越了有重量物體的支點,而有重量物體作為質量的多倍體超越了自身。(6,17)
通過質量在一個否定的無差別點上的這種分離,這樣的個別的物體才存在,并且有別于其他個別物體;運動的開端剛才還是一個否定的東西,一個自由放任的東西,現在變成了一個肯定的東西,一個碰撞;并且它們是等同的,因為對于任何一個物體來說,運動都是一個外在的、偶然的東西,任何一個物體本身都不擁有普遍東西的形態;這樣一來,這一運動完全出現在它們之外。一個運動是相對于另一個運動的,或二者是相互運動的,運動逐漸變成的靜止是運動的平衡,是在個別物體自身設定的無差別狀態。質量大小的不同導致呈現出來的運動中的差別,但是運動總量的分配總是等同的。分配的這種相等性本身是運動的本質或重力,超越了重力的自身等同性是流體的平衡,杠桿的剛性就轉化為了流體性。另一方面,不同的個別物體的運動是一種與它們自身相關聯的運動,一種繞軸旋轉——運動的中點就在它們之中——一種與其他的物體相關聯的運動。二者是作為液體的絕對的、否定的統一體被設定為對立面的。真正說來,物體的繞軸旋轉是這個物體的重心的一種運動,在這種運動中,重心保持靜止,在物體本身中有一種震動;它在它自身之中擁有它的統一的點,它圍繞自身擺動,同時在自身之外設定它的重心;它通過另一個東西的運動才是它的運動,它的重心變成理想的點,并且己內存在的這種統一存在和自身在13、(6,18)
殘篇4 與同一總體的一種無形態的運動相聯系(6,19)、14
Ⅰ.力學
直接開始于構成從天體系統向地球系統的過渡的東西,即開始于從運動向靜止的退化及二者的分解。
但在這個分解過程中,二者完全是相互關聯的;這種分解來自于它們的統一的存在;運動轉變為靜止,即與它對立的東西,這無非意味著:運動就是與它對立的東西的生成。在這一過渡中,二者是以相同的方式存在的,并且不是兩個東西;靜止也是運動,因為運動本身必然會變成靜止;正如運動一樣,靜止只有通過運動才成為靜止,也就是說,它們中的任何一個都是其自身的對立面;它們不是兩個東西,或者說,它們全然只存在于相互的關系之中。(6,20)
我們這樣來看待它們的關系,即二者是存在著的和相互聯系的,這樣一來,它們的分離同時被設定為一,但它們的這種統一存在是依然不可見的空洞的東西。一般說來,地球就是這樣一種統一存在,但是地球本身除了是這個完全不確定的一,還不是其他東西。在力學中發生的是這一統一體的產生,是這種內在東西的呈現——或者說,是這一空洞的統一體通過其端項的充實,是作為僵死的質量與運動的統一體的東西的構造。但是,相對于這個變為一的過程,在對立的規定性中,同樣直接形成這種變為一的過程。或者說,在作為整個統一體的力學過程中簡單地變成一的過程,是地球系統全部范圍中的普遍東西;但是,這個一首先作為其第一級次同時變成為統一體,自身作為規定性(像太陽一樣)表現自身,變成其第二級次。在運動與僵死的質量的關系中,這些不同形式的運動表現為特別的類型,也就是說,每一種運動都表現為獨立存在的和互不相干的,這種情況是有其原因的,因為這些不同形式的運動是在質量的不相干性中設定的,而把它們在它們的必然性中,即在一種運動到另一種運動的必然過渡中揭示出來是構造的事情。15、(6,21)
Ⅰ.運動必定首先徑直地在僵死的質量中把自身設定為它的各個環節的簡單表達,設定為統御著僵死的質量,并在質量中使自身掙脫質量;與這一表達相對,運動被歸攝于僵死質量的規定性,并且作為這一表達而歸于平靜;鐘擺與杠桿。Ⅱ.一般說來,這一物體因為在此變成了單個的物體,所以就表現得與其他單個的物體相反,并且運動成為許多單個物體的一種運動;運動作為一種共同的運動是它自身的統一體,它把自身a)一方面歸結為靜止,作為共同的、肯定的統一體歸結為流體;b)另一方面歸結為否定的、質的絕對的統一體,歸結為黏性的東西,就它是運動來說,它在這種東西中達到了它的絕對的己內前進過程,它的最高的級次上升,而不再作為運動出現。
Ⅲ.作為剛體、流體和黏性東西的單個物體,從它們的分解中聚集的各種抽象,它們變成了被賦予了形態的物體,變成了由黏性東西設定的流體與剛體的統一存在,這種統一存在是根據流體的特定存在的抽象方面由黏性東西設定的;或者說,黏性東西是在自身等同的東西中從量的方面設定的,比重、剛體的特定存在是由同一黏性東西;即磁力或內聚力設定的,二者共同構成了形態的理想方面、抽象的環節。運動必定同樣絕對地掙脫它在形態中的這種被束縛的存在,在化學過程中呈現為與它相對的自由過程;于是作為在這種形態中被束縛的要素與其感性要素的釋放的這種關系,地球就成為真正的地球,即充滿活力的東西。在力學過程的終結處,地球仿佛在其重心中似的,已經內在地、獨立地形成了形態,并且贏得對于這些要素的駕馭以及與它們的充滿活力的關系,因為地球已經成為一個絕對的物體。這些自由的要素在這一過程的關系中既是自為的,又是天體,是與地球相聯系的、并在地球上存在的要素,它們對于地球就獲得了一種實在關系的意義,而與地球相反的天體過程則獲得了另一種意義。(6,22)、16
1.(6,23)
僵死的質量與運動的統一存在首先作為力學過程是其自身的第一級次,而力學過程本身作為二者的簡單聯系,即二者的概念,首先是其自身的第一級次。
天體的獨立的、自身等同的東西,與運動相對,是僵死的質量;而運動與僵死質量的關聯則是運動的無差別狀態,僵死質量的激活。但是,僵死的質量直接從它業已經變化的存在,即從運動在靜止中的消失直接引發運動的關聯,并表明它在它自身中的起源;它并不是純粹的、僵死的、不確定的絕對直觀,即絕對的自我等同的東西,而是運動在其中已經消失、返回自身的自身等同的東西,是自身等同的統一體,反射的一在這個統一體中已經設定,它就是這二者的一:在運動中把自身直觀為一的光和光的反射,這兩個統一體,即肯定的統一體與否定的統一體的交匯。17
a)質量是自身等同的、絕對的統一體,在其中否定的統一體,即絕對的點已經得到設定。(6,24)
α)這一否定的東西是通過肯定的東西確定的,在本質上始終是它所是的這樣的東西,它的對立面就在它之上設定起來;而肯定的東西在其否定的存在中是自身等同的東西。或者說,肯定的東西是點的一種絕對的復多性,質量絕對分割為不可分的東西,即原子
;質量是無限分割的,由于矛盾的東西是直接設定為并存的,因而它在它的并存中都始終是它所是的任何東西。
β)自我等同性作為本質的東西同樣是由否定的統一體規定的,這個本質的東西在它與連續性的絕對中斷或原子相對立的未被分割性中同樣絕對地保持自身,并沒有被中斷,而是作為在它之上所擁有的否定的統一體,只以否定的方式與自身相聯系,只擁有一個重心。這樣一來,這一否定的統一體只是未被分割的、肯定的統一體的中點,因此原子實際上本身只是中點,它不是從未被分割性涌現出來的。對于普遍質量的否定只是設定普遍質量的一個定量
,這個定量有一個中點,只是無限多的定量的設定才是絕對有差別的。(6,25)
γ)各個定量的不同只是一種差別本身,只是大小的一種差別,它是一種完全被偶然設定的外在的差別,因為大小的本質就是其本身,各個定量獨立地存在于其復多性中。但恰恰這一差別是偶然的,這就是說,差別是大小的差別;這一偶然外在的差別是絕對必然的,各個定量應當是不同的;否則,就沒有任何東西會被設定為絕對的相等,不是肯定性的與否定性的統一體的對立。差別是作為一種外在的東西出現的,但是這種外在的差別是絕對必然的。較大的定量正如較小的定量一樣具有其中點,由于我們會把較大的定量設定為實在的、普遍的東西,而其中點也就成為實在的重心,而較小定量的中點則已成為理想的、在與實在定量的相反的關系中加以反射的中點。但是,恰恰較大的定量是在這一差別的關系中被揚棄的,因而二者都會被揚棄。18
δ)在這一差別中,較大定量與較小定量是相互關聯的,它們本身是內在地等同的,按照它們的本質,一方像另一方一樣也是定量。它們必定設定自身為這一等同性。作為定量,它們是自身等同的、無差別的和具有慣性的,但這種慣性是反作用于它們的差別的,它們的獨立性、它們的自在存在在這種差別中揚棄自身。慣性作為這種否定性的東西,作為對于獨立性的揚棄,就是重力,就是否定的獨立性,否定的實體性。(6,26)
實體性作為那樣一種無差別的、自身等同的慣性,曾經是天體的本質的東西。它現在變成了它的對立面,即作為揚棄獨立性的獨立性。重力并不是一種無差別的自身等同性,而是一種返身向外的、否定的、有差別的自身等同性,它向有差別的東西將自身設定為獨立的;而定量,即確定的質量,只具有這樣一種被揚棄的、加以反射的獨立性,也就是說,它是有重量的。實體性、物質、獨立性本身就是以這種方式成為一種理想的東西的。
ε)在這一關聯的較大重力與較小重力的對立中,較大重力被設定為普遍的東西,與此相對,較小重力被設定為特殊的東西。前者顯現為能動的東西,即這樣一種東西,它是揚棄差異性的重力;反之,較小重力顯現為特殊的、被動的東西,即這樣一種東西,它是從自身等同性掙脫出來的,并且又返回自身等同性。但是,在差別中設定的質量是分離開的,它不是通過自身分離自己的,它的作為質量的本質對它的分離的存在毫無關聯,或者說,它的本質在它的分離中不是獨立的,并不存在于差別的設定中,這是因為,當自身等同的東西作為僵死的質量出現于與運動相反的一方時,僵死的質量并不是通過自身成為有差別的和無限的,而是這種變成差別的過程對于這種質量來說是一個外在的東西,運動對這種質量來說是一個偶然的東西。19、(6,27)
ε.運動作為與靜止相關的東西以它自身的對立面為前提與條件,正如它轉變為這種前提和條件一樣;或者說,它擁有一個絕對的、對它完全外來的開端,一個源自靜止的開端。運動由此從實在性返回到它的概念,它不再是實在的、在自身中完成的圓周運動,而是圓周運動的抽象,是一個具有開端并終結于靜止的落體運動。
較大的定量顯現為能動的靜止,即運動由以開始的東西;較小的定量則顯現為被動的東西,顯現為只與自身相聯系的東西,或者說,它擁有運動的形態。在這兩個區別開的定量中有一個中點是對外有差別的,在自身之內則是自相等同的自身等同性,即重力,也就是較大定量的形態;較小定量的形態則是另一個中點,它對外是無差別的中點,在自身之內則是有差別的,即運動的無限性。
物體的降落是重力的不同實體性的表現,或者說,是重力的無限性的方面;那種實體性過去在天體運動中是無差別的獨立之物,是光,光的無限性同樣是一種無差別的無限性,它并不是受對立面制約、在對立面中開始并在其中中止的,而是既無開始、也不停止的圓周運動。在這里,無限性是一種受制約的、理想的無限性——直線運動,正如被對設的那樣,實體性是重力,是對否定的實體性的揚棄。但在這方面,取消那種絕對運動或無限性的東西本身過去是一種理想的東西,即空間與時間;在這一運動中被中止的東西現在則是一種獨立之物,一種質量,即否定的統一體與肯定的統一體的統一性。這種東西現在才被設定為被推動的東西,而在天體系統中并不存在被推動的東西。各個天體物體絕不是任何被推動的東西,它們是絕對獨立的運動,與獨立性直接合而為一;只有靜止之物才可能被推動,而在這里,一個靜止之物,即與運動相對立的東西,在它由此與運動{建立起來}的這種關聯中才是一個被推動的東西。(6,28)、20
B(6,29)
作為靜止的能動的質量與作為被推動的非能動的質量是由這樣一個中點聯結起來的,這個中點存在于它們的兩個方面,或者說,存在于它們的重力與運動兩種形態中。這一過程是簡單的聯系,是那些物體的獨立性的簡單揚棄,是落體的線。只有一個物體能動地顯現為本身與落體相關聯,顯現為自身具有絕對的重力,而另一個只顯現為處在落體運動中的物體。但是,實際上二者都是有重力的,因而二者都是能動的,并且兩者都是處在落體運動中的,都是被動的
。重力與落體運動的統一體就是它們的絕對的中點,二者在這個點上是自身等同的。這就是這一絕對的中點出現在這一接觸中的表述。恰恰在能動者對被動者的接觸中,二者的獨立性和規定性被揚棄。這設定了一個一,它在任何時候都存在于雙方分割開的重力之外,并且這個一是作為落體運動,在兩者的這種關系的對面設定起來的;這就是說,在落體運動的情況下直接設定了一種處在這個中點之外的運動,
一種趨于終止的運動,即落體運動,存在于它之外的一個一是為它而存在的。(6,30)
在這一趨于終止的運動中,落體運動與在這個運動之外存在的一的對立又有中點,即有差別的實體性,或重力與作為運動的無限性。靜止的東西的,即能動的重力的形態又具有較大的質量,較小的質量則具有暫時運動的形態。但是,這種{拋物運動}本身已經是直線運動,它的形態在這種關系中也是運動;它是第二級次的運動,一種由運動所確定的運動,或一種在自身自己推動自己的運動,一種曲線運動。曲線運動雖然有開端,也有終結,但根本不返回自身。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