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不見為凈定律:自欺欺人的障眼法
從前,有一個姓張的秀才和一個姓李的秀才在一塊兒喝酒。喝到半醉,兩人抬起杠來了。李秀才說天下萬物水洗為凈,而張秀才卻說眼不見為凈才是真的。兩人爭得面紅耳赤,相持不下,便一起請鄉紳判斷,而且規定誰要是輸了,就把一半財產和妻子輸給對方。結果張秀才輸了。
回家后,張秀才愁眉不展。妻子王氏聽說了這件事,痛哭起來。但王氏很聰明,她隨后想出了一個計策,對張秀才說:“官人,你雖把我輸給他人,但我也要走得像個樣子才好。明天中午你把眾鄉紳請來吃一頓飯吧!”
中午時分,眾鄉紳和李秀才準時赴宴。酒過三巡,王氏從屋里端出一個馬桶放在門口。她往里面倒了三次清水,用長掃帚掃了三遍,又倒入三次熱水,擦了三遍,然后又用清水沖了三遍。
眾鄉紳看了都皺眉頭。王氏卻不慌不忙,又用抹布把馬桶里外擦了個凈,然后帶著馬桶到廚房去了。過了一段時間,張秀才喊道:“娘子上飯吧!”
王氏應聲而來,只見她端著馬桶,放在桌上說:“大家用飯吧!”說完,揭開蓋子,只見里面是熱騰騰的白米飯。滿座的客人你看著我,我看著你,目瞪口呆。李秀才恍然大悟,說:“是我輸了。不是水洗為凈,而是眼不見為凈啊!”
據說,這句俗語從此便傳開了。
這個故事的背后是“眼不見為凈定律”在作怪。所謂“眼不見為凈定律”,是指人們存在一種自我欺騙的行為,或一種自我心理保護的機制,即當人們看到自己難以接受的事物或遇到無法忍受的事件時,一般采取否定、逃避的態度。
眼不見為凈,其實說的是人有一種心理上自我欺騙的習慣。試想,如果王氏沒有把馬桶端上來,讓大家看到,那么大家吃下了馬桶里的米飯,恐怕也不一定發現什么問題,因為馬桶已刷過很多次了。但是只要看到了,就無論如何吃不下去了,就算你告訴他馬桶消過毒了,他也不會吃的。
這是個極端的例子。人經常在衛生方面有一種“心理作用”。你想想我們經常上飯店吃飯,如果在菜里發現一只死蒼蠅,一定會大倒胃口。但是如果沒有發現,蒼蠅對我們就沒什么影響。過去造酒,全憑工人赤腳踩踏發酵的糧食進行攪拌,但人們喝起酒來也是美滋滋的。據說今天有的醬料也是這樣做的。
還有,許多人喜歡吃豬大腸。人們都知道豬大腸的內壁和又臟又臭的豬屎接觸,但是許多人還是愛吃它。就是因為人們沒有親眼看到骯臟的景象。盡管從豬肚子里掏出的豬大腸里面包著豬屎,但是外表光滑干凈,人們就自欺欺人,不認為它不干凈了。
在生活中,常常會聽到有人說:“管它呢,眼不見為凈!”每當聽到這句話的時候,一般都認為講這話的人遇到了什么難辦或煩心的事。對于不好處理或難以接受的事,我們的第一選擇一般都是“眼不見為凈”。只要那些讓我們不快的事不被我們看到,好像那些難辦的或煩心的事就不存在了。還有,往往在自我寬解時,我們也會常常說到這句俗語,時常它也會起到很好的自我安慰的效果。然而,這卻是一種自我欺騙,事實卻沒有半點改變。如果將來你再看到那些事和人時,你將會受到更嚴重的打擊,承受更巨大的痛苦。
所以,對于自己,一時的自我欺騙是可以的,但是經常性的自我欺騙卻是要不得的。與其逃避,不如勇敢地面對。
客觀來講,越是逃避,受到的傷害越大;越早地面對,才會使痛苦減輕到最小。自我欺騙最終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雖然有時會緩解疼痛的程度,但那都是假象,等到清醒的時候疼痛會加倍。像鴕鳥一樣把頭埋進沙子里,敵人也不會放過你,只會讓敵人更輕易抓到你。所以,當壞事發生的時候,當危險面臨的時刻,我們首先要接受現實,沒有什么是不可接受的。
要知道對于任何痛苦,當你真的敢于接受時,它的疼痛度就會降低很多。因為,你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只要你拿出勇氣,敢于面對,那么這世界上就不存在過不去的坎兒。
能獲得成功的人,是敢于面對自己慘淡人生的人、是敢于接受一切打擊磨難的人、是敢于挑戰各種艱難困苦的人。所以,與其不斷地逃避,不如努力去面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