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情感的“桶”為什么裝不滿

°°°°°°°

這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家長都有過讓孩子失望的教育失誤。但真正有害的是情感忽視的父母對成長中的孩子的情感需求一直充耳不聞、視而不見。

撫養孩子成長為一個健康快樂的成人并不需要教育大師和圣人,謝天謝地,更不需要擁有一個心理學博士學位。兒童精神病學家、研究員、作家及精神分析學家唐納德·溫尼科特在貫穿他寫作生涯的40年間始終強調這一點。正如今天我們承認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同等重要,溫尼科特關于母愛的觀察在本質上論證了一點:撫養一個孩子成長為情感健康、可與他人形成健康連接的成人,需要父母給予一定量的情感互動、共情和持續的關注作為燃料。而缺失這種必要的情感連接,孩子也許還會成功,但會感覺自己內心空虛,像缺失了什么必要的東西,他們苦惱而掙扎,卻沒人看得到。

在他的書中,溫尼科特創建了如今眾所周知的術語“足夠好的媽媽”,來描述一個滿足孩子各種需求的稱職的媽媽。“足夠好的”育兒之道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不管在何時,在哪種文化背景下,核心都是需要為人父母者識別出孩子的情感需求以及物質需求,并滿足孩子的需求。大部分父母是足夠好的。跟所有的動物一樣,我們人類會本能地養育后代茁壯成長。但是如果生活環境影響了對子女的撫育,會發生什么呢?或者父母自身不健康,或帶有明顯的人格缺陷呢?

你是被“足夠好的”父母養育成人的嗎?在本章節結尾,你將明白“足夠好的”代表什么,屆時你將能夠找到自己的答案。

首先——

如果正捧著書的你也是為人父母者,并發現你自身符合書中所列的教育失敗的例子,或者經歷過與例子中的孩子同樣的情感體驗(毫無疑問,你對自己也很嚴苛)。那么,請注意以下的警告:

第一

所有的好父母都會偶爾辜負他們的孩子。沒有人是完美的。我們會感覺疲勞、暴躁、有壓力、心煩意亂、無聊、迷惑、冷漠、招架不住,或多多少少做不到完美。這并不能證明我們是情感忽視的父母。情感忽視的父母可以這樣分辨他們自身是否對子女有情感忽視:在重大危機時刻,他們在某些非常重要的地方忽視了自己的孩子,給孩子造成了無法愈合的創傷(急性共情失敗),或者在孩子成長期間,他們長久地對孩子某方面的需求不聽不聞(慢性共情失敗)。這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家長都有過讓孩子失望的教育失誤。但真正有害的是情感忽視的父母對成長中的孩子的情感需求一直充耳不聞、視而不見。

第二

如果你自身曾受到過情感忽視,而且現在也為人父母,那么讀這本書會讓你開始意識到一些通過代際傳遞給你的孩子的情感忽視。如果確實如此,很重要的一點是:你要知道這不是你的錯。因為它是如此無形、隱秘,又極易傳遞給下一代,除非你能非常清楚地知曉它,情感忽視是非常難制止的。現在你讀到這本書了,已經遙遙領先于你的父母了。改變這些模式的機會就在你面前,抓住它。情感忽視的影響是可以被逆轉的。為了自己和你的孩子們,學習如何去逆轉這些教養模式吧。讀下去,但不必內疚

傳統健康父母的行為

依戀理論是理解在健康教育之道中情感重要性的最佳理論。依戀理論描述了我們從嬰兒期開始的,對于安全和連接的情感需要是如何由父母來滿足的。現在研究人類行為的方法已經超越了依戀理論,但大部分方法是受最初的依戀理論提出者、精神科醫生約翰·鮑爾比的啟發的。他對父母與子女之間紐帶的理解是從數千小時的觀察中得來的。他的觀察內容是母親與嬰兒、父母與孩子間的互動。他的結論很簡單,如果父母能夠有效地識別并滿足孩子在嬰兒期的情感需求,一個“安全依戀”就會形成并保持下去。這份依戀是孩子能夠形成積極的自我意象,以及從小到大的良好的總體幸福感的基礎。

通過依戀理論看情感健康,我們發現父母至少要有三個關鍵的情感技能:


(1)父母能感到與孩子有一種情感連接。

(2)父母關注自己的孩子,并視他為一個獨特而獨立的個體,而非自己的延伸、所有物甚至負擔。

(3)基于這份情感連接和對孩子的關注,父母適當地回應孩子的情感需求。


盡管這些技巧聽起來很簡單,但組合起來它們會成為非常強大的工具,可以幫助一個孩子學習如何認識和管理自己的天性,并使孩子建立起安全的情感紐帶,使他擁有健康的情感來獲得快樂的成年生活。簡單地說,當父母關注孩子獨特的情感天性時,他們會撫養出情感上很強大的成人。有些父母靠直覺就能做到這點,但是其他人可以學習這些技巧。不管是哪種情況,孩子都不會經歷情感忽視。

扎克

扎克是一個早熟并格外活躍的三年級學生,家里有三個孩子,他是最小的,生活在一個悠閑并充滿愛的家庭中。最近,他在學校里因為“頂嘴”惹了麻煩。有一天,他帶回一封告狀信,老師在上面這樣描述他的違規行為:“扎克今天很不尊敬人。”他媽媽讓他坐下,問他發生了什么。他帶著一股怒氣告訴她,在休息時間,羅洛老師告訴他不要在手指上玩弄鉛筆,筆尖朝上,搞不好他會“戳中自己的臉”。他皺著眉頭并回嘴說,他只有“把自己彎成這樣(向媽媽演示這個動作)”,對著鉛筆,才會戳到自己的臉,何況他又沒有“那么傻”。結果,羅洛老師沒收了他的鉛筆,把他的名字寫在黑板上,并給他寫了一封告狀信。

在我們描述扎克媽媽的實際回應之前,讓我們看看扎克需要他媽媽什么樣的回應:因為和老師的沖突,他很沮喪,他平時挺喜歡老師的,所以他需要共情;另一方面,他也需要學習,在學校里,他的老師對他有何種期待;最后,最好他媽媽還能注意到(情感上的注意力),扎克最近對“被像嬰兒一樣對待”很敏感,因為他的哥哥和姐姐經常把他扔在一邊,就因為他小。扎克的媽媽需要這些技巧:感受到和孩子之間的連接,關注孩子,適當地回應孩子,才能在這個問題上幫到他。

以下是母親和兒子之間的對話:

母親:“羅洛老師沒有意識到你感到丟臉,因為她竟然會以為你會蠢到用鉛筆扎到你自己的眼睛。但是當老師叫你停止做什么的時候,原因并不重要。你需要停下來。”

扎克:“我知道!我想告訴她這個的,但她不聽!”

母親:“是,我知道別人不讓你說話,你會多沮喪。羅洛老師并不知道你哥哥、姐姐最近不聽你說話的事啊。”

母親的理解讓扎克放松了一點兒:“就是說啊,她弄得我這么沮喪,還拿走了我的鉛筆。”

母親:“你一定很難受。但你想想,羅洛老師的班級人數非常多,她肯定沒辦法像我們這樣交談啊。在學校呢,任何成年人叫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這點很重要。你能試著做到不頂嘴嗎,扎克?”

扎克:“好,媽媽。”

母親:“真棒!如果你按羅洛老師的要求去做的話,你永遠不會有麻煩的。如果你覺得不公平,你可以回家之后跟我們抱怨。這完全可以。但是作為一個學生,尊敬就意味著配合你老師的要求。”

這位母親直覺性的回應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很好的例子,一個溫尼科特所描述的,讓孩子能夠成長為理智、快樂的成年人所需要的健康的、情感上有共鳴的教育方式。她具體做到了哪些呢?


? 首先,她在做出任何反應之前,讓兒子告訴她發生了什么,這樣就建立了與兒子的情感連接,沒有羞辱。

? 然后,她很仔細地傾聽。當她終于開口時,她告訴兒子一條八歲孩子都能理解的規則:“當老師叫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這里扎克的媽媽本能地配合他的認知發展階段,給他提供了一條在學校普遍通用的規則。

? 緊接著,她表示了共情并說出他的感受。(“羅洛老師沒有意識到你感到丟臉……”)聽到媽媽說出了自己的感受,扎克可以向媽媽表達他更多的情緒。(“我知道!我想告訴她這個的,但她不聽!”)

? 隨后,他媽媽又一次明確說出使得扎克對老師表現出無禮的情緒,也正是這種無禮讓他的老師覺得他不尊重師長。(“是,我知道別人不讓你說話,你會多沮喪。”)

? 扎克感受到了媽媽的理解,自己也用了這個詞。(“就是說啊,她弄得我這么沮喪,還拿走了我的鉛筆。”)

? 但媽媽還沒有說完。在整個對話中,她表示她和扎克的老師對扎克的行為有著不同的看法,向扎克表示理解,與他感同身受。然而,她不能到這就結束,因為扎克如果不改頂嘴的習慣(很可能是因為有哥哥、姐姐),還會在學校惹麻煩,除非他能改正這點。所以媽媽說“在學校呢,任何成年人叫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這點很重要”。

? 最后,她還教導兒子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并為今后管教他爭強好勝的天性做好準備,問他“你能試著做到不頂嘴嗎,扎克?”


這段對話看似簡單,扎克的媽媽卻避免了為一點小錯而羞辱他,又說出了他的感受,同時還教會了扎克如何處理自己的感受。她在情感上支持他,教給他一個社交規則,并讓他自己承諾會遵守這個規則。此外,再有類似的情況發生時(扎克頂嘴),她也會根據扎克在教室所面對的困難處境調整她的建議和行動。

請記住扎克,我還會用他舉更多例子,幫助描述健康教養和情感忽視型教養的區別。

以下是另一個例子:

凱瑟琳

通常有害的情感忽視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是非常微妙的,也許它每天都在發揮作用,但幾乎無法觀測到,它經常戴著體貼甚至放縱的面具。

凱瑟琳是一位成功的年輕女士,剛剛結婚不久,是一家規模不大的初創高科技公司的行政助理,薪資很高。她說服了丈夫在她父母所在的鎮上買了一座房子。盡管她知道,正如她在心理咨詢過程中透露的,她媽媽經常讓她抓狂。她為自己的決定感到迷惑。她認識到她媽媽需要她的很多關注,并且不管她給予媽媽多少關注,她還是會感到愧疚。就在她開始心理咨詢時,在她的成功與幸福(新家、剛結婚的丈夫、很好的工作)達到頂點時,凱瑟琳感到莫名的抑郁。而正因為“沒有原因”,她對這種感覺感到羞愧和困惑。以下的例子可以非常好地解釋情感忽視是如何隱藏在我們的生活中的,它不存在于發生的事情中,恰恰相反,它存在于不曾發生的事情中。

時光倒流25年,5歲的凱瑟琳正坐在海岸邊,快樂地和爸爸搭建沙灘城堡。她是一對成功的年輕夫妻的獨生女,一家住在照原樣復建的新英格蘭式房屋里,人們經常告訴她,她擁有這一切是多么的幸運。爸爸是工程師,媽媽回到學校當了一名小學老師。在異國旅行,學習各地細致的禮儀是凱瑟琳生活的一部分。凱瑟琳的媽媽是一個優秀的裁縫,常給她做衣服。她們經常穿著親子套裝,花費大量的時間在一起。但此時此刻,在度假中,她離開了媽媽身邊的沙灘椅。為什么?因為爸爸邀請她去一起玩耍。她有一個少見而又愉快的機會和爸爸一起做些特別的事。他們在挖沙坑,收集沙子,堆砌他們的沙灘城堡的第一層。

媽媽看了會兒書,從她的沙灘椅上抬起頭,嚴厲地說:玩夠沙子了吧,凱瑟琳。你爸爸難得的休息日,可不想跟你玩一整天!過來這邊,我給你讀書。”爸爸和女兒坐在沙坑旁,抬起頭,停下了手里的塑料鏟子。靜默了一會兒,爸爸站了起來,拍掉了膝蓋上的沙子,就像他也必須服從一樣。凱瑟琳為不能繼續玩感到難過,同時也覺得自己自私。媽媽把他們照顧得很好,她不該只顧自己跟爸爸一起玩。她順從地回到媽媽身邊,坐到那個小一點的沙灘椅上。媽媽開始給她讀書。須臾間,凱瑟琳的失望已被遺忘。

在我們的咨詢中,凱瑟琳是在解釋和父親的疏遠關系時提起這段往事的。但當她說到爸爸站起身、拍掉膝蓋上的沙子的時候,她的眼中噙滿淚水。“我不知道為什么這個景象讓我感到如此的悲傷。”她說道。我讓她集中注意力在她的悲傷中,并想想她的爸爸媽媽那一天可以做些什么不一樣的事。就在那一刻,凱瑟琳才開始明白父母都經常辜負她。要想到她期望怎樣不同的一天一點兒也不難。她只是希望能夠繼續和爸爸挖那個沙坑而已。

如果她媽媽與凱瑟琳共情的話:


他們玩的時候,媽媽放下手中的書,坐在沙灘椅上朝他們微笑:“哇,你們挖了好大一個坑,想不想看看我怎么搭一個沙灘城堡?”


或者

如果她爸爸與凱瑟琳共情的話:


他們玩的時候,媽媽放下手中的書,坐在沙灘椅上朝他們嚴厲地說:“玩夠沙子了吧,凱瑟琳。你爸爸難得的休息日,可不想跟你玩一整天!過來這邊,我給你讀書。”爸爸和女兒都抬起頭,靜默了一會兒。爸爸大聲笑起來,看著媽媽,又看了看凱瑟琳:“開什么玩笑?我哪兒也不想去,我就想和我的乖女兒在這沙灘上玩!要來幫我們挖坑嗎,瑪格瑞塔?”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兩個“修正版”都是非常普通的、自然的教養技巧。像這樣的對話隨處可見。但是如果孩子不能確信自己對父母是重要的,如果孩子經常因為自己對父母關注的需要而感到羞愧,她將會成長為一個忽視自己情感需求的人。值得慶幸的是,長大后的凱瑟琳意識到自己對媽媽的憤怒是事出有因的。她清楚地看到,這么多年的母女關系中,她的媽媽都沒能夠與自己共情。自從凱瑟琳認識到她的憤怒是合情合理的,她也不再為此而愧疚。她意識到她可以不再處處迎合媽媽,而真正為自己和丈夫考慮。同時,一扇嶄新的門也向凱瑟琳敞開,她開始理解她媽媽的不足,她可以嘗試修復她們的關系。

凱瑟琳的情況中有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凱瑟琳的父母其實并沒有多大的教養失誤。他們的“過錯”是如此微細,他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會傷害到自己的女兒。事實上,他們可能只是在重復自己兒時經歷過的模式而已。這也是情感忽視的危害所在:非常好的人,愛自己的孩子,一心一意為孩子著想,卻意外地、無意識地把有害的相處模式傳遞給自己的女兒。在這本書中,我的目標不是怪罪父母。一切只是為了理解我們的父母,理解他們是如何影響我們的。

現在你對健康的教育與情感忽視的教育的區別多少有點了解了,接下來我們看看具體的情感忽視型的父母都是什么樣的。當你讀這章的時候,試試你是否能夠從中認出你的父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东县| 永昌县| 无锡市| 沙坪坝区| 九台市| 珠海市| 玉田县| 都昌县| 开封市| 崇阳县| 资阳市| 永宁县| 昌江| 淮安市| 象州县| 綦江县| 海盐县| 额济纳旗| 温州市| 灵石县| 曲松县| 南部县| 微博| 巩留县| 旌德县| 中超| 恩施市| 佳木斯市| 宣武区| 闽侯县| 壤塘县| 锡林郭勒盟| 宾阳县| 长岭县| 共和县| 安庆市| 恭城| 班玛县| 泊头市| 高州市| 仁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