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一則這樣的統計:在大學宿舍中,百分之四十左右的人,感覺不到快樂;百分之三十左右的人,不喜歡宿舍的環境。我不確定這個調查數據是否屬實,但確實反映了當今人際關系緊張的現狀??吹竭@個消息后,我覺得如何處理好人際關系不僅是大學,也是人生的必修課。試想:大學四年,應該是一個人成長中最燦爛的青春年華,是一個人學習、讀書、成長和積累人脈的一個好機會,如果同學關系處理得不好,這個大學怎么過得充實、快樂和有意義呢?更有甚者,這幾年由于大學生宿舍關系緊張而引起的暴力事件時有發生,這更需要引起我們的關注了。人生活在社會關系之中,如何處理好人際關系是人類面臨的永恒問題。在某種程度上,一個人如果不懂得如何與人合作,不僅很難做成一番事業,而且還會由于人際的沖突帶來無盡的煩惱和心靈折磨。前一段時間,在看網友關于宿舍關系的評價時,有一個網友這樣留言:想當初,年輕氣盛,同學之間難免會有沖動和沖突,看到現在一系列發生在宿舍中的惡性暴力事件,真是應該感謝舍友的不殺之恩。這看似戲謔的背后,卻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深思。因此,如何正確看待人與人的關系,如何處理好人與人的關系,成為今天我們都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問題。
在處理人與人的關系時,西方社會有一個流行語,稱之為“零和游戲”。這種觀點認為,這個世界的資源有限,一個人得到的利益,一定是對另一個人利益的剝奪。最終一個人的成功是建立在對別人的占有之上,而社會的總資源和總機會并沒有增加。對于“零和游戲”,也可以用中國的另外一個詞語形容:“你死我活”,或者稱之為“魚死網破”。事實果然如此嗎?如果現實果真如此,我們就沒有理由指責自私;如果這是錯誤的認識,我們更應該把真相說出來,以正視聽。
這個世界上物與物的關系,人與世界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并不是所謂的“零和游戲”,更不是“你死我活”,這是非常狹隘和錯誤的觀念,不僅嚴重背離了世界的真實,還會引發很多沖突。更嚴重的是,在引發很多沖突的時候,這種錯誤的理論還賦予了沖突的合法性和正當性:既然這個世界的本來狀態就是“你死我活”,那么,為了我活得好,必須對別人進行征服和掠奪,這就是西方社會流行的“叢林法則”。在這種錯誤理論的指導下,一個民族征服和掠奪其他民族,不但不負道義上的責任,而且還會振振有詞:弱者就應該被欺負!這是非常可怕的一種荒謬學說,必須予以糾正。而且,一個人的認知和價值觀如果是錯誤的,就會引發錯誤的行為??梢哉f,價值觀的扭曲,勢必會帶來行為的扭曲。2013年春天,復旦大學的一個研究生,竟然被同學下毒藥死,不管其中的原因如何,價值觀的扭曲無疑是重要原因。因此,我們一定要樹立正確的認知方式和價值立場。
宇宙萬物,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中國的典籍早已經做出了很好的概括——道并行不悖,萬物并育而不相害。(《中庸》)也就是說,宇宙萬物的關系,不是你死我活的惡性競爭,而是彼此相育和滋生的關系。一個事物是另一個事物存在的條件,各個事物之間相互支持、相互作用,形成一個密切聯系的整體;世界各事物之間,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對于一個事物而言,他者的存在不僅不是這個事物的障礙,相反,還是這個事物之所以存在的理由。比如,在一個沙漠地帶,偶爾也會出現一個綠葉植物,很多小動物也會借助這個植物生存和繁殖。在這個小生物鏈中,植物給小生命提供生存的場地,同時,小生物的糞便等,也為植物的成長提供了營養,這就是他們之間的相互滋生關系。再比如國家與國家的關系,很多人以為國家之間的關系是“你死我活”,這又是大錯特錯。在全球化時代,國與國的關系,是一損俱損,一榮俱榮。比如中美、中日等國家,往往是對方發展得好,也會給自己提供更多的機會;反之,如果一個國家侵略其他國家,也一定會最終傷害自己。日本在20世紀發動侵略世界的戰爭,企圖將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對其他國家的掠奪和占領上,最終導致自己現代化的成果毀于一旦。日本的軍國主義者,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從害人開始,最終害己。人與人之間更是如此,朋友們發展好了,對自己只有好處。舉一個例子:如果一個學校的宿舍有六個人,其中五個同學都成了企業家,那么,剩下的這個同學會有多少機會?反之,如果我們的同學和朋友都窮困潦倒,那么,當我們真正需要人幫助的時候,誰來幫助?因此,這個世界,別人好,自己才好;而不是別人都不好,自己才好。比如,有的人喜歡給別人添堵,結果呢?自己心情也不愉快,甚至可能引發激烈的沖突,導致不可控的結果。反過來,如果一個人能夠善待別人,與人友善,盡可能成全別人,最終也會因為這種對別人的善意而讓自己受益。這就是“敬人者人恒敬之”的道理。
在宇宙萬物的關系中,即便是看似嚴重沖突的雙方,也是密切關聯的。比如,獅子和羚羊??此贫呤恰澳闼牢一睢钡年P系,其實并不然。獅子的存在,使得羚羊不斷地進化,不斷地提升生存能力,最終使得羚羊群體生機勃勃。反之,如果羚羊沒有了對手,最終會引發群體的災難。澳大利亞的兔子就因為缺少天敵而導致嚴重泛濫,最終由于數量過于膨脹而走向自我毀滅。所以,大家在看待世界的時候,一定要領會萬物之間的依存關系、滋生關系,而不要只看到沖突和爭奪。一個人只有真正明白了這種相育和滋生的關系,才能懂得成全別人就是成全自己的道理。這種認知不僅對個人的成長有利,也有助于社會的和諧和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自然絕不是征服的關系,相反,愛護自然就是愛護人類自己;對于朋友,幫助朋友,就是幫助自己;對于社會,奉獻社會,最終自己受益等,無不是這種關系。
有一個企業負責人問我:請問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好的管理者和企業家?我告訴他:很簡單。你作為企業的負責人,一定要讓客戶滿意,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真誠地對待每一個客戶,并盡可能對每一個客戶負責,這是企業的天職。還要對你的員工負責,通過好的制度建設和激勵機制,讓每一個員工看到希望,心情舒暢地工作,并能感受到公平正義。同時,你作為分公司的領導,不僅對你負責的企業長久發展負責,還要對總公司負責,正確執行領導的意圖,讓領導放心和滿意。最后他問我:沒有了?我說沒有了。他又問:我呢?我告訴他:當客戶滿意,員工滿意,領導滿意的時候,你的目的就實現了。他非常聰明,告訴我:我懂了。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心中就懂得真正尊重別人,當別人都好的時候,自己就好了。在家庭里,父母高興,妻子高興,孩子高興,自己就好了;在單位里,領導高興,同事高興,客戶高興,自己就好了;在朋友中,朋友們滿意,自己就好了。對于國家領導人而言,當每一個公民都滿意和幸福的時候,領導人就好了。所以,成全別人,就是成全自己?!独献印芬舱f:圣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這句話意思是,一個真正的圣人,并沒有自己的利益訴求,而是一切以人們的愿望為自己的愿望。這是實實在在的大智慧。試想:如果一個領導人,處處想著自己,處處與民爭利,最終導致民怨沸騰,人民苦不堪言,最終引發社會動亂,當曾經的榮耀一去不復返,甚至走上斷頭臺的時候,是否會懂得“成全別人就是成全自己”的道理呢?孔子曾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誠哉斯言!
曾經有一個飽經風霜的創業者和我聊天,談及他的過去種種,可謂無盡的感嘆。話畢希望我送他幾句話,我很坦白地告訴他:你和商業伙伴為了利益爭來爭去,最終彼此心力交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今后應該吸取教訓,任何時候與人合作,都要有共贏的思維,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不要僅僅考慮自己的利益,一定也要充分考慮別人的利益。有的時候,失去恰恰就是得到;反之,有些時候,看似自己得到了,卻恰恰是失去了。一個尊重別人利益的人,最終也能得到自己的利益;反之,一個處處希望自己獨吞利益的人,最終害人害己。成全別人,就是成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