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漢川傷痛

  • 姜夔傳
  • 問夔
  • 10202字
  • 2019-03-25 10:12:17

姜夔在淳熙十三年丙午歲七月二十二日,從長沙湘江乘船岀發,走湘陰,穿岳陽,進長江,過洪湖,在一個西風吹動樹枝的早上到達漢陽碼頭。

姜夔離開船,上得碼頭來,見人來人往,西邊不遠處有一官船,官船碼頭上有乘花轎奪人眼球。紅紅的大轎,寶蓋花頂,雕窗漆門,門上貼有喜字,綢鍛披身,鮮花插四角。轎旁有四個身穿同樣的紅衣雄壯轎夫和樂隊。碼頭上、跳板上、船沿邊都站滿了士兵。一看便知是軍隊中官家的迎親隊伍,在碼頭上等候新娘。

姜夔駐足看了不大一會,果從官船上走下一新娘,頭上蒙紅蓋頭,紅紅的衣裙,紅紅的籠鞋,黑黑的長發落腰間,身姿縹緲,步態輕盈。

姜夔見此新娘裝扮,好象想起了什么,是不是她?沉思片刻時,一陣風刮到,新娘的蓋頭被風吹走。新娘一側身準備到水中撈蓋頭,這一瞬間,姜夔看清了新娘的面容,紅唇小咀,柳眉大眼,鼻高耳寬。姜夔認定這個新娘就是他日夜思念的合肥戀人之一王家妹。

姜夔又返下自己上船的跳板上,撈起紅蓋頭后追向官家碼頭。

姜夔追過去被士兵攔在圍觀人群中。姜夔沖岀人群高聲大喊了數聲“家妹”,轎內無動靜。他幾次沖入士兵中,都被攔了回來,因用力過了點,還被士兵踢了一腳。他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戀人——王家妹,乘上花轎被人抬走了。

姜夔追了數里路,見隊伍進入驛站內,自己無法進入方罷。

姜夔心中產生不快!“王家妹嫁人是我的錯,這么多年沒去娶,可為什么見了面不相認,喊你不理踩呢?難道世上有長的一樣的人?難道真如大嫂所說“無情”?”姜夔越想越不明白,他邊想邊一步輕一步重的往漢川走去。

姜夔不知是怎么進了姐姐詩含的家門。

“舅舅!爹!娘!舅舅來了!”李安首先發現姜夔的到來。一邊與姜夔招呼,一邊上前接過姜夔所帶的行李。這時姜夔的姐夫李浩與小外甥李寶也跑出來迎接。姜夔抱起小外甥對李浩叫了聲“姐夫!”就又問小外甥:“娘呢!”

李寶說:“娘病了好久!”

“娘病了,在那里?”

“在東房床上!”

“是誰來了?”姜詩含從東前房里發出低弱的聲音。

“姐姐!是我!”姜夔邊答應邊往姐姐床前走去,李安拿著姜夔的行李往后東廂房走去,這是姜夔以往常睡的房間,李浩也跟著姜夔進前東房了。

姜詩含對李浩說:“你去生火煮飯!我和夔弟說說話!”她移動了一下身體,坐了起來,好象病好了許多,語調是那么和緩與輕柔。然后又對李寶說:“你下來,不要累壞了舅舅!”最后對姜夔說:“夔弟!十年不見,你終于來了!這不是作夢吧?”說話聲與淚水流淌聲同時發出。

“姐姐!”

“娘身體好嗎?哥怎樣?”

“姐!你怎樣這么瘦了?”姜夔沒回答詩含的提問而問姐。

詩含沒回答姜夔的提問,而急切的問:“告訴我,娘與哥怎樣了?”

姜夔告訴姐姐說:“娘在我上次趕回去鄉試,又沒中后就病了,在床上躺了不到十天就走了。”

“娘走了?怎么不告訴我?”

“娘說的,不要告訴你,怕你傷心!”

“娘總是為兒女著想!”詩含點了點頭說著,眼角邊兩行淚珠又滾了下來。隨后又說:“都是爹的過錯!若他不走得那么突然,我們一家該是幸福的;若不把我丟在外地,我也會在娘身邊盡點孝心!娘埋在何處?”

“在白兔嶺,與爹同葬一處!”

“哥呢?”

“還好,哥嫂都好。”

“你的婚姻呢?”詩含咳嗽了幾聲。

“娘走后,哥就逼我結婚,與李水花成婚后,她也會生,八年生了四個兒子。”

“都多大了?都叫什么名字?”詩含有些激動了。

“大的七歲,老二六歲,老三四歲,老四三歲。叫廩、廓、廊、廂。”

詩含又點了點頭說:“好!我有這么多侄兒!”

“舅舅,吃飯了!”李安來叫姜夔。

詩含對姜夔說:“你去吧!”

姜夔說:“姐,你呢!”

詩含說:“我就起來!”

不一會詩含來到大廳堂,李浩說:“夔弟來了,你的病也好了!”

李安從廚房端飯進大堂,見詩含來到大堂說:“娘,你起來了?是舅舅治好了你的病。”一陣歡喜,腳下生風,很快幫全家人和舅舅裝完了飯,大家圍著大八仙桌高高興興吃著晚歺。

姜夔的姐姐家因姐姐病重臥床數日而氣氛沉悶,大人不愛說話了,小孩臉上也難見到笑容了。姜夔的到來,如給姐姐帶來了一貼靈丹妙藥,讓姐姐精神馬上好了起來,給這個家帶來了清新空氣與活力。第二天就更熱鬧了,姜夔在漢陽的好友來漢川看望姜夔。

“你們怎么知道我來漢川了?”姜夔首先發問。

“你的名氣太大了!”鄭次皋說。

“你敢取笑我!”姜夔說。

“漢陽傳遍全城,姜少爺瘋狂追花轎,十里不放!聽說挨士兵的打了!”姚剛中說。

“不是取笑啦!”蔡武伯說。

姜夔臉紅了,大家也笑了!

“那個我沒聽說,倒是聽說“一曲《揚州慢》把岳陽樓壓倒了,還擠死了聽眾!”。辛克清說。

“那有?”姜夔說。

“這可不是編的!不僅漢陽城傳響了,武昌城也傳開了。武昌牛縣令多次找到我,問我“認識姜夔嗎?”我問他什么亊?他說““安遠樓”要建成,想請姜夔寫一個《建樓記》什么的。”我回答他說“我的朋友與姜夔可熟!”他說“幫我請一下如何?”我跟他說“一定!”這不,昨晚他聽說你來漢川了,又找我,讓我務必請到!今天我就找來了這么幾個人!”劉去非說。

“他是我們幾個人的好朋友劉去非!武昌人,在武昌縣衙任秘書職。”辛克清說。

姜夔認為人家盛情之請,又是朋友之言,馬上答應:“那明天就去!”

“不行!”在一旁的外甥李安說。

“有什么亊嗎?”姜夔說。

“明天九真湖開湖,我們要去捕魚、摘蓮、采菱!”李安說。

“不急!“安遠樓”在加緊施工,趕在十一月二十日前完工。二十日至二十六日七天大慶。我話帶到了,你答應了,給了我面子!很是夠朋友!俊工之日必來請!”劉去非說。

“什么大慶?”姜夔問。

“今年要慶的亊多呢?”劉去非說。

“到底什么亊?”姜夔問。

“國家幾件大亊,如“紹興和議”紀念等,到時我一一講給你聽!”劉去非說。

姜夔點了點頭說:“國恥之殤不為慶!但我一定會去!”姜夔說完又覺得有些不妥,心里盤算了一下:蕭叔的吳興

之約在春季,是來得及的,多陪陪姐姐也可以。不知下一次見到姐姐在何年?于是也只是心頭有一瞬間遲疑,而未表達出來。

“到時我們一起去玩玩!”蔡武伯說。

“那好!讓牛縣令準備一桌吧!”劉去非說。

“今天不說這個!讓夔兄說說他這十來年怎么過的?”姚剛中說。

“特別是象昨天那樣“十里追花轎”的風流韻亊不要放過呀!”鄭次皋說。

姜夔本想解釋一下合肥艷遇之亊,又怕說不清楚就又怕被傳得更不清楚了。正在沉思著怎么向這幾個朋友“匯報”時,辛克清先開口了:“就講一下怎么把“忘掉佐時,完成夔職”的吧!”

“佐時還真忘了,可夔職也沒完成。登上衡山還真認為“夔職”有必要去履行。”姜夔說。

“那你具體做了什么?”辛克清了解姜夔,總是替姜夔解圍,還又總是會用話語激發姜夔。

“在鄱陽完成了《續書譜》初稿,《絳貼平》完成了前十卷。在長沙完成了《詩說》初稿。并……”姜夔想說結婚生子之亊,沒等姜夔說完,辛克清就說:“快把這些拿給大家看看!”

姜夔去后房行禮中拿來了《續書譜》、《絳貼平》、《詩說》草稿。辛克清接過《詩說》,姚剛中拿到《續書譜》,劉去非搶走《絳貼平》,幾個人爭相傳看。這個說:““語貴含蓄。”精準!”那個說:““瀟灑縱橫,何拘平正!”妙!”

一會這個點頭嘆道:““長短合宜!”斯為其美!”那個又驚喜高聲說:““熟習兼通,心手相應”、“盼顧精神”是其善!”

“盡善盡美見書法!”姜夔說。

““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之理在你手上改變了!我也認為文與字的好壞和人的品德無關緊要。”辛克清說。

“時而人的興致高、情緒好時,字、文會好些又怎么解釋?”姚剛中說。

“這正合夔兄之理!人的品行好壞不是決定字、文好壞的根本。情緒好、興致高,那也還要看字、文是否美與善!”劉去非說。

“《絳貼》之亂,是書家都明知之亊,就是不敢觸及。夔兄之評,可謂立千秋之功了!”

李浩來到大院與大家點頭示意打招呼并發話:“吃飯了!”

姜夔在漢川山村過了一秋,經常與外甥李安上山捕兔,下湖采菱。有過歷險、有過驚奇、有過相思。如姜夔在《昔游詩》中記述,“天寒白馬渡”,“萬里風奔奔”,“吹馬馬欲倒,吹笠任飛翻。”“大燄燒乾坤”,“此行值三厄,幸得軀命存”。姜夔在《浣溪沙》詞中留下了一名句,“銷魂都在夕陽中”。他把這一時段的境況都置于詩詞之中,詞序中“憑虛悵望”四字,可以概括他這時的心態。待到十一月二十日,劉去非拿牛縣令請諫來漢川,請姜夔去武昌賀“安遠樓”成。于是,姜夔與漢陽好友一行赴武昌。

武昌是古城,吳主孫權在江夏山東北筑夏口城。孫權為實現“以武治國而昌”,筑城為守,武昌古城,依山傍江,開勢明遠,憑墉藉險,高觀枕流,實為一座形勢險要的軍事堡壘,周圍僅二三里,為土石所筑。

牛縣令為彰顯白己對朝廷“忠”之舉,在江夏山嶺軍營內建“安遠樓”,寓意社會“平安永遠”。樓成之時適逢“國恥六十年”、“紹興和議四十五年”、“高宗八十歲”、“孝宗六十歲”四亊之年。朝廷早己下文“恩賜歡宴慶典七天,犒賞群臣將士。”

國恥六十年:是指靖康之恥。1127年,來自北方的女真族攻占當時北宋帝國的首都汴京,指中國歷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發生于北宋皇帝宋欽宗靖康年間,金軍攻破東京,在城內搜刮數日,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并擄走北宋徽宗,欽宗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貴卿等數千人北去。幾乎所有皇族、后妃、官吏及超過十萬首都平民受到傷亡的重大戰爭災難。由于事年發生于宋欽宗靖康年間而得名。

靖康之變導致北宋的滅亡,深沉刺痛漢人的內心,南宋大將岳飛在《滿江紅》中提到:“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紹興和議四十五年: 1141年二月,金熙宗對南宋示好,將死去的宋徽宗追封為天水郡王,將在押的宋欽宗封為天水郡公。

第一:提高了級別,原來封徽宗為二品昏德公,追封為王,升為一品;原來封欽宗為三品重昏侯,現封為升為二品。

第二:是去掉了原封號中的污侮含義。

第三:是以趙姓天水族望之郡作為封號,以示尊重。

同時,在宋軍中最強大的岳家軍根本未參戰的情況下,完顏宗弼的金國最精銳的部隊又在淮西柘皋先敗于張俊部下楊沂中和劉锜的聯軍,后來雖然因為張俊搶功調走劉锜,完顏宗弼在濠州勝宋軍中最弱的張俊一軍,但由于韓世忠軍和岳家軍趕到,完顏宗弼不得不退軍北上。

至此,南宋可戰而不戰。為了徹底求和,四月下旬南宋朝廷解除了岳飛、韓世忠、劉锜、楊沂中等大將的兵權,為《紹興和議》做好了準備。十月,南宋派魏良臣赴金,提出要議和。十一月,金國派蕭毅、邢具瞻為審議使,隨魏良臣回南宋,提出議和條件。此時趙構生母韋氏托人將一封信送到趙構手里。“洪皓在燕,求得(韋)后書,遣李微持歸。帝大喜曰:‘遣使百輩,不如一書。’遂加(李)微官。金人遣蕭毅、邢具瞻來議和,帝曰:‘朕有天下,而養不及親。徽宗無及矣!今立誓信,當明言歸我(韋)太后,朕不恥和。不然,朕不憚用兵。’(蕭)毅等還,帝又語之曰:‘(韋)太后果還,自當謹守誓約。如其未也,雖有誓約,徒為虛文。’”當月,《紹興和議》最后的書面內容即達成。

紹興和議基本內容:

①宋向金稱臣,金冊宋康王趙構為皇帝。

②劃定疆界,東以淮河中流為界,西以大散關為界,以南屬宋,以北屬金。宋割唐、鄧二州及商、秦二州之大半予金。

③宋每年向金納貢銀、絹各25萬兩、匹,自紹興十二年開始,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納。紹興和議確定了宋金之間政治上的不平等關系,結束了長達10余年的戰爭狀態,

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

高宗八十歲:宋高宗趙構1107年6月12日岀生字德基,

南宋第一代皇帝。年號先后為建炎、紹興。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宋欽宗趙桓之弟。

靖康元年正月,金兵圍汴京,邀親王宰臣議和軍中,欽宗命其出使,趙構成功出使,不辱使命。后為河北兵馬大元帥,有士卒萬人。次年,汴京城破,徽欽二帝被俘北去,皇室男女老幼盡被虜走,北宋王朝滅亡。構在外組織勤王兵馬,于南京即皇帝位,是為高宗。改元建炎,史稱南宋。

建炎元年,宋高宗趙構南逃揚州,金人于次年兵鋒指向揚州。三年,自揚州至鎮江,再至杭州,又北上建康府致書金人,表示愿意削去宋朝國號稱臣。金人拒絕高宗投降,再次南進,“搜山檢海捉趙構”。高宗則自建康而鎮江、杭州、越州、明州、定海,直至乘船逃入大海。金人也入海追擊,因遇大風雨且金軍不擅長水戰,只得作罷。

建炎三年十二月,金人犯越州,安撫使李鄴開城投降,衛士唐琦袖巨石襲擊金將琶八未克,被殺死。次年四月,金兀術率軍擄掠杭州北返,高宗才從溫州再度回到越州。六月,要侍從、臺諫、諸將計議駐蹕事宜,并仿“唐幸梁州故事,升州為府,冠以紀元”,建炎四年以后改元“紹興元年”,于當年十月升越州為紹興府,是為紹興地名的由來。在越期間,先后蠲免紹興府三縣湖田米,蠲兩浙夏稅、和買細絹、絲綿,減閩中上供銀三分之一,釋流以下囚,復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等。至紹興二年正月初十離越州至臨安,前后在紹興府計一年零八個月。

淳熙十四年舊歷十月死于德壽殿,淳熙十六年三月,葬于會稽攢宮之永思陵,謚圣神武文憲孝皇帝,廟號高宗。紹熙二年,增謚為受命中興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著有《翰墨志》。

孝宗六十歲:宋孝宗趙昚生于1127年11月27日。孝宗趙昚是宋太祖的七世孫,趙德芳的后人。高宗在揚州逃跑時因為受到了驚嚇,而失去了生育能力。唯一的獨子又在苗劉之變后死去。而英宗系的后人,在靖康之變后基本被金一網打盡,全都押往北方。最主要的是,出使金國的使臣回來后說,金太宗長得酷似宋太祖,傳說太祖要回來奪皇位。于是高宗說,太祖大公無私,有子卻將皇位傳給弟弟,其后人衰微,朕準備將皇位傳給太祖的后人。于是從太祖的后人中選拔,最后只剩下一胖一瘦兩個小孩。高宗開始中意胖小孩,兩個孩子在宮中站著,突然來了一只貓,瘦孩沒動,胖孩子卻伸腳去踢貓。這件事,讓高宗對胖孩子好感頓消,讓兩個小孩都留了下來,胖小孩名叫趙琢,而瘦小孩,便是趙昚。

留在宮中的趙昚,從小就接受了最好的教育,長大后封公,后來被進封為郡王。這位天資聰明的準皇儲卻和權臣秦檜關系很僵。主要是趙昚比較厭惡秦的屈辱求和。而秦也顧忌趙昚能力太強。趙昚的生父病故,秦檜于是上奏要求趙昚守制3年,因為趙昚的皇太子身份并未確定,所以這個要求并不過分。但秦是想借機免去他的皇儲身份。但高宗顯然不為秦所動,守孝期滿,趙昚就繼續回宮。后來,秦檜病重,是趙昚及時得到消息,通知了高宗,高宗親自去相府探視,粉碎了秦和他的爪牙準備讓秦檜兒子秦禧當宰相的企圖。

趙昚被養在宮中將盡20年,卻一直未被確定太子的名份。主要原因有三。首先就是高宗還是抱有幻想,想自己爭取再生個兒子出來。其次秦檜的強烈反對。再次是高宗的生母韋太后不喜歡趙昚,而喜歡另一個養育在宮中的趙琢。直到韋太后死去。高宗使出了最后一招,給兩位準繼承人每人送去美女10名,過了一陣又把她們召回。經過檢查,發現給趙琢的那10個都已經不是處女,而給趙昚的那10個依舊都是完璧于是,確立了趙昚的皇太子地位。

兩年后,金海陵王南侵,高宗又準備下海逃命,皇太子趙昚上書,要求自己率兵迎敵。事先不知情的史浩知道后大驚,知道趙昚犯了大忌,趕快讓皇太子上書謝罪,并要求隨皇帝一起出征。金兵退走后。高宗決定禪位給趙昚,自己退居太上皇。

36歲的孝宗即位后,頗有番作為,他給岳飛平反,又將秦檜時期制造的冤假錯案,全部予以昭雪。重用主戰派,重新拜張浚為相。并且整頓吏治,重用主戰派,積極備戰。在軍事上,1:嚴肅軍紀2:培養軍事人才3:提高軍隊戰斗力在孝宗派遣使者,想通過外交努力收回河南地,改變不平等地位失敗后。孝宗在經過和主和派的激烈斗爭后,決定北伐。張浚坐鎮揚州。20多年前的張浚也是負責對金作戰的全局籌劃工作,當時他手下的將領有岳飛,韓世忠,劉琦這樣的名將。而20多年后,當年意氣風發的張浚也老了,手下的將領也只有李顯忠和鄒宏淵了。宋軍初戰告捷,收復了靈州和宿州。但金國很快在河南調集了兵力,反攻。因為李、鄒不和,宿州失守,接著宋軍又在符離潰敗,北伐失敗。主和派看到戰爭失敗,又重開求和論調,于是主和派開始占上風。主戰派不甘妥協,堅決作戰。孝宗試探了金國的議和條件,覺得太苛刻,不能接受。但此時,宋在北伐失敗后,已無力再打下去了。金又乘機繼續進攻宋,宋岌岌可危。最后,孝宗答應了金國稍做退讓的議和條件,就是將完顏亮入侵后,宋收復的唐,鄧,海,泗四州還給金國。改宋對金稱臣為叔侄之國,將歲貢改為歲幣,數量比以前減少20萬。將秦,商二州的土地割讓給金。

此時的南宋,內部問題多多,士風日下。官俸和軍費占了國家大量的財政收入。于是政府加重稅,又使農民造反。一批支持孝宗恢復的老臣相繼去世,又使其輔弼無人。而且他的生母,皇后,太子都相繼謝世,家庭生活也不幸福。孝宗雖然被迫向金屈服,但無時無刻不想著恢復。但張浚,陳康伯死后,卻沒有符合孝宗自己意圖的人當宰相。最后選用了陳俊卿和虞允文,但他倆雖然都是主戰派但卻不和。最后陳去職。而且孝宗重用自己當皇子的舊人,龍大淵和曾覿。遭到大臣們的反對,這兩個小人,以善于察言觀色,討得皇帝歡心,人品都不佳。最后孝宗被迫,把他倆外放出去。

孝宗為了恢復,首先從整頓內政入手,安定民心,改變以往賑災方式,就是社倉法。又改變鹽鈔,將官府拖欠鹽商的錢還給鹽商,又放寬了鹽的專賣。孝宗又取消了很多加耗。大力削減冗官,又嚴格控制萌補任子,以前不加考核的官員兒子即可當官的情況沒有了。對官吏還經常考察實際才能,不合格的都予以革職。改革財政,增加紙幣,出售官田。

在軍事上,整軍興武,孝宗在五年間,舉行了三次大規模的閱兵,還積極選拔將領,自己也學習騎射。南宋的軍隊戰力有很大的提高。又先后派遣使臣范成大和趙雄,出使金國。首先是要回河南,其次是改變宋朝皇帝接受金國使臣遞交國書時,親自下殿去取的禮儀。這兩條都遭到了金世宗的拒絕。在孝宗想和平達到目的未能實現后,只好寄托于武力解決了,于是又開始整軍備戰。他準備讓虞允文率一軍從川陜主攻,自己親領一軍在淮南出師,兵分兩路伐金。正當他等待虞允文的消息時,虞允文卻在四川病死。致使孝宗的計劃成為泡影。

虞允文的死,對孝宗打擊很大。從此以后,他再也不提北伐了。為政求穩,漸趨于保守。對與金的禮節問題也不再強求力爭。將全部精力全都轉移到內政建設上。可能他想將這個收復國土任務留給自己的繼承人。

宋孝宗被迫于隆興二年和金國簽訂“隆興和議”。次年改元“乾道”,并又任用王淮理財。乾道年間,由于沒有戰事的干擾,宋孝宗專心理政,百姓富裕,五谷豐登,太平安樂,一改高宗朝時貪污腐朽的局面。

孝宗是南宋較有作為的皇帝。由于宋孝宗治國有方,所以使南宋出現“乾淳之治”(乾:乾道,淳:淳熙)的小康局面。

這次全國七天的慶典時間點,就是孝宗“乾淳之治”的高潮中。

姜夔幾個人來到武昌古城,遠遠望去,“安遠樓”矗立于古城中間,黃鶴樓之南,故有稱之為“南樓”。又有;白云樓、安遠樓、瑰月樓、楚觀樓之稱。青磚紅瓦,進東門時,見百姓觀者很多,均在城門口站觀。

巍峨的黃鶴樓,享有“天下絕景”之稱,與湖南岳陽樓,江西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期吳黃武二年,傳說是為了軍事目的而建,孫權為實現“以武治國而昌”。“武昌”的名稱由來于此,在形勢險要的夏口城即今天的武昌城西南面朝長江處,修筑了歷史上最早的黃鶴樓。黃鶴樓在群雄紛爭,戰火連綿的三國時期,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軍事樓”,晉滅東吳以后,三國歸于一統,該樓在失去其軍事價值的同時,隨著江夏城地發展,逐步演變成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觀賞樓。至唐朝,其軍事性質逐漸演變為著名的名勝景點,歷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覽,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

唐代詩人崔顥一首“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已成為千古絕唱,更使黃鶴樓名聲大噪。而李白的《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更是為武漢“江城”的美譽奠定了基礎。

武昌從西向東,依次分布著梅子山、龜山、蛇山、洪山、珞珈山、磨山、喻家山等,這一連串的山脊宛如巨龍臥波,城區第一峰喻家山是龍頭,在月湖里躺著的梅子山則是龍尾。黃鶴樓恰好位于巨龍的腰上。騎龍在天,乘勢而為,黃鶴樓的這種選址似乎透露出某種玄機

黃鶴樓瀕臨萬里長江,雄踞蛇山之巔,挺拔獨秀,輝煌瑰麗。她處在山川靈氣動蕩吐鈉的交點,享有“天下絕景”的盛譽。欲說黃鶴樓是詩化與美意構筑的精品,那么安遠樓側為黃鶴樓憑添了幾份光彩。黃鶴樓是景觀與觀景佳處,安遠樓就是文人過墨客觀景后品茗、聽曲、唱詞、醉酒、潑墨、題留、交友的絕妙場所。

慶典之慶在于一慶字。安遠樓成,武昌令邀社會名流,聚于此歡歌狂宴,猛吃豪飲。

姜夔聽到“新翻胡部曲”,看到新樓“檐牙飛翠”;美女如云,香粉四溢,歌聲清脆,舞步輕盈,真似進入了一個太平盛世空間。他沉思不解:這是“國破山河碎”的時代?這是“軍營歌吹勝利”的時機?“花銷英氣”為那般?難道天下人都是與我一樣“仗酒祓清愁”?這可是國家的邊防線?岀此古城,下此山峰,離此樓門,滿目青草,荒涼千里,還有淮右遺民?“靖康恥”他們是忘了嗎?這是“國恥”紀念嗎?姜夔想到此,已是激動得按奈不住,在歡宴中站起,高聲唱岀了一曲《翠樓吟》。

月冷龍沙,塵清虎落,今年漢酺初賜。

新翻胡部曲,聽氈幕,元戎歌吹。

層樓高峙。看欄曲縈紅,檐牙飛翠。

人姝麗,粉香吹下,夜寒風細。

此地,宜有詞仙,擁素云黃鶴,與君游戲。

玉梯凝望久,嘆芳草,萋萋千里。

天涯情味,仗酒祓清愁,花銷英氣。

西山外,晚來還卷、一簾秋霽。

“好!好詞!好曲!好境界!國恥未雪,何來安遠?”坐在姜夔后面的一紳士,邊鼓掌邊叫好。隨后整座安遠樓被掌聲淹滅。大多數人只是應時、應景、應聲,就沒有理解姜夔的內心真情。“安遠樓”就因姜夔《翠樓吟》詞之故,改名“南樓”。

叫好者是姓劉名過,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人,長于廬陵。此次姜夔與劉過在安遠樓只是相會,未相交,兩人相交在紹興。劉過受辛棄疾的影響,詞風豪放、直白。由于此次的姜、劉相會,劉過也有委婉之風透入。如他晚年再游安遠樓時,就留下一曲步姜夔委婉之風的《唐多令》。全詞如下: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

二十年重過南樓。

柳下系船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

黃鶴斷磯頭,故人曾到否?

舊江山渾是新愁。

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

安遠樓內掌聲未斷,一個士兵進樓找到姜夔,對著姜夔耳邊說:“城門口有一個叫李安的找你,說有急亊!”

姜夔離席,跟著士兵走岀了安遠樓,來到城門口,見到李安神色緊張,急問:“什么亊?”

李安看到姜夔出城門,急忙上前拉住他的手說:“回家!”

“什么亊?”姜夔見李安如此慌張,知道出了什么大亊,未回頭,跟著李安往人群外走,但不明白具體有什么亊,就又問了一句。

“媽媽去世了!”李安拉著姜夔邊走邊說。

“什么時候?”

“昨天晚上!”

姜夔與李安乖坐李安劃來的船往漢川趕去。

“佐時,你到那里去了?”

“東流水橋!”

“干什么啦?”

“抓魚!”

“知道錯了嗎?”

“沒錯!”

“張思順說你“沒去上學”,你不上學,是去抓魚了,還說沒錯!”

娘生氣了,拿起掃把就準備往佐時身上打去,姐姐抱住娘,奪過掃把,跪在娘面前求娘“不打弟弟”。姐姐總是護著弟弟。

一次次“沒考上不要緊。”一聲聲“人生路千條,做官不一定好!”一句句“時弟很聰明!”“時弟特有個性。”“夔弟很能干!”“夔弟會有出息!”姐姐總是安慰、鼓勵、贊揚弟弟。

姐姐的一幕幕,一樁樁,一件件,一段段經歷、往亊、舊情、話語,在姜夔腦海中泛起,重新演岀。

姜夔來到姐姐尸體邊,三聲“姐姐”一出心胸,整個山陽村沉入悲痛之中。男女老少為之感動。

村里不少婦女頓時淚流如溪水止不住,夸他們姐弟情深。有的說:“我死后,若有此弟一聲叫,會醒來的!”有的說:“此弟三聲叫,天地該感動!”這個婦女的話剛落地,天上徒然黑黃了下來,風起云飛,雨下沙走,隨后雪花飄灑。

這年的山陽村第一場雪就在這個時機降臨了。

姜夔就是在武昌安遠樓參加落成典禮,“國亊四件”朝廷賜酺歡宴中婉語刺世,嘆“徘徊望神州,沉嘆英雄寡”,說“仗酒祓清愁,花銷英氣”,吐心中塊壘,灑“詞仙”之情。

姐姐突然亡故,又給姜夔憑添了幾份傷痛。本是來征求姐姐對“舍家室、為國整疏禮樂”的看法,就不曾想姐姐一直在病中,不愿去刺激姐姐,明擺著姐姐反對也為難,同意也為難,無論是誰,做這種抉擇都是不易的。也許此“舍”是短時的,那怕就是暫時的,對姜夔來說仍然是一種傷痛。“飄零久”,“老去不堪游冶!”

姜夔準備離開漢川時,他傾情用血淚寫下了一詩一詞。詩是《白石道人詩集》第一首,《以長歌意無極、好為老夫聽、為韻、奉別沔鄂親友》,詩共分十首;詞是《探春慢》。正如姜夔在“長”韻詩中結尾句一樣,“歌短意則長”,把友情、親情的那種牽掛、那種摯情、那種愁苦、那種憂傷、那種疼痛,那種無奈、那種憧憬,以及前程未卜的心態、義無返顧的決心、迎斗“風霜”的毅力、要取“五羖皮”的志向,都一一記于詩詞中。

姜夔在后來的《昔游詩》中記述此次漢川之行,是“明發見老姊,斗酒為招魂。”

姜夔在當年的除夕,一大早起床,按家鄉“送火”、“點燈”習俗,到山陽村西暗山西姐姐墳前拜別姐姐,在李安的相送下,離開了漢川山陽村,向漢陽碼頭走去,在途中遇到辛克清、鄭次皋、姚剛中等人。他們是在小年夜約定今天來送別的。

下雪天,又是除夕,姜夔在眾多友人、親人的相勸下,明知“離多會少”,“扁舟東下”只不過是“重訪問竹西”,再次去溫習揚州的“黍離之悲”,“珠淚盈把”,仍堅持東去湖州踐“約”,那個“苕溪月”真能“照”著姜夔嗎!姜夔心中的文化偶像、巨儒楊萬里會接待姜夔嗎!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肇源县| 桦川县| 集安市| 泰安市| 临高县| 常德市| 灌阳县| 南涧| 南木林县| 昌黎县| 红桥区| 建平县| 长岭县| 高阳县| 凤山市| 苍溪县| 依兰县| 甘肃省| 余姚市| 凉山| 彭泽县| 江源县| 德兴市| 共和县| 焦作市| 阿拉善盟| 红原县| 稷山县| 桃源县| 平阴县| 新和县| 辽阳县| 黑山县| 贵港市| 保靖县| 巴南区| 洞口县| 南投市| 大港区| 五家渠市| 东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