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部分 信息社會

第1章 超越信息革命

信息革命的影響才剛剛開始顯露出端倪,而推動這種影響的并不是“信息”本身,不是“人工智能”,也不是電腦和數據處理,而是10~15年以前人們未能預見到或談論過的“電子商務”。互聯網的崛起,使得互聯網成為全球產品和服務的主要流通渠道,甚至還成為管理與其他專業人才的流通渠道。也許互聯網最終會成為全球最主要的流通渠道。這種變化將對經濟、市場及產業結構,產品、服務及物流和隨之而來的對消費市場的細分、消費者行為及價值,以及就業和勞動力市場產生深遠的影響。不僅如此,這種變化對社會與政治所產生的影響會更大,更重要的是,它將完全改變我們對自己以及對整個世界的看法。

與此同時,未知的新興行業將方興未艾,生物科技產業以及養殖漁業就是現成最好的例子。今后50年,養殖漁業可能會使人類放棄海上捕撈,成為“海洋畜牧”者。就像大約1萬年前,相似的創新,使我們的祖先放棄陸上捕獵,變成了農民和牧民。

其他新科技也將會突現,催生重要的新興產業。雖然我們根本無法預測到具體會有哪些新興產業,但我們可以確定,這些新興產業將會很快出現。我們還可以確定的是,這些新興產業,很少會從電腦和信息科技中衍生出來,它們會像生物科技和養殖漁業那樣,源于自己特有而未知的科技。

當然,這些僅僅是預測,而我們的假設是:信息革命的發展,會經歷像500年前,也就是自1455年古登堡印刷術革命以來的幾次技術革命一樣的歷程,特別會像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的工業革命那樣。事實上,信息革命最初50年的發展歷程正是如此。

鐵路

信息革命現在的情況,就像19世紀20年代初的工業革命時期。當時,距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機首次用于棉紡織生產大約已過了40年(世界上第一臺蒸汽機是在1776年發明的)。蒸汽機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火種,更重要的是,它是工業革命的象征,其地位正如電腦在信息革命中的地位。今天,幾乎人人都認為,經濟發展史上沒有比信息革命來得更迅猛、影響更巨大的革命了。但大家似乎都忘了,工業革命發展的迅猛程度和影響程度絲毫不亞于信息革命。工業革命在很短的時間里,把絕大多數的制造程序機械化,并開始生產18世紀和19世紀初葉最重要的工業日用品——棉紡織品。摩爾定律認為:信息革命的基本要素——芯片的價格每隔18個月,會下跌50%。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的機械化產品也是如此,18世紀開始后的50年中,棉紡織品價格下跌了90%,而與此同時,光是英國,棉紡織品的產量就至少增加了150倍。除了棉紡織品外,第一次工業革命幾乎把其他所有主要產品,如紙張、玻璃、皮革和磚塊的生產完全機械化了。除了消費產品以外,第一次工業革命同樣提升了鋼鐵及鐵制品生產的機械化程度和產量,并降低了成本和價格。到拿破侖戰爭結束時,整個歐洲槍炮的生產也改用蒸汽驅動,速度比以前快了10~20倍,成本下降了2/3以上,與此同時,惠特尼將美國毛瑟槍的生產機械化,并創辦了第一家批量生產毛瑟槍的工廠。

這四五十年也是工廠和“工人階級”驟增的時期,但在19世紀20年代中期,工廠和工人的數量,即使在英國,也是少之又少的,根本沒有什么統計意義。然而他們已經開始主宰人心(很快也開始主宰政治)。亞歷山大·漢密爾頓早在其1791年的《制造業報告》中,就預言美國會成為一個工業化國家,而那時美國還沒有工廠。10年后的1803年,法國經濟學家薩伊認為,工業革命創造了“企業家”,改變了整個經濟。

工業革命對社會的影響遠遠超過了對工廠和工人階級的影響,正如歷史學家保羅·約翰遜在1997年出版的《美國人的歷史》一書中指出的,正是以蒸汽機為動力的棉紡織工業的迅猛發展導致了奴隸制度在美國的再度復興。這種曾被美國開國先賢斷言早已滅絕的奴隸制度,居然隨著榨棉機的改良卷土重來,而且聲勢高漲,形成了對低成本勞力的龐大需求,使得蓄奴成為美國那幾十年內獲利最高的行業。

工業革命對家庭也有重大沖擊。長期以來,家庭一直是作為生產單位存在的。在過去的田間或工匠作坊里,丈夫、妻子和子女都是一起工作的。而工廠,這個歷史上首次出現的東西,卻把工人和工作搬出了家庭,移進了工作場所。人們開始把家人丟在家里,不管他們是成年勞工的配偶,還是早期童工的父母都是如此。

的確,家庭危機并非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它從工業革命就開始了。事實上,這是反對工業革命和工廠制度的人的老套憂慮(在所有描繪工作和家庭之間不斷出現裂痕的書籍中,最優秀的著作當數狄更斯在1854年出版的小說《艱難時世》(Hard Times))。

雖然有這么多影響,工業革命最初的50年,也只是把原有東西的生產全部機械化,讓產量大大增加,成本大大降低,創造出消費者和消費產品,但產品本身是工業革命前就有的,和過去相比,新工廠制造的產品只有一個區別,即產品比較均衡統一,除了不如早年優秀工匠的作品之外,新產品的缺陷比任何人工產品的缺陷都要少。

最初這50年里,只有一個例外,那就是蒸汽輪船。1807年羅伯特·富爾頓制造出第一艘蒸汽輪船之后的三四十年間,輪船都沒有產生什么重大的影響。幾乎到19世紀結束,海洋運輸多半還是靠帆船,而不是輪船。

接著,到了1829年,鐵路出現了,并史無前例地改變了我們的經濟、社會和政治生活。

回想起來,我們很難想象為什么鐵路的發明要花上這么長時間。其實,在鐵路發明之前,我們早在礦井中使用了運煤窯車。照理,人們應該可以很容易想到在窯車前加裝蒸汽機,這樣車就不再需要人推或馬拉。然而,鐵路的發明并非源于礦井的窯車,而是在一個相當獨立的環境下發明出來的,而且其最初的目的不是要載貨,相反,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鐵路被認為僅僅是載人的工具。30年后,美國的鐵路才成為運送貨物的工具(事實上,直到19世紀七八十年代,英國工程師受聘為剛西化的日本鋪設鐵路時,還只是設計用來載人的,因此直到今天,日本的鐵路仍然不適于載貨)。在第一條鐵路真正開始運營之前,很多事情的發生都是始料未及的。

最初的5年之中,西方掀起了有史以來最大的熱潮——鋪設鐵路,這股熱潮在歐洲持續了30年之久,其間還夾雜著經濟史上最驚人的衰退,直到19世紀50年代末期為止,這時,大部分今天現有的鐵路線都已完成。在美國,鐵路熱潮又延續了30年。至于其他地區,例如阿根廷、巴西、俄羅斯的亞洲部分和中國,這股熱潮則一直延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

鐵路是工業革命中至關重要的革命因素,因為鐵路不僅創造了新經濟區域,也迅速改變了我所說的“心智地理”(mental geography),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真正擁有移動能力,第一次拓寬了一個平凡人的眼界。當時的人們立刻意識到人類心智出現的根本性轉變。(女作家喬治·艾略特在1871年出版的小說《米德爾馬契》(Middlemarch)里的描繪,堪稱是描述工業革命轉型最好的著作,書中深刻記錄了這種狀況。)正如偉大的法國歷史學家費爾南德·布羅代爾在他最后一本巨著《法蘭西的特性》(The Identity of France,1986年出版)中指出的,正是鐵路使法國變成一個民族統一、文化統一的國家。在那之前,法國只是由眾多自給自足的區域組合而成的,僅靠政治維系在一起。至于鐵路在創造美國西部中所擔負的角色,在美國歷史中已是一種常識。

程序化

從20世紀40年代中期第一臺電腦問世至今,信息革命就像兩個世紀以前的工業革命那樣,僅僅改變了業已存在的作業方法。事實上,信息革命真正的影響根本不是以“信息”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大家在40年前預測的信息對現今社會所造成的影響幾乎沒有發生過。例如,企業或政府進行重大決策的方式幾乎沒有任何改變。但是,信息革命確實改變了無數傳統的作業方法。

鋼琴調音軟件把傳統要花3個小時調音的方法變成只要花25分鐘。薪水發放、庫存管理、交貨進度以及所有其他企業作業的例行程序,都有軟件可以使用。畫一幢大型建筑,例如監獄或醫院的內部設施圖,以前大約需要25個技術高超的繪圖人員花50天的時間才能完成,而現在有了電腦程序,1個繪圖人員只需幾天的時間就能做好這份工作,而成本只有過去的一小部分。還有幫助大家報稅、教導住院醫師如何取出膽囊的軟件。今天在線從事股票交易的人,所作所為跟20世紀20年代的股票交易人毫無二致,只是當時的人需要每天在股票交易所耗費多時,而現在已逐步程序化了,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及成本。

信息革命對人們心理的沖擊跟工業革命一樣巨大,其中對兒童學習方式的沖擊可能是最大的。今天的小孩從4歲開始,甚至更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電腦,很快,他們就超過了比他們大的人,電腦是當今兒童的玩具和學習工具。50年后的今天,我們很可能會斷言,在20世紀的最后幾年中,根本不存在什么“美國教育危機”,只是20世紀學校的教育方式和20世紀末期的兒童學習方式之間,有一個日漸分明的鴻溝。就像在16世紀的大學里也發生過同樣的事情,當時印刷機和活字印刷已經發明了100年。

至于在工作方式方面,信息革命到現在為止,只是把原有的事情程序化了,唯一的例外就是光盤驅動器,它大約是20年前發明的,準備用全新的手段,呈現歌劇、大學課程以及文字作品。光盤驅動器也像蒸汽輪船一樣沒能有所作為。

電子商務的意義

電子商務在信息革命中的地位,就像鐵路在工業革命中的地位一樣,是史無前例的全新發展。而且電子商務像170年前的鐵路一樣,創造了新的熱潮,迅速改變著當今的經濟、社會和政治。

舉例而言,美國中西部工業區有一家中型企業,是在20世紀20年代創立的,現在由創辦者的孫子經營,該公司主要銷售廉價餐具,供應給方圓100英里1英里= 1609.344米。一內的快餐店、學校、寫字樓餐廳和醫院,曾占據市場份額的60%左右。瓷器餐具很重,又容易破碎,因此廉價的瓷器餐具一向都在很小的范圍內銷售。后來,這家公司幾乎在一夜之內,喪失了一半以上的市場,因為它的一個客戶——某家醫院餐廳,有個人上網瀏覽時,發現一家歐洲制造商提供的產品品質顯然比較好,價格比較低,而且用低價空運。幾個月之內,該地區的主要顧客就全都投向這家歐洲廠商,似乎很少有人知道,也不在乎這些瓷器是從歐洲運來的。

在鐵路創造的心智地理中,人類掌控了距離;而在電子商務創造的心智地理中,距離已經消失,只有一個經濟體、一個市場。

這種情況說明,每家企業都必須具有全球競爭力,即使企業只在本地或地方市場中制造或銷售產品,因為競爭不再是地區性競爭了。事實上,如今的競爭已經沒有了疆界,每家公司的經營都必須轉變成跨國經營方式。而傳統的跨國企業很可能會過時,因為這些傳統跨國企業在一些不同地區進行生產和分銷活動時,它實際上已經成為一家地方性公司。而在電子商務中,既沒有地方性公司,也沒有地域區隔。在哪里制造和銷售,以及如何銷售,將依舊是企業的重要決定,但再過20年,這些地域區隔的差異可能不再決定企業要做些什么、如何做以及在哪里做。

同時,我們仍不清楚,究竟電子商務能提供哪一類型的產品和服務,哪些產品和服務不適合采用電子商務。當新的流通渠道出現的時候,我們通常會做這樣的分析。例如,為什么鐵路改變了西方國家的心智和經濟視野,但是對世界貿易和人員運輸具有同樣影響力的輪船卻沒有做到呢?為什么沒有掀起所謂的“輪船熱潮”?

同樣,我們也不清楚,流通渠道最新的變化會對我們有什么影響。例如,從一家當地的雜貨店變成超市,又從一家單一的超市變成連鎖超市,再從連鎖超市變成沃爾瑪或其他折扣連鎖超市等,我們要知道這一系列變化所帶來的影響是什么。顯而易見的是,向電子商務轉變同樣是一條可能的出路,但結果也難以預測。

舉幾個例子。25年前很多人相信幾十年以后,我們可以通過電腦瀏覽自己想看的書籍,還可以將其下載并打印出來看,這就是光盤驅動器的最初想法。于是,許多報紙和雜志,紛紛建立在線報刊,這種現象不僅僅在美國,在其他國家也是如此。不過迄今為止,這種在線報紙能盈利的還是少之又少。不過,若是有人在20年前預測在線購書的前途,一定會被別人笑掉大牙,但亞馬遜和巴諾網上書店(B&N)卻正在從事這樣的業務,并將之推廣到世界各地。我最新的一本書《21世紀的管理挑戰》本書已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一在1999年出版,美國版的第一張訂單就來自亞馬遜,訂購者是一位來自阿根廷的讀者。

再舉一個例子,10年前,一家世界級汽車公司針對當時剛剛出現的互聯網做了一次詳細徹底的調查,研究互聯網對汽車銷售的影響。該公司斷言,互聯網將會成為二手車的主要流通渠道,而新車則不會通過這種網絡渠道銷售,因為顧客仍希望看到、摸到車子,還要試車。然而事實上,至少到現在為止,大部分的二手車不是通過互聯網銷售的,而是在二手車商行進行交易的。而新車呢?除了豪華車之外,高達一半的新車卻是通過互聯網交易的,顧客在網上選好車子,經銷商僅負責把汽車送到顧客家。這一點對本地汽車經銷商的未來,對這個20世紀獲利最高的行業來說又意味著什么?

再舉一個例子,1998年和1999年美國股市狂熱的時候,網上交易的人數與日俱增,而現在利用網上交易的人數卻在漸漸下降。在美國,最主要的投資手段是共同基金,幾年前,幾乎一半的共同基金采用了網上交易,估計明年這個數字會降到35%,2005年則會降到20%,這一點和10~15年前“所有人預測的”結果正好相反。

美國電子商務成長最快的領域,是迄今為止沒有任何“商務”含義的領域,也就是管理與其他專業人才的流通領域。現在幾乎有一半世界大型企業是通過網站征求人才的。而大約有250萬個管理者和專業人才(其中有2/3的人并不是工程師或電腦專業人才)把自己的履歷表放在互聯網上,并接受網上提供的就業機會,于是,網絡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勞力市場。

這又是電子商務的另一個重要影響。新的流通渠道改變了我們從前對顧客的定義:不僅改變了顧客的購買方式,也改變了顧客購買的東西,除此之外,還改變了顧客的行為、儲蓄形態以及產業結構。簡單地說,就是改變了整個經濟。這種情形不僅在美國,也在其他工業國家及新興市場出現,包括中國。

路德教、馬基雅維利和鮭魚

鐵路引發的熱潮延續了近100年,它使得工業革命變成既定事實。而19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蒸汽機技術催生了汽渦輪機,20世紀二三十年代又誕生了最后一批備受火車迷喜愛的大型蒸汽火車頭。然而,這時候,蒸汽機技術以及制造業本身都不再是世界經濟的核心所在了,世界經濟完全轉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沒有一種產業跟蒸汽或蒸汽機有關,這種現象幾乎在鐵路發明之后立即出現。最先出現的是19世紀30年代的電報和攝影術,緊跟著出現了光學和農業設備,全新的化肥工業是在19世紀30年代末期誕生的,并在很短的時間內改變了當時的農業。公共衛生逐漸成為核心的新興行業,配合著檢疫、疫苗接種、純凈飲用水的供應和下水道設施的完善,終于將城市變成了比農村更適合人居住的地方。與此同時,第一批麻醉藥劑也出現了。

隨之而來的是新的社會機構:現代郵政服務、日報、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這些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它們沒有一種與蒸汽機或整個工業革命的其他科技有多少相關性,但這些新興產業和機構卻在1850年以前成為發達國家經濟的主宰。

再往前說,這一點很像印刷革命后的情形,印刷是使人類進入現代文明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古登堡經過多年的研究,在1455年完善了印刷機和活字印刷。之后的50年,印刷革命橫掃歐洲,徹底改變了歐洲的經濟和人們的心智。不過,在頭50年里出版的書籍,也就是所謂的“古版本”的內容和僧侶千百年來孜孜不倦、用手抄寫的“手抄本”內容相同,都是些宗教書冊和幸存下來的古代作品。這50年里,一共出版了大約7000種書籍,35000種版本,其中至少6700種是傳統書目。換句話說,發明印刷術之后的50年里,傳統的信息和交流更加便利,成本也逐步低廉了。然后,大約在古登堡發明印刷術之后第60個年頭,出現了路德教的德文圣經,成千上萬的圣經以難以置信的低價立刻銷售一空,它開啟了一個新社會,也開啟了新教運動。新教運動遍及了半個歐洲,并在隨后的20年里,迫使天主教會自行改革。路德運用新的印刷技術,重振宗教,并使它成為個人生活乃至社會的中心,這一做法引發了半個世紀的宗教改革、宗教動亂和宗教戰爭。

幾乎就在路德利用印刷術公開宣揚振興基督教的同時,馬基雅維利寫成并在1513年出版了他的《君主論》。這是西方1000多年來第一本沒有圣經語錄,也沒有古代作家引言的西方書籍。《君主論》立刻成為16世紀的“另類暢銷書”,也成為當時最臭名昭著,同時也最具影響力的書籍。然后,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出現了眾多純粹世俗的、不受宗教約束的作品,包括我們今天稱為文學的小說以及科學、歷史、政治類書籍。不久,經濟類書籍也出現了。之后沒過多久,第一種純粹世俗的藝術形式出現了,那就是現代劇在英國的興起。全新的社會制度也出現了,包括耶穌會、西班牙步兵團以及現代海軍,最后則出現了主權國家。從以上的印刷革命的歷史來看,這和300年后的工業革命,以及今天信息革命的發展歷程都是一模一樣的。

未來將會有什么新產業和新體系出現,沒人能預知,就像16世紀20年代的人沒能預見到世俗文學的出現,更不用說世俗戲劇了;同樣,19世紀20年代的人也無法預料到電報、公共衛生或攝影術的出現。

我想再次強調,有一件事情即使不能肯定,也可以說極有可能發生:那就是未來20年間,會出現很多新興產業,而且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只有很少的新興產業會源于信息科技、電腦、數據處理或互聯網。歷史已經指出了這一點,新興產業已迅速出現,前面提過的生物科技以及養殖漁業即是一例。

25年前,鮭魚還是一道難得的佳肴,當時的傳統正餐僅有雞肉和牛肉兩種選擇。今天,鮭魚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的消費品,只是我們傳統菜單中的另一種選擇。現在大部分的鮭魚并不是從海里或河里捕撈的,而是在養殖場里喂養的。鱒魚也是同樣情形。顯然,很多其他魚類很快也會如此。例如,對我們來說,比目魚在海鮮中的位置,就像豬肉在肉類中的位置一樣重要,現在比目魚也已經開始投入大規模生產了。毫無疑問,這會導致新魚種的培育,就像羊、牛和雞馴養后,促成新品種的出現一樣。

可能有10多種其他科技的發展水平已經達到生物科技25年前的狀況,也就是說,它們將促成新興產業的出現。

還有一種新的服務將要誕生,那就是對抗外匯風險的保險,現在每家企業都是全球經濟的一部分,它們對這種保險的需求,就像早期工業革命中需要對抗自然風險,例如火災和水災的保險一樣迫切,傳統的保險就是那時誕生的,現在外匯避險所需的一切知識都已完備,只是缺乏體制而已。

未來二三十年內,科技的變化可能比電腦出現后數十年的變化還要大,而且產業結構、經濟領域,甚至整個社會形勢都會出現更重大的變化。

紳士與科技人才

鐵路發明后出現的新興產業,在科技層面而言,跟蒸汽機或工業革命沒有什么關聯性,新興產業不是蒸汽機的“骨肉”,而是蒸汽機“精神上的后代”,新興產業之所以能出現,完全是因為工業革命所帶來的人們心智的轉變,這是一種接受,甚至熱切接納新發明和創新的一種精神和心態。

工業革命也造就了容納新興產業的社會價值觀,最重要的是,工業革命造就了“科技人才”。

美國第一位重要的科技人才惠特尼,雖然在1793年發明了榨棉機,但他本人在很長時間里都沒能得到社會的認可,也沒得到相應的財富,而榨棉機和蒸汽機一樣都是工業革命最具象征意義的產物。過了二三十年以后,自學成才的美國科技人員才成為美國的民族英雄,受到普遍尊敬,并得到了他們應有的財富和回報。發明電報的塞繆爾·莫爾斯應該是最先的例子,而托馬斯·愛迪生則成為著名人物。在歐洲,商人長久以來都屬于社會較低階層,但是到了1830年或1840年,受過大學教育的工程師已經變成備受尊敬的“專業人士”。

到了19世紀50年代,英國逐漸喪失其經濟優勢,地位逐漸被其他國家所替代:首先是美國,然后是德國。但是普遍認為,其衰退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經濟或科技層面,而是社會因素。在經濟上,尤其是金融方面,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一直維持強權地位;至于科技方面,英國也在整個19世紀保持領先:現代化學工業的第一種產品——合成染料就是在英國發明的,汽渦輪機也是如此。然而,英國社會并不接受科技人才。在英國,科技人才從來沒能變成“紳士”,英國在印度創辦了第一流的工程學校,但在英國本土幾乎沒有創立一所這類學校。雖然沒有一個國家能像英國那樣尊重“科學家”,整個19世紀,英國人在物理學方面都保持領先地位,從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邁克爾·法拉第到歐內斯特·盧瑟福都是英國人,但科技人才在英國一直被視為“生意人”(例如狄更斯在1853年的小說《荒涼山莊》(Bleak House)中,就用極其輕蔑的口吻描繪了一個鋼鐵大亨)。

英國也沒有培育出風險投資的環境。風險投資人愿意投資一些意想不到以及未經證實的領域。風險投資是法國人的發明,19世紀40年代,巴爾扎克在他不朽的巨著《人間喜劇》(La Comédie humaine)中就描繪了這群人。J. P.摩根則把風險投資體制引進了美國,同時商業銀行也把這種體制引進了德國和日本。英國人雖然發明并發展了商業銀行的功能來融通貿易,卻一直沒有行業融資的體制,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兩位德國難民沃伯格和格倫費爾德來到倫敦,創立了企業銀行。

賄賂知識工作者

如何防止美國成為21世紀的英國呢?我相信社會心態是最需要轉變的。就像鐵路發明后,人們的心態必須轉變,認同“生意人”到“科技專才”或“工程師”的轉變,承認他們在工業經濟中領袖的地位。

我們所說的信息革命,其實是知識革命,計算機是這次革命的導火索。以幾個世紀的經驗為基礎所研發的軟件,通過對知識的應用,特別是通過系統邏輯分析,重新整合傳統的工作。這里,計算機并不是關鍵,重要的是認知科學。這意味著若要在未來的經濟和科技中保持領導地位,社會就必須承認并接受知識專業人才的價值,如果繼續把他們當成傳統的“員工”,就會像英國把科技專才當成生意人那樣,那么相似的結果也會產生。

而今,我們正處在一個騎虎難下的尷尬局面中——既要繼續維持傳統的心態,把資金當成主要的資源,把投資人視為老板;同時又要賄賂知識工作者,給他們獎金和認股權,使他們有滿足感,繼續做我們的員工。但這種做法即使有效,也只對股市繁榮時的新興產業奏效,就像互聯網公司一直在做的那樣。未來的主要產業會更像傳統產業,成長緩慢而艱辛。

工業革命初期的棉紡、鋼鐵、鐵路都是當時的熱門產業,造就了許多暴發戶和百萬富翁。就像巴爾扎克小說里的風險投資家和狄更斯小說里的鋼鐵大亨,會使一個地位極其卑微的仆人幾年之內成為一位“產業領袖”。1830年以后出現的新興產業也造就了許多百萬富翁,但他們卻要付出20年的辛苦、奮斗、失望、失敗以及克勤克儉的生活。今后將要出現的新興產業可能也會如此,生物科技產業的發展歷程已經顯現出這一點。

因此,賄賂這些知識工作者的手段根本行不通,因為這些產業中所依靠的關鍵人才,一定希望在經濟上分享他們努力的成果,但經濟上的成果即便成熟,大概也要花上很長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很可能在10年左右的時間里,以(短期內的)“股東價值”作為經營企業的首要目標和使命(即使不是唯一的目標和使命)會引起相反的效果。這些以知識為基礎的新興行業經營得好壞,慢慢要取決于這些行業如何吸引、維持和激勵知識工作者。如果滿足知識工作者的經濟手段不再奏效的話,就必須靠滿足他們的價值觀來達成目的:給予他們社會的承認,把他們從下屬變成管理者,從員工變成合伙人,而不僅僅是提供給這個員工豐厚的待遇。

[199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桃源县| 玉树县| 海盐县| 长治市| 麻栗坡县| 大悟县| 延边| 诸暨市| 霍林郭勒市| 土默特左旗| 石阡县| 新乡市| 延长县| 鄂伦春自治旗| 临夏县| 乡城县| 松溪县| 始兴县| 育儿| 石屏县| 江孜县| 连山| 台北县| 曲靖市| 大田县| 三河市| 高阳县| 桃园市| 晴隆县| 上林县| 垫江县| 城固县| 鄂温| 台东市| 大港区| 临沂市| 盐城市| 高平市| 阿合奇县| 昆明市| 凤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