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數民族生育意愿新觀察
- 周云 秦婷婷主編
- 905字
- 2019-11-01 16:47:36
一 中國的民族
“民族”一詞并不是漢語本土詞語。人們并不十分清楚“民族”一詞什么時間開始在中文中使用,但多認為,“民族”一詞最早是在19世紀左右由國學大師、革命家和思想家章太炎及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梁啟超開始使用的(如金天明、王慶仁,1981;黃興濤,2002),也有人認為“民族”是以外來語的形式由日本傳入中國的(馬戎,2000)。目前人們很少關心民族的概念是什么,或者已經基本接受非常正式的民族定義,也就是《現代漢語詞典》所給出的高度概括。首先“民族指歷史上形成的、處于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各種人的共同體”;其次又“特指具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人的共同體”(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2002)。這是我們目前公認的對民族的定義。
中國有多少個民族現在已經不再是一個議題。經過1950年代的民族識別,中國現在有56個民族。民族識別是由政府倡導,民族學家、語言學家、歷史學家以及地方干部和精英人士參與的針對少數民族確認的一項大型社會活動或工作,前后跨越30多年。1979年云南省基諾族成為確認的最后一個民族,至此形成了含漢族的56個民族。在確定56個民族之前,特別是1950年代之前,中國的少數民族數量多、隨意性強。例如第一次人口普查時,自稱的民族數量超過400個。通過民族識別確認國家和社會承認的民族有利于中國民族政策的制定與執行。中國民族政策涉及面廣,但基本原則是保證各民族的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
中國的少數民族主要是指占人口絕大多數的漢族之外的民族。他們僅僅在人口數量上少于漢族,在民族間的分量并沒有強弱之分。中國各民族的分布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漢族地區中可見少數民族,而在少數民族地區也有漢族居住。在漢族地區,少數民族確為人口少的少數民族;但在少數民族聚集區,如西藏和新疆,漢族則實為人口數量少的“少數民族”。與漢族相比,少數民族的人口雖然少,但他們的分布區域廣泛。最近四次的人口普查發現,1982年全國有少數民族的省區市個數為18個,到2010年則增加到34個;2000年全國有11個省區市擁有56個民族,10年之后的2010年擁有所有民族的省區市的個數增加到20個(徐世英等,2014: 1303)。人口流動是少數民族分布區域變廣的一個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