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編者序

在教育部的支持下,我們從2013年開始開展“少數民族地區生育水平與個體生育意愿”的研究。這是緣于當時中國對生育水平的討論和生育政策調整的考慮、多民族國家的具體情況以及我們多年來對這一問題的關注與興趣。多民族國家中各民族人口的自然變動會改變該民族人口的總數及其占總人口的比例。例如,中國2010年人口普查最新數據顯示,漢族人口占91.51%,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0.08個百分點,而少數民族雖然只占總人口的8.49%,但相對10年之前卻上升了0.08個百分點。少數民族人口10年年均增長0.67%,高于漢族0.11個百分點。引自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http: //www. stats. gov. cn/zgrkpc/dlc/yw/t20110428_402722384. htm)。民族人口的變化為各民族自身發展分別帶來挑戰和機遇,也對國家的發展產生一定的甚至是深遠的影響。在人口自然發展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生育,少數民族人口也如此。因此我們認為“少數民族生育水平及其個體生育意愿”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與學術價值。

從現實意義來看,少數民族生育水平的變化不僅關系到各少數民族自身人口的健康發展,而且直接影響到中國56個民族的分布特征和國家發展方向。中國各民族的人口發展經歷了相對自然發展和政府干預發展的歷史過程。1950年代之前,中國民族界定模糊,人口數量不確定性大,缺少全國性的民族人口資料。雖然人們不知相對具體的少數民族人口數量且對其概念界定不清,但人口數量沒有過多人為干預的痕跡。1950年代以來,中央政府進行了民族識別工作,逐步將少數民族大群體具體民族化,識別出包括漢族在內的56個民族。在這一民族大框架變動的背景下,少數民族人口規模變化的輪廓逐漸清晰,六次人口普查收集的信息可以反映這種現象。1980年代以來漢族接受嚴格的人口數量控制政策時,在少數民族中實施的是略寬松甚至是無限制的人口政策。因而,近期少數民族的發展與中國當前的人口政策有直接和間接的關系。本研究的現實意義也體現在探討少數民族人口規模變化的軌跡,特別是生育在人口變動中的角色。我們期望通過研究來揭示近期全國和部分少數民族人口規模有怎樣的變化、生育對這一變化的貢獻以及人口政策對生育水平變化的促進或抑制作用。

同時本項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首先,本研究將促進我們深入了解在同一地理大區域、同類行政管理下,不同民族生育水平差異產生的原因,解釋文化因素(例如生育和家庭習俗、信仰等)在生育研究領域的重要性,推動生育相關學術研究在深度和廣度上的發展。其次,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少數民族人口當前的生育意愿水平,改變目前生育研究中重視漢族研究和政策研究的傾向和現狀,平衡中國生育研究中民族的側重方向,增加少數民族人口自然變動的學術研究。最后,研究將充分發揮人口人類學獨特的研究視角和研究方法的優勢,通過定性研究發現左右人們生育水平和意愿的因素,推動、充實當前有關生育的理論探索和相關結論。同時,在增加對少數民族生育問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期待與國際人類學和人口學界展開對話。

生育水平和生育意愿研究歷來是社會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在中國,這一問題的研究具有很強的政策和社會現實意義,這主要歸結于中國人口發展的態勢及社會發展的需要。30多年前,中國政府面對快速增長的人口及規模采取了世界上少有的嚴格控制人口的社會政策。經過多年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中國在控制人口規模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我們在肯定國家人口政策和人口工作成就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個體生育意愿的轉變是決定人口增長速度能否得到控制的主要內在原因,而生育意愿的轉變對每個家庭的影響意義深遠,對國家生育水平和社會發展意義深遠。

中國國內有關少數民族生育方面的研究已有積累。相關研究也說明,目前針對漢民族生育水平的研究較多,針對少數民族生育水平的研究偏少。生育意愿是生育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有關個體生育意愿的研究由來已久。人們對這一主題進行研究有學術的目的(例如找出普世的生育水平下降的影響因素),也有社會實踐的原因(例如為降低生育水平,思考高生育水平下個體高生育意愿背后的決定因素,進而形成降低個體生育意愿的各類社會政策,以期阻止人口過度增長)。在人口發展速度極快的階段,人們熱衷于生育意愿的研究,研究目的是降低人們的生育意愿、降低發展中國家的高生育水平。然而多年過去之后,我們又看到另一種研究目的悄然出現,但這種研究針對的更多的是發達國家的人口現象。發達國家在經歷了人口“成功”轉變之后又開始擔心超低生育率、超低甚至負人口增長的問題?,F在世界上很多學者在研究人口超低增長地區人們的生育意愿,研究為什么生育意愿雖然很高但實際生育水平卻低出很多,希望找出提高生育水平的途徑,扭轉總和生育率超低于更替水平的現狀。

中國進入21世紀以來,很多學者對中國計劃生育多年后的個體生育意愿開展了研究。多數研究的對象是生育意愿本身,關注生育意愿的高與低或其水平。有人考慮影響這種意愿的因素,也有人關注“傳統生育觀念”轉變的問題,部分研究人員還思考生育意愿與生育行為之間的關系,特別是兩者之間的正向差距。從目前國內外關于生育意愿的主流研究中可以發現,目前國內外的學者已經在(急切)關注生育意愿的問題。這種關注與世界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近些年來的生育水平始終保持在低水平狀態上或急劇下降到低水平上有關系。在這些國家,總和生育率多低于或超低于更替水平,人口結構的平衡被打破,人口變動處于緩慢、停滯甚至負增長的狀態。中國目前已進入低生育水平國家的行列,這與國家政策的引導密不可分,但個體的生育意愿已與以往有很大的不同,這在中國學者對這一問題的研究成果中有所體現。這類研究成果有以下兩個主要特點。(1)多關注育齡婦女的生育意愿。這一特點有它的合理性,因為生育的主體是婦女,育齡婦女本身的生育意愿既可代表其自身的意愿,也可反映其周圍社會環境的影響,因此研究育齡婦女的生育意愿可以直接把握影響人口變動的原因。(2)多側重不同區域的育齡婦女的生育意愿。這一特點也有其合理性,因為中國是一個廣闊的國家,地域發展、國家人口政策、文化風俗的差異造成研究人員無法也不可能在一項研究中涵蓋整個國家,針對一個地區的研究更可以做到深入和全面。我們認為這些特點都是以往研究的優點,但以往研究也存在一定的遺憾。這主要體現為對漢族人口關注多,對不同生育政策下不同民族生育問題的研究少。正是基于這種現狀,我們開展了此項少數民族地區生育意愿的研究。

在確立研究主題之后,我們形成了相對明晰的研究總框架,明示本研究的三大基本研究目標。目標1:總結少數民族生育水平變化特征,發現民族間生育水平變化的不同路徑。這里主要利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數據,分析少數民族生育水平現狀,并結合以往普查資料和局部研究結果,展現宏觀層面的民族生育水平的變化,分析和說明變化的趨勢。目標2:研究部分民族地區的人口政策,主要是梳理人口政策在相關民族地區的演變和落實,分析人口政策在民族地區與漢族地區人口發展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說明人口政策在少數民族地區的變通性。目標3:特別關注相關地區少數民族的生育意愿現狀,解釋個體生育意愿的影響因素。本研究希望由此了解少數民族人口發展的勢能,這有助于預測不同民族生育水平的走向。

本書所呈現的內容就是如上研究目標完成的狀況。全書涵蓋了研究人員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西藏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部分地區開展的生育相關研究的結果。調研地點主要在廣西幾個瑤族集中村落、西藏的拉薩市和部分農牧區、新疆哈密地區。北京市部分藏族青年人群也被邀參與研究。本書涉及的民族主要是瑤族、藏族和維吾爾族。選擇這幾大地區和民族的考慮是多樣的。例如,在研究項目限定時間內本研究小組成員能夠完成研究的民族數量,研究人員研究資源的擁有狀況,少數民族地域分布的特點以及少數民族文化特殊性等。

廣西壯族自治區明顯是一個少數民族聚集地,擁有全國最多的少數民族人口,卻并不是壯族占多數的行政區域。盡管廣西的少數民族人口總數是全國少數民族人口之首,但在當地,少數民族人口只占到37%左右,仍然是一個漢族占多數的地區。具體到所研究的瑤族,其地區人口所占的比例就更小。西藏的少數民族人口總數占比排不到全國的前五;但在當地,藏族人口占到總人口的90%以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同廣西壯族自治區一樣,并不是維吾爾族占多數的地區。然而,在當地,維吾爾族的人口比例接近50%。因此,從區域代表性來看,相比中國其他省份,三個地區都是少數民族聚集地區,但所研究的民族,則有占人口多數(西藏)、占人口一半(維吾爾族)和占人口少量(瑤族)比例的特點。三個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瑤族文化、藏族文化和維吾爾族文化。我們認為,民族人口結構和各自不同的文化對人們的生育意愿和行為會有不同的影響,因而本項研究最終將少數民族生育的研究具體到這三個民族。全書試圖從宏觀和微觀層面展現中國少數民族21世紀的生育水平以及影響這一水平的主要外因(如政策和文化)和主要內因(個體生育意愿)。我們期望這些研究成果對少數民族人口研究做出一定的貢獻,并推動少數民族人口深入研究的開展。

自本項研究開始以來,中國的人口政策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研究開始時仍堅持嚴格的“一孩”政策,轉向“單獨”二孩,再到“全面放開二孩”。盡管本書沒有體現出政策轉變過程中及其之后人們生育意愿可能發生的變化,但在很大程度上展示出政策變化之前人們的意愿。研究成果為今后比較意愿的變化提供了資料,帶來了可能。在此,我們感謝所有參加本項研究的藏族、維吾爾族和瑤族的被訪者。感謝西藏大學政法學院、石河子大學政法學院以及廣西富川瑤族自治縣政府對本項研究所提供的大力支持。同時,我們也非常感謝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以及出版社的各位編輯為本書的出版所付出的各種努力。

周云

2017年3月22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江| 休宁县| 昆山市| 洱源县| 弥渡县| 南漳县| 于田县| 宁晋县| 盘山县| 安顺市| 玉龙| 庆城县| 柯坪县| 中牟县| 东阳市| 澎湖县| 九台市| 比如县| 罗平县| 盐亭县| 西贡区| 通化县| 金秀| 博客| 绵竹市| 阿荣旗| 高淳县| 焦作市| 兴文县| 蕉岭县| 五台县| 大悟县| 镇原县| 吉水县| 双桥区| 东兰县| 阿巴嘎旗| 武城县| 韶山市| 喀喇沁旗| 巴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