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價值實現和權利保障的檔案資產論建構研究(福建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博士文庫)
- 王小云
- 1880字
- 2019-09-20 15:57:47
1.1.2 資產視角是檔案學理論研究的可能途徑
1.1.2.1 檔案資源有效配置缺少微觀層面視角
從已有的檔案研究傳統來看,檔案資源有效配置的研究視角有兩個,一是從國家宏觀層面的視角切入,以建立多層級的檔案行政管理體系和全國性的檔案館網管理體系為目標,以籌建三大體系——檔案資源體系、檔案利用體系和檔案安全體系為實施步驟,屬于頂層設計范疇;二是從社會中觀層面的視角切入,以建立無差異的檔案資源服務體系和公共性的檔案館室制度設計為目標,以實施三大舉措——參與政府信息公開、倡導公共檔案館建設和文檔一體化流程改造(包括電子文件時代的前端控制)為具體步驟,屬于中觀設計范疇。
頂層設計解決的是檔案資源有效配置的基本原則問題,即要保障三點:社會福利最大化——因為檔案資源從文件收集至歸檔到檔案室、檔案館直至大范圍的利用乃至全流程的共享,是一個十分復雜、牽涉面廣的系統工程,其中涉及的利用需求主體與所有權利益主體之多、波及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遠是前所未有的;需求滿足最大化——從檔案局館模式的改革流程中可以看出對其基本性質的描述從來都是將滿足利用需求作為必備條件,而且對這項基本性質的文件解讀和理論闡釋,將檔案需求的滿足程度、受眾群體、收費考量等因素涵蓋得越來越全面;公平效率最大化——公平與效率從來都不可能絕對對等,因而導致人們經常討論公平優先還是效率優先的問題,面對檔案資源的有效配置問題,公平意味著檔案資源的有效供給和服務在解決地域差異、階層差異、數字鴻溝等問題時得以發揮作用,效益意味著檔案資源的差異供給和服務在處理小眾需求、多元需求、市場需求等情況時得以發揮作用。
中層設計解決的是檔案資源有效配置的基本措施問題,即為保障上述三點原則,在中觀層面已經做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為保障社會福利最大化、需求滿足最大化和公平效率最大化,從參與《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制定與實施到呼吁將檔案部門作為政府信息公開的實施主體,從國家檔案館網的布局到公共檔案館的性質轉變,從只關心檔案館室的管理流程到前端控制思想影響下的文檔一體化全流程再造,保障了頂層設計原則下建立起來的資源體系、利用體系和安全體系得以無階層差異、無地域差異、無貧富差異地惠及全體社會公眾。
但是,檔案資源的有效配置缺乏微觀層面的視角。頂層設計的目標只是被中觀設計的基本措施部分地實現了,例如,在社會福利最大化的實現中,將“以檔案利用為目標”的基本性質解讀并未細化到利用本身的性質——是公益性質的利用還是私人性質的利用抑或商業性質的利用;又如在需求滿足最大化的實現中,將“滿足需求”僅僅局限于檔案機構與檔案用戶的一對一情形中,并未擴展至檔案資源流動鏈條的全部,而檔案外包服務、檔案中介服務、檔案商業服務等都尚處于爭議、嘗試中;再如在公平效率最大化的實現中,一直以公平為主、效率為輔,而“公平與效率誰優先”的設計本身并無對錯之分,存在對錯之分的在于是否在恰當的時機選擇誰優先,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實行計劃經濟至1978年以來逐漸確立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時至今日確立市場在資源要素配置中的基礎性地位之前,“公平為主”的制度選擇是合時宜的,以涵蓋全國的館網體系彌補了中西部之間的地域差異,以涵蓋全社會的資源體系彌補了階層差異,以傳統檔案的逐步數字化漸漸縮小了數字鴻溝,但是,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化背景下誕生的小眾需求、多元需求,在市場對資源要素的配置作用越發明顯背景下形成的市場需求、商業需求,確實被有意無意地忽視了,甚至導致前期為解決公平問題而設計的彌補地域差異、階層差異和數字鴻溝的努力變得成本越來越高、效率越來越低。
1.1.2.2 微觀層面的資產視角是檔案資源有效配置的可能途徑
以“市場在資源要素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為時代背景,從微觀層面資產視角切入,是當前檔案學理論在解決檔案資源有效配置的上述問題時缺失的可能途徑。頂層設計好比檔案學研究中檔案事業體系和檔案資源有效配置的大腦和身軀,中觀設計和微觀設計就是執行大腦命令、驅動身軀前行的兩條腿,缺一不可。
檔案資產視角的理論預設就是通過對檔案價值和檔案權利進行有效認知和正當性論證,進而實現檔案資產觀中所肯定的正當價值和正當利益,并有效阻卻非正當性的影響和損失,以此實現檔案學關于檔案資源有效配置中頂層設計的目標。基于這個核心預設,就檔案與資產的研究而言,在經濟學視域或者法學視域、管理學視域中能夠提出的最核心的問題就是:檔案這一對象或是現象中能否蘊含資產所能表征的稟賦?檔案資產是否存在?抑或表達為檔案價值的有效實現與檔案權利的有效保障是否因為資產視角的切入而得到提升呢?如果是,那么在多大意義和程度上能促進這種提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