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船、瓷器與海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與中國海洋強國戰略叢書)
- 劉淼 胡舒揚
- 1028字
- 2019-09-20 16:23:21
第二節 考古發現晚唐、五代貿易陶瓷的特點
前面提到目前所發現的我國9~10世紀的陶瓷器中,長沙窯產品是最大宗的,而長沙窯瓷器無論紋飾還是器型,均具有濃郁的伊斯蘭因素。長沙窯產品彩繪圖案的大量流行在當時很有特色,應與其外銷性質有關,學者認為可能是受到伊朗等地陶器彩繪工藝的影響,特別是彩繪圖案上的點線花紋,似乎與伊朗常用的連點圖案、連星圖案密切相關。三上次男先生認為伊朗所出的長沙銅官窯彩繪紋缽上的鳥形圖案與9~10世紀波斯陶器上的鳥形圖案之間有著密切關系。這不禁令我們想到了唐青花產品,它在唐代出現的背景及其點線圖案的裝飾風格也使人們想到它與伊斯蘭世界的緊密聯系。唐青花產品應該也是在唐代與早期伊斯蘭世界的交往和商貿中產生的,很快又隨著這種商貿活動的中斷而消失。
事實上,談到晚唐、五代陶瓷器,另一個普遍特征就是大量出現模仿金銀器造型的器物,無論是北方名窯定窯、邢窯產品,還是南方的越窯青瓷、長沙窯瓷器,以及盛唐時期的唐三彩,都具有這種共同的時代特征。多曲長杯、帶把杯、鳳首壺等特殊造型以及器型上的瓜棱腹、花口、高圈足外撇、器口卷邊等特征非常明顯,有些器物上甚至還出現了和唐代金銀器上一樣的蝴蝶、鹿、魚等簡單的模印圖案。眾所周知,唐代金銀器是在波斯-薩珊等外來文化因素及工藝影響下發展起來的。不論晚唐、五代陶瓷器上的這種特征是模仿唐代金銀器的結果,還是在中西文化交流的過程中直接受到西亞、中東等地金屬工藝以及制陶工藝的影響,可以肯定的是,其出現的一個大背景必然是唐代和西亞、中東等地廣泛進行的密切互動。有學者把這種現象稱為“瓷化了的金銀器”,并認為這類器物在某種意義上,是在阿拉伯世界熱愛金銀器的傳統與阿拔斯統治者和伊斯蘭教教義限制對金銀器使用的強烈反差中,作為金銀器以及昂貴的玻璃器的替代品熱銷西亞。
除了明顯的伊斯蘭裝飾風格外,長沙窯陶瓷器上的裝飾手法還有漢字書法、佛教題材等,這與古代中國漢字使用范圍內周邊國家長沙窯器物的發現,以及東南亞地區佛教、印度教遺址中長沙窯瓷器的大量出土相對應。三上次男先生曾經指出,西亞諸國出土的長沙窯器以碗盤居多,而東亞的朝鮮、日本出土的長沙窯器則以壺罐類最為常見,東南亞的情況則居兩者之間。東北非埃及的福斯塔特雖出土了不少南方越窯器及北方白瓷等唐代陶瓷產品,長沙窯產品卻非常少見。越南、泰國等去往近東貿易航路上東南亞國家常見的晚唐時期廣東生產的外銷青瓷器,于日本幾乎未見出土。上述情況說明不同消費地區對于中國陶瓷的種類是有所選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