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船、瓷器與海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與中國海洋強國戰略叢書)
- 劉淼 胡舒揚
- 361字
- 2019-09-20 16:23:21
第二章 從陶瓷考古資料看晚唐、五代時期的海外貿易
連接東方與西方世界的海上貿易路線,早在1世紀前后就已較多被采用。西方世界在1世紀前后開始利用印度洋的季風,開辟從埃及通往印度的海路。同時,在東部海域,漢代開辟了由中國東南通往印度東海岸的海上貿易路線。于是,從東亞和中東地區兩方面出發的海路,在印度銜接起來。從境外各地的考古發現來看,漢晉之際,由于海上航線的開辟,我國的陶瓷器已經隨著人群的遷徙和商業貿易,開始向海外流散。西沙群島礁盤上采集的六朝青釉罐和小杯,廣東窖藏及墓葬中出土的波斯風格的金銀器,以及銀幣等西亞文物在廣東的發現,正是中國南方與波斯灣海路通航的物證。
但是人們通常認為,陶瓷以商品面貌大規模出現始于唐代。
晚唐、五代作為中國古代陶瓷外銷的一個重要階段,在陶瓷產品風格及消費地域上,都同早期阿拉伯世界有著密切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