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谑罚êD系胤绞费芯繀矔?/a>
- 趙全鵬
- 2498字
- 2019-09-20 16:21:20
第四章 隋唐時期海口的重建
開皇九年(589),隋文帝遣裴矩為使者到南越安撫諸州,冼夫人親自迎接,并載詔書宣告其他諸州,于是,嶺南十余州歸順隋朝。因冼夫人招撫有功,隋王朝賜冼夫人臨振縣(在今海南三亞境內)湯沐邑1500戶,冼夫人兒子馮仆為崖州總管、平原郡公。隋代開皇中建置臨振郡,大業三年改為珠崖郡,領十縣,其中有顏盧縣。顏盧縣上承東漢至南朝時期的朱盧縣,位置在原瑇??h的東境,《乾隆瓊山縣志》記載:“隋置顏盧縣,即瑇瑁東境,屬珠崖郡。”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統一時間最長、國力最強盛的朝代之一。武德五年(622)七月,原隋朝的漢陽太守馮盎接到唐朝大將軍李靖的檄書,帶領部屬歸降。馮盎是冼夫人之孫,馮仆之子,開皇九年(589)受蔭封為宋康令。十年,番禺俚人首領王仲宣反隋,包圍廣州。馮盎受冼夫人派遣,率兵與隋援軍會合,于次年擊敗叛軍,受封為高州刺史。仁壽二年(602),潮、成等五州叛亂,馮盎奉命出兵討平,被授為金紫光祿大夫,封漢陽太守。唐高祖將其地分為高、羅、春、白、崖、儋、林、振八州,以馮盎為高羅總管,海南由此正式歸入唐王朝的版圖。
唐高祖武德年間,在隋代珠崖郡基礎上復析珠崖郡,置崖、儋、瓊、振、萬安五州,貞觀元年(627)置都督府,領崖、儋、振三州。后廢都督府,隸廣州經略使,后改隸安南都護府。隋唐時期的行政建制特點,一是行政機構名稱、設置變化較大;二是這些行政中心治所均位于今??谑芯硟龋缰檠?、崖州、瓊州、顏城、舍城、瓊山縣等。
崖州治所 在??谑芯硟龋礉h代顏盧、朱盧地。武德四年平蕭銑,置崖州。崖州領舍城、平昌、澄邁、顏羅和臨機等五縣,治所在顏羅境內,《乾隆瓊山縣志》:“按武德初置崖州,亦顏盧地也?!?img alt="(清)楊宗秉纂修《乾隆瓊山縣志》卷一《疆域志》,第22頁。"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9229E3/124216045046422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4687769-HrMEe4MJZFFbt4SEbVUuV389XzemcIb5-0-471935391659891607bc25e0e6dc63d5">天寶元年,改為珠崖郡。乾元元年復改為崖州,舊領縣七,戶六千六百四十六。至京師七千四百六十里,至東都六千三百里,廣府東南二千余里。據明正德、清道光和民國《瓊山縣志》等記載,唐武德年間(618~626)在此設崖州。1999年,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瓊山市博物館聯合對位于??谑协偵絽^龍塘鎮博撫村的珠崖嶺古城址進行發掘,遺址在南渡江西岸山岡上,北距珠崖嶺約1000米。遺址南北長約400米,東西寬約200米,文化堆積厚0.2~0.7米。在地面上散布青灰板瓦、瓦當。采集有泥質灰陶罐、醬釉陶罐、青瓷碗、罐殘片等,經文物部門初步認定屬唐代建筑遺址。但是,尚不能確定就是唐代崖州舊址。
顏城 唐武德四年設置顏羅,貞觀元年改顏羅為顏城。唐崖州顏城遺址位于靈山鎮多呂村。《瓊山縣志》載:“崖州在縣東20里,本隋顏廬縣,唐改名顏城,武德置崖州于此,今顏村側顏廬洞即其故址?!?984年文物普查時在遺址范圍內發現有清代后人鑿刻的“唐顏城跡”石碑和清咸豐年間(1851~1862)刻制的為紀念李德裕而立的“望闕亭舊址”石匾。望闕亭為唐丞相李德裕被貶崖州時所建,石匾背面刻有李德裕詩:“獨上江亭望帝京,鳥飛猶用半年程。青山也恐人歸去,百匝千回繞郡城?!?/p>
舍城 唐太宗貞觀元年,改顏羅縣為舍城,因舍城水而得名。屬崖州,開元后罷。
瓊山 唐太宗貞觀元年,析舍城置瓊山縣,縣治在白石都,瓊山縣名從此開始使用。白石都在郡南六十里,那里有土石白如玉而潤,山下有瓊山、白石二村。貞元七年(791)十一月,省容瓊縣并入。
瓊州治所 貞觀五年以崖州之瓊山縣建置瓊州,治所在瓊山縣白石都,郡名開始于此,領瓊山、萬安二縣。其年又割崖州臨機來屬。貞觀十三年,廢瓊州以屬崖州,尋復置瓊州,領瓊山、容瓊、曾口、樂會、顏羅五縣。天寶元年改瓊州為瓊山郡,乾元元年復改為瓊州。貞元五年十月,嶺南節度使李復奏曰:“‘瓊州本隸廣府管內,乾封年,山洞草賊反叛,遂茲淪陷,至今一百余年。臣令判官姜孟京、崖州刺史張少逸,并力討除,今已收復舊城,且令降人權立城相保,以瓊州控壓賊洞,請升為下都督府,加瓊、崖、振、儋、萬安等五州招討游弈使。其崖州都督請停。’從之。領縣五,戶六百四十九?!?img alt="(五代)劉昫:《舊唐書》卷四一《地理志四》,第1763頁。"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9229E3/124216045046422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4687769-HrMEe4MJZFFbt4SEbVUuV389XzemcIb5-0-471935391659891607bc25e0e6dc63d5">
唐瓊州治遺址位于舊州鎮西北1.5公里的舊州村,至宋開寶年間(968~975)城廢,舊州因故得名。據1957年文物普查登記,舊州遺址之城郭,規模不大,城垣是結實的夯土,并發現有青磚和布紋陶片。1984年文物普查時,殘垣尚存,東西長約400米,南北寬約200米,最高處約7米,西隅還遺存一段城濠遺址,長約50米,寬2米,深0.5米。舊州城遺址已經被列為該市的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F代文物考古人員考古隊以城址為中心,對城址和周邊地帶進行了詳細踏查,并局部解剖了北城墻中段。在城址內外采集到各類遺物,可辨器形有繩紋板瓦、筒瓦、瓦當、青磚、罐、盤、碟、碗、缸等,年代從漢、唐、宋到明清時期。城址呈長方形,方向為北偏東,南北長約400米、東西寬約300米,四周有環濠拱衛。整個城除西面破壞嚴重外,其他三面保存得較為完整。城墻系在原有平地地面上起建,個別地方有夯筑。城墻底部最寬處達8米以上,隨高度增加而有收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家認為,舊州城和海口龍塘鎮的珠崖嶺古城的形制,均為平面近似正方形的城址,但就范圍和規模而言,舊州城要比珠崖嶺古城大得多,其面積約12萬平方米,后者面積約2.5萬平方米。
曾口 古城址位于??谑协偵絽^永發鎮卜羅村。明正德《瓊臺志》記載,唐天寶十五年(756),析瓊山縣地置曾口縣,南漢時(917~971)將曾口地歸澄邁,縣治設在曾家東隅都(今卜羅村)。城址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約400米,南北寬約250米。東面有石砌護城河,寬30米,深2~3米。地面散存石制門楣、門框、圓柱、礎石等建筑構件。
隋唐時期,郡守、縣令等官員雖然處于海南社會的最上層,但這些官僚大多是貶謫過來的,“唐武德改郡守為刺史,丞為別駕,長史、司馬、參軍皆沿六朝之舊,然郡縣正官大抵左謫”。王維送一朋友到瓊州任典尉而作《此鄉多寶玉》:“不擇南州尉,高堂有老親。樓臺重蜃氣,邑里雜鮫人。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嶺春。此鄉多寶玉,慎勿厭清貧。”蜃氣是海面風平浪靜時遠處出現由折光所形成的城郭樓宇等幻象,古人常誤以蜃氣為蜃所吐之氣而成。鮫人是傳說中居于海底的人。詩中所提到的“此鄉多寶玉”,其實是從“瓊州”地名顧名思義而來,唐貞觀五年始在珠崖置瓊州,與崖、儋、振等州并列?!碍偂笔恰懊烙瘛敝x,《詩經·衛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王維所作大概是對朋友一種善意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