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哈爾濱地名“天鵝論”與諸家考釋及評估

實際上對于“哈爾濱”地名的考釋與關注,是隨著東清鐵路的動工興建和哈爾濱這座城市的聲望不斷提高而漸漸興起的。眾所周知,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由于東北亞地域國際環境的急劇變遷,尤其是中日甲午戰爭以清帝國的失敗而告終之后,清王朝的衰敗之勢已成定局。清政府為了挽救這種衰敗的局面,采取以夷制夷的策略,企圖利用沙俄的勢力抵御日本的進逼,遂與沙俄簽訂《中俄密約》。雙方共同商定,在中國的滿洲北部(東北)修筑了一條“丁”字形大鐵路,其目的就是便于向遠東地區運送俄軍及戰略物資。在清政府喪失了朝鮮監國權和對遼東地區的控制、日本的勢力威脅東北和山東并直逼京津地區的情勢之下,以李鴻章為首的清政府總理衙門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下,企圖阻止日本西進與北進的戰略。因此,清政府在迫不及待和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寧愿犧牲東北的利益,暫借沙俄的勢力以阻止日本的鋒芒,決定修筑東清鐵路。這條鐵路西北起自滿洲里,與俄后貝加爾鐵路相連,中經哈爾濱,東達俄境的海參崴。可以說,這條鐵路是當時中俄兩國處于共同利益和不同目的驅動下的產物。最初東清鐵路的中經地,亦即管理中心的所在地,并未選在今天的哈爾濱,而是今吉林省松原市的“伯都訥”。詳見《黑水白山錄》,日本作新社圖書局,1902。東清鐵路是一條橫貫中國東北部的鋼鐵大動脈,是連接歐亞交通的樞紐。這條鐵路剛剛動工不久,沙俄又開始修筑南支線,即北起哈爾濱,南至旅順港,成為東北地區貫穿南北的大通道。這就是縱橫交錯在我國東北地區由當時中俄共管的“大清東省鐵路”。后來簡稱為“中東鐵路”。哈爾濱的地理位置恰好處在這縱橫交錯的“丁”字相交的路口上。因此,自中東鐵路修建以來,哈爾濱作為中東鐵路的管理中心,由一個名聲不大的集鎮一躍而成為國際聞名的大都會。鐵路與暢通的松花江水路交織在一起,加快了城市化的進程和近代工業化的發展。20世紀初期,哈爾濱已經成為市井繁華、商賈云集的大都會行列里的“新貴”。俄語稱為“諾普洛特”,即新都會之意。自此以后,形形色色的西方人從遙遠的歐洲紛至沓來,或移居哈爾濱,或轉道太平洋彼岸。當時的哈爾濱交通運輸東抵海參崴,西達里斯本,是連接大西洋與太平洋的大陸橋。20年代以后,哈爾濱陸續駐有各國領事館達20余家,各國僑民最多時達20萬之多。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由于種種原因,這些不同膚色的西方人和日本人又從哈爾濱遷往世界各地,成為今天的國際哈爾濱人。許多日本人、俄羅斯人、猶太人和其他西方人就出生在哈爾濱,或者是幼年成長在哈爾濱。事實上,他們把哈爾濱作為第二故鄉,像天鵝眷戀棲居過的故地一樣,日益對聳立松花江之畔的名城哈爾濱,生發出無限的憧憬和感懷!我的心曾經被日本東京著名的牙科醫生小畑典也先生所作的《我的哈爾濱》〔日〕小畑典也:《哈爾濱的詩》,東京都地久館,1984。一詩深深地感動過,我覺得,這首詩表達出的情懷既真摯感人,又令人感到無限的眷戀和穎悟。他在詩中這樣寫道:


在冰潔的街道的向陽處,

旋風畫著塵土的圓輪,

那是往昔熟識的春風。

夏天傍晚的紅霞,

深灰色天空飛舞的細雪,

都是我的朋友。

只要四季的循環永無止境,

我的哈爾濱,

也不會消失。


由于哈爾濱這座新興城市的知名度與聲望及在國際國內地位的不斷提高,人們開始對“哈爾濱”這個地名發生極大的興趣。起初,人們只是想了解“哈爾濱是出自什么語言,其含義是什么”,于是,人們習慣從哈爾濱地名發音的角度去尋找與之相近的少數民族語言進行釋義,然后,再確定它的含義。這種缺乏深入研究的“地名發聲應對法”一直影響到今天。其結果是出現了對哈爾濱地名的種種釋義,對哈爾濱地名的考證、釋義和揣測便應運而生。在一個多世紀的時間里,盡管有許多人對哈爾濱地名的語義、語源、語音以及始見時間等問題進行過無數次的探討和解釋,但是迄今為止,仍然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由此,便形成了對哈爾濱地名考釋的不同理解。

為了使讀者對哈爾濱地名考釋的來龍去脈有比較清晰的了解,筆者將前人的考證歸納到一起,并按照時間順序進行介紹與評估。需要說明的是,筆者在介紹如下諸種對哈爾濱地名考釋的觀點時,所遵循的原則是客觀和公正,并盡可能如實地加以介紹。然而,在評估的過程中則主要以筆者個人的主觀判斷對各家學說進行評價。因此,有可能帶有片面性,希望讀者能夠客觀地理解和把握如下觀點。

擇其要者,筆者將前人對哈爾濱地名釋義歸納為八種類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山县| 奈曼旗| 巴里| 东丽区| 大理市| 南投市| 崇礼县| 临猗县| 横峰县| 平舆县| 三台县| 津市市| 海宁市| 怀安县| 桑植县| 顺平县| 理塘县| 崇仁县| 虎林市| 临猗县| 泽普县| 孝昌县| 芮城县| 罗定市| 信阳市| 南皮县| 岑溪市| 南丰县| 金秀| 绩溪县| 那坡县| 方山县| 闵行区| 罗江县| 顺平县| 怀仁县| 沂水县| 剑河县| 敦煌市| 隆德县| 卢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