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爾濱地名與城史紀元研究
- 王禹浪
- 608字
- 2019-10-14 09:58:57
五 滿語“鎖骨”說
把哈爾濱一詞解釋成滿語“鎖骨”之意的說法,是出自20世紀30年代谷英世所撰《滿洲地名考》一書。“哈爾濱,滿語意即‘鎖骨’。”此說的誤釋,主要是把滿語中“哈拉巴”(halaba)一詞當作女真語“哈爾濱”或“哈兒溫”一詞的同音異寫。其實“哈爾濱”的詞義另有其解(意即“天鵝”),“哈拉巴”則是滿語,譯成漢語為“鎖骨”。所謂的鎖骨是指人的胸腔前上部,呈S形的骨頭,左、右各一塊,內端與胸骨相連,外端與肩胛骨相連。
谷英世之所以將“哈爾濱”解釋為“哈拉巴”之義,主要基于兩個原因。第一,哈爾濱(Haerbin)與哈爾巴(哈拉巴)(Halaba)音近,可能為同音異寫。然而,“爾”音雖然與“拉”音能夠互借互轉,但是“巴”與“賓”字的發音截然不同。因為“巴”音的韻母是“a”,而“濱”音韻尾則是“n”。所以,哈爾濱雖然與哈拉巴有音近之嫌,但由于韻尾不同,則兩詞不能夠互轉。第二,哈拉巴既然是連接胸骨和肩胛骨的S狀彎曲的細長骨,那么這種S狀的細長骨的形狀與哈爾濱之松花江或阿什河之水流彎曲形狀相合,所以被命名為哈爾濱,這也顯得太牽強。
如果不了解哈爾濱一詞的語源和語義的話,這種說法至少能迷惑一些對地名學無甚了解的人們。因為地名本身是民族性、語言性、社會性、地理性、歷史性及綜合文化的復合現象。所以,在解釋這一地名時必須符合上述的諸要素方能下結論。更何況哈爾濱這一地名出現的時間是相當久遠的,其出現的原因和時間,就目前來看,當然存在著神秘而不可知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