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順德40年:一個中國改革開放的縣域發展樣板
- 陳春花
- 2697字
- 2019-03-15 19:02:18
推薦序 改革是順德最有價值的品牌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
2018年4月10日,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說,“1978年,在鄧小平先生倡導下,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征程。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
對于順德來說,改革開放不僅徹底改變了這個地方,更是刻進了這里人的靈魂。
從過去的中國百強縣之首,到今天的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第一,這些年來,許多人都在追問:這個只有800多平方公里的小縣域,為什么可以實現3000多億元的生產總值?為什么會成為全國最大的空調器、電冰箱、熱水器、消毒碗柜生產基地,以及全球最大的電飯煲、微波爐供應基地?為什么會擁有“中國家電之都”“中國燃氣具之都”“中國涂料之鄉”等28個國家級品牌?為什么會出現多個千億級的產業集群?為什么這里的一個小鎮會崛起美的、碧桂園兩家世界500強企業?
發生這一切的原因,都是改革開放。
如果說廣東是中國的改革開放前沿地帶,那么順德就是廣東的改革開放先鋒。廣東在40年改革開放的艱難探索中,多次選擇了順德,很多經驗在順德試點后推向了全省甚至全國。20世紀80年代,順德解放思想,發展“三來一補”企業,大力發展鄉鎮企業,經濟迅速崛起,成為“廣東四小虎”之一。1992年,順德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綜合改革試驗縣(市),順德在全國率先推進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的綜合配套改革,改革經驗獲全國推廣。1999年,順德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試點市,為全省基本實現現代化探索經驗、提供示范。2009年,順德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落實科學發展觀試點區,率先開展了以行政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和基層治理改革為重點的一系列綜合改革試驗。2018年,順德又獲批率先建設廣東省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實驗區。
所以,要探尋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也許在順德就可以找到答案,順德是總結中國改革開放的最佳樣本。
2018年年初,順德的朋友告訴我,陳春花教授專門為順德寫了一本書。陳春花是北京大學王寬誠講席教授,任職于國家發展研究院,是2016年《財富》“中國50位最具影響力商界領袖”之一。更重要的是,陳春花教授還有很深的順德情結。她是早期美的、萬和、順德農商行等企業的管理顧問,她對這些順德著名企業的影響深遠;她是順德各種經濟論壇的“常客”,順德很多企業家都是她的“粉絲”。
這些年,研究順德的書很多,我也寫過幾本。但對順德這個中國改革開放的樣本,我認為還需要更多的人來研究。當陳春花教授把本書書稿發給我的時候,我滿懷驚喜,一口氣把它看完了。陳春花教授在這本書中開宗明義提出,順德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果,在我們看來,就是順德人獨創的發展模式,其核心內涵是:轉變政府角色、明晰保護產權、龍頭企業帶動、尊重市場規律、敢為人先精神。
這是十分有見地的概括。
先來談談政府角色。從順德改革開放40年的實踐來看,順德政府較好地把握了與市場的關系、力度和節奏,有松有弛,有進有退。在工業化早期,順德政府大膽用“三來一補”的方式,引進了現代工業,培養了企業人才,同時在社隊企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了鄉鎮企業,使順德迅速壯大了地方經濟實力。在工業化的中期,順德政府提出了以工業企業為主、集體企業為主、骨干企業為主的“三個為主”,使順德從農業社會順利進入工業社會。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順德政府又啟動產權改革,率先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其后,順德政府又提出“三三三”產業發展戰略,即一、二、三產業要協調發展,其中第一產業要精細發展,第二產業要優化發展,第三產業要加快發展;在三大產業中每個產業要重點扶持三個或者以上的支柱行業;在每個支柱行業中要重點扶持三家或者以上的龍頭企業。最近,順德政府又啟動了村級工業園的改造,營造新的發展空間,踐行新的發展理念。
再來看看明晰產權。產權改革是順德改革開放40年中最重大的事件,奠定了順德的發展基礎。順德的產權改革,不僅創造了市場主體,而且消除了人們對產權風險的擔憂,培育了整個社會的產權保護意識,讓順德真正成為一個投資創業的寶地,成為一塊最適合企業成長的福地。
放眼順德的企業“天空”,我們看到有“太陽”,有“月亮”,更有滿天的“星星”,一個非常良性的景觀和生態。龍頭企業對地方經濟有很強的帶動作用,像世界500強的美的集團就像一個“太陽”,通過產業鏈,帶動了一批“月亮”和“星星”。2005年開始實施的“三三三”產業發展戰略,明確提出在每個支柱行業中要重點扶持三家或者以上的龍頭企業。據了解,順德擁有規模超10億元的企業40多家,還有一批在全國乃至世界都有影響力的“隱形冠軍”企業。
到過順德的人或者與順德企業做過生意的人,都能感受到順德的市場意識和對市場的尊重。在順德,市場對這塊土地的影響是深遠的,政府根據市場轉變自己的角色和職能,企業適應市場變化培植核心競爭力,社會按照市場規則配置資源。
敢為人先已經成為順德的一個文化符號,如果要問順德人為什么“可怕”,答案就是順德人的敢為人先。從改革開放初期搞“三來一補”,到后來多次勇擔廣東省的改革試點,都是敢為人先的結果。順德是廣東改革的一個品牌,甚至改革在一段時間成了順德的代名詞。但我們要知道,改革從來不是風和日麗,改革是艱難和壯烈的,因為每一場改革,都是改革者向自己開刀。沒有敢為人先的勇氣和擔當,改革是難以成功的。此外,順德工業化過程的“反求工程”,也體現了順德人的敢為人先。萬和電器的盧礎其當年就是從日本買回熱水器,拿回來拆解研究,最后研制出國內首臺自動熱水器。當年科龍研制電冰箱,美的研制電風扇,愛德研制電飯鍋,都有這樣的“反求工程”經歷。
陳春花教授以其經濟管理科學的獨特視角,對順德改革開放40年進行梳理和研究,并從歷史和文化、商業基因和順德精神等多維度回答了為什么是順德。陳教授的回顧與追問,不僅讓我們從順德一個縣域感知了整個中國40年的變革與輝煌,更讓一個激情燃燒的順德得到復活與回歸。
是的,經過改革開放的洗禮,順德已經從熱血青年成長為穩重的智者。今天的中國,已從過去的艱難探索走到了平穩發展階段。我們的改革,也從過去的“摸著石頭過河”走向今天的“頂層設計”。
但不會變化的是我們改革的初心和勇氣。在新的時代,廣東要在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方面走在全國前列,根本的還是要靠改革開放。順德作為廣東的改革先鋒,要在新一輪的改革發展中有所作為,必須喚醒順德人的改革精神,喚醒曾經可怕的順德人。
我們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