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覺養育的力量
- (美)斯蒂芬·卡馬拉塔
- 1647字
- 2019-03-27 14:25:19
中文版序
父母的直覺蘊含巨大的學習寶藏
中國的爸爸媽媽能讀到本書,我感到由衷的喜悅。有關父母如何才能有效支持孩子的發展,現今已有很多激動人心的新發現。每個家長的角色都至關重要,這一點正日益明確!當然,中國的家長不至為此感到吃驚,因為孔子早就對此有過高明的教導。中國的父母通常積極教育孩子,幫助他們形成與古老智慧相吻合的孝心,這種做法本身就蘊藏著獨特的好處和智慧,問題在于如何把它們與新的科學教養發現結合起來。
遺憾的是,與美國和歐洲等世界其他各地的父母一樣,中國的父母也越來越多地聽到這樣的說法:基于“腦科學”的電子化教育可以替代父母,充當孩子的主要教育者。但其實相反,“最新的電子化”教育產品破壞了有效的養育,導致孩子在“真實世界”的學習效果不良。例如,有一款嬰兒電腦“閱讀”產品宣稱可以提高孩子的閱讀水平,并針對父母做了大量的廣告。但銷售這套產品的公司被美國政府罰了一大筆錢,因為相關研究并不支持他們的說辭。寶寶們花在看這些教育類DVD上的時間以及父母為此支付的金錢都付諸東流,而父母本可以好好利用這些時間以直覺養育的方式給孩子以恰當的教育。
本書以強有力的科學證據支持這一傳統的觀點:教育孩子是父母的重要職責,履行這一職責的最佳途徑,是由父母根據孩子的獨特天資和氣質,秉持家庭的價值觀和文化期待,為他們提供學習機會。而且,請務必記住,以日托班或早教中心的某種加速學習進程的做法來取代父母,不一定會帶來教育上的好處。
美國的一項大型研究證明,在語言能力方面,由父母親自帶的孩子比上日托班的孩子要強一大截。原因可能是父母比“拿錢做事的人”更愿意用心教孩子,他們從父母那里得到的教育機會比從學校得到的更多,因為一個老師可能要同時照管5個、10個甚至更多的孩子,而與父母相處時,每名成人所帶的孩子明顯更少。此外,在確保正確回應孩子方面,同老師和保姆相比,父母有更強烈的切身感受。
另一個事實是,任何電腦或產品都不可能正確教育孩子。電腦、平板及其他設備只能被視為與書本相類似的教育工具,而不是什么獨特的“魔法”設備,甚至某種程度上還強過父母。商家采用許多噱頭和營銷策略,讓父母認為自己不是好老師。例如,狡猾的商家常常把大腦發育“關鍵期”的概念作為營銷策略,這在一定程度上讓父母覺得,自己似乎錯失了孩子的某個關鍵教育階段。本書證明,就學習敏感性而言,腦科學上所說的關鍵期并不像商家恐嚇的那么短,他們只不過是企圖破壞父母的自信心;而且,在給予大腦恰當發育所需的信息方面,父母非常擅于回應孩子。
本書還認識到,父母向孩子傳遞自身的文化與價值觀非常重要。隨著外來教育的涌入,文化與價值觀很可能會被沖淡甚至消失。例如有證據表明,手勢是前語言期的指針,比如用手指指東西,如果你所在的文化不認可用手指指東西,特別是指著別人,那么很重要的是,父母需要決定是鼓勵還是阻止孩子的這個行為。然而任何預制的教育類產品都不可能根據本地或家庭文化進行調整。
本書的首要目標是幫助父母堅定地承擔起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的養育責任,并且提供了充足的科學依據,證明這是父母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其中一章專門談教育,鼓勵家長教孩子充分發揮潛力,當孩子準備好承擔某項責任時,要確保學校能最大限度地允許他們學習。既要確保孩子當前的能力與準備學習的東西難度相匹配,也要給他們足夠的智力挑戰,確保他們維持最佳的學習與成長。要平衡好這兩者間的關系。
最后要強調,父母一定不要過度保護孩子,不要剝奪孩子從錯誤中學習的機會。本書表明,為了獲得適當的教育,孩子處于發育中的大腦需要失敗,需要有克服失敗的機會。坦率地說,本書旨在結合當代科學與父母深入參與的傳統智慧,因為現代世界有一種越來越強大的趨勢,試圖破壞積極、投入的養育方式,否定其獨特的好處,“基于腦科學的”教育產品和方案取代了父母對孩子承擔的重要職責。我希望讀過本書之后,中國的父母能一眼看出并抵制商家的虛假承諾。日常的親子互動中包含著大量的學習機會,我也希望家長善加利用,借此培養孩子對父母的孝心。
斯蒂芬?卡馬拉塔
201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