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個地球:人類家園的生存之戰
- (美)愛德華·威爾遜
- 1390字
- 2019-03-27 14:28:32

《真菌集錦》。
弗朗西斯庫斯·范·斯特比克(Franciscus van Sterbeeck),1675。
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達12千米的小行星以每秒20公里的速度,撞到了如今位于尤卡坦半島(Yucatán)的??颂K魯伯(Chicxulub)海岸上。這次撞擊形成了深達10公里,寬達180公里的大坑,將地球像個鈴鐺一樣狠狠地敲了一下。隨后緊跟著便是火山爆發、地震、酸雨,如山峰般席卷而來的巨浪將整個世界掃蕩了一遍。灰塵遮蔽了天空,擋住了陽光,阻止了光合作用。黑暗持續了很久,絕大多數植被被活活扼殺。在充滿殺機的漫長午夜,氣溫迅速下降,火山冬天(volcanic winter)封鎖了整個星球。70%的物種從此消失,其中就包括最后一代恐龍。在一些幽暗的角落,微生物、真菌和食腐蠅類這些生命世界之中的清掃大師,在死去的植被和動物尸體的養育下興旺繁衍了一段時間,但很快,它們的數量也下降了。
這就是爬行動物時代終結的中生代,也是哺乳動物時代開始的新生代。人類是新生代的終極產物,很可能也是新生代的最后一件作品。
地質學家將新生代分為7個世代,每個世代都有其代表環境和生活于其間的特色動植物。按時間順序排列,排在首位的是古新世,這段時間長達1000萬年,生物多樣性在進化的作用下,從中生代大災難的摧毀中一點點復蘇。隨后是始新世、漸新世、中新世和上新世。第6個世代是更新世,在這段時間中,大陸冰川逐漸形成,后又出現了消退。
最后一個經地質學家正式認可的是全新世,也就是我們所生活的世代。全新世始于11700年前,那時,最后一片大陸冰川開始退行。溫和的氣候條件也在生物史上創造出了物種數量最為繁多的短暫“春天”。
全新世早期,人類在地球上幾乎所有適宜居住的土地上都留下了腳印。生命組織的全部三大層級都面臨著??颂K魯伯撞擊的破壞性力量所帶來的新威脅。這三大層級首先是由珊瑚礁、河流和森林等構成的生態系統,然后是諸如珊瑚、魚類和橡樹等存在于生態系統之中的生物物種,最后一層則是決定物種性狀的基因。
從地質時間的維度來看,生物滅絕事件并不罕見。在生命歷史上,滅絕事件總是以隨機變化的強度接連發生。而真正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重大事件,只會每隔一億年發生一次。據考證,地球上曾發生過5次顛覆性的毀滅事件,最近的一次就是發生在??颂K魯伯的隕石撞擊。每一次事件發生之后,地球都需要大約1000萬年的時間進行自我修復,這也是為什么由人類引起的毀滅大潮常被稱作第六次大滅絕的原因。
許多專家都曾撰文指出,地球已經與往昔大不相同。當下可以被認定為全新世的結束,以及一個新的地質世代的開端。20世紀80年代早期,水生動物學家尤金·施特莫(Eugene F.Stoermer)為新世代提出了一個稱謂——人類世,即屬于人類的世代。后在2000年經大氣化學家保羅·克魯岑(Paul Curtzen)推廣開來。
將人類世作為獨立的世代正式提出,其背后的邏輯是站得住腳的。通過以下思維實驗,讀者便能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假設在未來的某一天,地質學家要對地球上的沉積巖層進行發掘,沿著地質的記憶往前追溯數千年。發掘過程中,他們會遇到一層又一層界限清晰、因不同化學物質而導致質地改變的泥土,從中發現因快速氣候變化而產生的物理和化學痕跡,以及大量經過馴化的動植物化石。這些化石都是在突然之間、在全球范圍內替換掉了地球上絕大部分的前人類時代的動植物。除此之外,研究人員還會挖掘出機器的碎片和一些五花八門的致命武器。
未來的地質學家可能會說:“不幸的是,人類世將飛速的技術進步和人性中最卑劣的一面結合在了一起。對人類和其他生靈來說,那是一段可怕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