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競爭
- 恨水殘生
- 盧溪橋
- 2759字
- 2018-12-24 12:38:51
十二位候選人中,女生居多,幾乎占了三分之二。早上十點,到齊了的候選人都簽了到,拿了各自的1-12號的紅色的號碼牌,整個測評過程當中,都是盲測,候選人的簡歷,即使評委們都看過,但也沒辦法一一對號入座,只能依據現場表現來給出最終的評價。
蔡秋媛向十二位同學介紹了整天的規則,并作了答疑。馮易水在旁邊不遠處,看著這些年輕的面孔,充滿了活力、能量與激情,并不畏懼自己即將進入的職場,甚至還有幾分憧憬,這讓他想起了自己十幾年前剛剛工作的那個情境,只有在這個時候,馮易水才不得不承認,自己可能不再年輕了。
在上午的測評中,主要包括三個環節,第一個是性格測試,馮易水猶豫了好久,從他自己的認知上來看,他是不太相信性格測試的,這十幾年來的工作經驗,讓他對人的多樣性和復雜性都有比較深的了解,他不想讓性格測試偏重某一個特質的標簽,影響評委對候選人的整體評價,然而考慮再三,他還是決定按照通行的設計原則進行性格測試,他也擔心自己的看法影響到整個測評中心的效果。但是,對于測評的結果,他希望只是一種決策后的參考,而不是做決策的依據。
第二個環節是看圖識人,PPT上按每十五秒一位的順序,播放出過去十二個月里的新聞風云人物,需要候選人在這個過程當中快速地寫出這些人的名字。這個環節是徐其風特意要求的,他希望以后的HR不僅僅只關注在互聯網那點事兒上,還要能成為一個知識面廣、對信息特別敏感和關注的人。在這個環節,馮易水注意到,5號和9號這兩位候選人對于所有的人物幾乎是秒答,哪怕比較冷門的諾貝爾物理獎的得主,也是看了一眼就寫名字,顯示出十足的“功力”。
上午的最后一個環節,是一張邏輯和推理的卷子,算是整個過程當中用時最長的一個環節。卷子上的題量,九十分鐘是絕對答不完的,而且難易、權重有別,這里除了考驗候選人的“智力聰明”度外,對他們的取舍、策略能力,也是一種挑戰。9號那個男生的答題速度,再一次給馮易水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的一道數獨,別的候選人才寫了一半的時候,他就已經完成了。
邏輯和推理的測試時間還沒到,李千松悄悄地出現在會議室里,馮易水看了他一眼,兩個人互相點點頭,都沒說話,一起關注到候選人的表現上去了。九十分鐘到了要交卷的時候,一片唉聲嘆氣,即使是速度最快的9號,也只是完成了80%的題目。
中午,茉莉、李千松、馮易水等六位評委均按時趕到了,評委們早就經過了相關的培訓,每個人的身上都戴著藍色的字母牌,他們的第一項任務,就是跟候選人吃飯。這是一個相對放松的環境,除了依然只能以數字、字母來稱呼對方外,整個氛圍跟顯得很輕松,然而評委們的目光卻都轉來轉去,在這樣的環境里,候選人更能體現出個人的特質來。
一個小時的用餐時間和二十分鐘的休息時間結束了,下午的環節明顯有意思不少,也更加強調互動和溝通。第一個環節是無領導小組討論,考驗的是候選人溝通能力、在必要的時候說服對方、并在放棄一定立場的前提下達成一致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9號顯得非常強勢,邏輯清楚、表達準確,這都給評委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也許是因為太強勢了,他就是不能說服他潛在的盟友來形成結論,甚至還發生了爭吵。
旁邊的茉莉看得非常有意思,幾次想要插話進來,都是硬生生壓抑住自己表達的欲望,只好把想要說的話詳細地記錄下來,等到測評中心結束,對整體效果進行復盤時再表達了。李千松也在自己的記錄本上寫寫畫畫,臉上是很愜意的表情。
接下來的環節是“通天塔”,十二位候選人分成兩隊,每隊六人,每位候選人都領到了只有他們自己能看的“任務書”,描述的是“塔”的某一層或是局部的特征,而在這個用積木做塔的過程當中,不能有任何文字和言語的交流,只能靠候選人之間的動作、手勢和理解能力了。5號的表現非常突出,她幾乎自然地成為那一組的領袖,指定隊員發言,反復確認意向,甚至還阻止了隊員可能存在的違規,一輪PK下來,她那一組領先對方將近三分鐘。
另一組里的9號,依然表現的不太合群,雖然他總是能快速地懂得別人的表述,但卻很少幫助其他人同步到相同的認知上來,因此總是會導致一些“誤會”,要不是7號在其中協調,他們組可能最終都沒辦法完成“筑塔”。
最后一個任務是“公文筐”,所有的測試材料,都是馮易水提前反復修改,整理好的,基本上都是在輝揚做HRBP,真實會遇到過的各種問題,每位候選人需要對“筐”中的二十份文件,給出自己的處理意見,并按時間維度、重要性維度給出分類。
這項測試結束之后,評委們又抽簽進行了一對一的面試,每位評委面試兩位候選人,馮易水想面試的5、9號,都被分給了別人,他著實失望了一陣。這樣的“面試”,除了專業的問題之外,更多的還要對一天的表現進行復盤、討論,因此花的時間比普通的面試都要長。
等到所有的流程都結束的時候,天都已經黑了。蔡秋媛感謝了12位候選人的時間和積極參與,解答了幾個外地同學關于報銷的問題,就禮貌地把他們送走了。一天的測評還是讓這些候選人有種身心俱疲的感覺,除了幾個人在小聲地討論著什么,大部分候選人都是沉默著離開了。
晚餐是從三樓食堂訂的盒飯,為了方便輝揚員工加班,三樓的食堂周六、日也都是開放的,只不過因為用餐的人數較少,餐線少開了幾條。六位評委在測評中心的任務雖然只是觀察、思考、記錄,但這個強度也并不小,他們可不想放過任何一個可以對候選人進行考察的點。
“啊呀,股價都67了!”茉莉一邊扒著盒飯,一邊刷手機看著輝揚的股價,周五收盤,又是一個強有力的上漲。
馮易水附和了一句,心里卻有些酸酸的,上個月為了買房,窗口期一開,他就以每股53美金左右的價格清倉了,雖然他預期股價還會上漲,但沒想到漲得這么快,短短的一個多月,就上漲了25%。
“估計還是會漲。”李千松在旁邊故作神秘地說。
大家都看著他,以為他會有什么內幕消息,除了馮易水之外,大家還都是第一次見李千松,彼此之間也不算熟悉。
“因為收購易加啊!”李千松說完,大家一下子都沒了興致,又去低頭吃飯了。從上到下,輝揚的員工普遍對收購易加的交易并不看好,除了對業務前景的質疑外,還對它的技術能力有些擔憂。
“今天這些學生的綜合素質還真不錯!”馮易水在旁邊感嘆說,他有心替李千松解圍,忙引開了話題,“比我畢業那時,眼界高多了。”
這一下子把大家的興趣又點燃了。
茉莉像講故事一樣回顧了輝揚以前校招的歷史,輝揚剛成立沒多久,那時候很多人壓根兒就沒聽過輝揚,頂級的畢業生人才都跑去國企或是政府機關,再過了幾年,電信運營商、大的外企又成為人才高地,輝揚的校招就像在泥潭中掙扎一樣,沒有任何起色,直到最近這幾年,公司的高速發展,也讓輝揚有底氣為畢業生開出超高的薪水,這才算“逆襲”成功。
說到今天的測評,茉莉很感興趣,她在旁邊大聲地建議,下一次和網絡技術部團建,也要玩一次“通天塔”,顯然她對語言被壓抑之后的那種難受印象深刻。其他幾位評委也都嘰嘰喳喳地對測評中心的題目和候選人的表現品頭論足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