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航海先驅迪亞士
- 青少年科普知識枕邊書:海洋知識全知道
- 李芙蓉
- 1943字
- 2018-12-11 13:59:16
巴爾托洛梅烏·繆·迪亞士(1450—1500),是一位著名的葡萄牙航海家,同時,他也是最早探險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航海家,他為后來另一位葡萄牙航海探險家達·伽馬開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3世紀末,有一位名叫馬可·波羅的威尼斯商人,他著有一本游記,在游記中描繪的東方富庶繁榮、遍地黃金。這本游記在當時掀起了西方人到東方尋找黃金的熱潮。到了15世紀,葡萄牙和西班牙已經完成了政治統一和中央集權化,開辟到東方的新航路已經成為他們的迫切需求。迪亞士收到了葡萄牙國王約翰二世的命令,于1487年8月從葡萄牙里斯本出發,率領兩艘雙桅大帆船和一艘補給船,沿著歐洲西海岸一直向南航行。這些地方對迪亞士來說,是非常熟悉的,沒有遇到什么麻煩。再往南,他們沿著非洲西海岸向南。在迪亞士的率領下,船隊沖過了風浪區,進入了非洲大陸的西邊突出處,狂風急浪再次出現。風浪中一只船不幸漏水,十分危急。情急之下迪亞士命令船員邊把船內部分物品拋掉,邊進行搶修,補好了漏洞。當時已經到了北緯5°附近,這里接近赤道,天氣十分炎熱,而他們的淡水卻已經嚴重短缺。就在這時,迪亞士發現非洲大陸突然出現了一個拐角,形成了一個大彎度。于是在拉各斯附近,迪亞士不僅給船上補充了淡水,還用銅鈴鐺、玻璃珠項鏈向當地土著換了些食物,休整了幾天后,船隊繼續南行。他們越向前航行,氣溫越高。迪亞士從地理學知識中了解過,地球上有一條赤熱的條帶,他們正在這里穿過赤道船隊又往南不停地前進。穿過安哥拉和圣赫拿島的海域,他們發現整個大海的顏色仿佛加深了,每日都是風雨,有時甚至狂風大作,掀起幾丈高的海浪,一浪接一浪。在這無際的大海中,迪亞士的船甚是渺小,天空異常黑暗,仿佛要壓下來一樣;大海也是鐵青的,巨浪好似無數惡魔瘋狂地撲向一切,撕碎一切,吞沒一切。船上的人在狂風巨浪中惶恐不已,無不膽戰心驚。有人小聲說:“看到這種景象,我真有些相信,我們接近了大地邊緣,接近了那無底深淵,接近了死亡。”迪亞士也忐忑不安地望著大海,祈禱說:“我相信上帝,上帝保佑我和我的船,順利通過這海浪區。”
他們已接近南緯30°與40°之間了,這里是非洲的最南端。再往前走,已經沒什么陸地了,海水構成了一個連續不斷的水帶環繞地球。這個區域盛行西風,沒有陸地阻擋,海水在大風的不斷吹動下,充分喚醒了大海的野性能量,因而這一帶水域終年保持著大浪。海風吹動下的大浪像脫韁的野馬,像決堤的洪水,奔騰咆哮,掀起的巨浪有十幾米高。在這樣一個瘋狂的海域,不要說幾世紀前的小小的帆船了,就是現代的萬噸巨輪,也必須小心翼翼才能通過;稍有不慎,就會人艦俱毀。
在狂風呼嘯中,水手們只能放下風帆。因為他們知道,飄揚在暴風中的風帆將帶來船傾人亡的危險。帆落了,盡管船隊努力地向西駛去,但可怕的風暴卻把落了帆的船只推向南方。整整10天過去了,風暴終于平息下來,猙獰的大海又恢復了昔日的溫柔和平靜。這時,迪亞士和船員們都想休整一番。根據以往的航海經驗,迪亞士知道,沿非洲大陸南行時,只要向東航行就必然會停靠在海岸邊。于是他下令:“調轉方向,向東航行!”
船隊向東航行了好幾天。可是他們并沒有看到預料中會出現的非洲海岸線。迪亞士說:“這場風暴使我們遠離了非洲大陸,繼續向東前進!”兩艘船又向東航行了好幾天,而海岸線非但沒有出現,反而似乎越來越遠了。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迪亞士不由得納悶起來。船員們茫然不知所措,船隊的航行速度也減慢了。忽然,迪亞士興奮地大叫起來:“對!我們很可能已經繞過非洲的最南端了,所以越向東航行反而離大陸越遠。快,調轉船頭,向北前進!”
幾天后,他們果然又看見了陸地的影子,然后抵達莫塞爾灣。這時,迪亞士發現,海岸線緩緩地轉向東北,向印度的方向伸去。至此,迪亞士完全確信:船隊已經繞過非洲最南端,來到了印度洋。只要再繼續向東航行,就一定可以到達神秘的東方。
迪亞士興奮不已,很想再繼續前進,但船員們已經很疲倦,強烈要求返航,而且糧食和日用品也所剩無幾了。于是,他只好下令掉轉船頭,返回葡萄牙。返航途中,迪亞士又經過上次遇到風暴的地方——非洲大陸的南端。他給它取名叫“風暴角”。
1488年12月,迪亞士回到里斯本,向葡萄牙國王報告了航海過程。國王非常高興,可又覺得“風暴角”這個名字不太吉利,于是把它改名為“好望角”,意思是繞過這個海角就有希望到達富庶的東方了。
今天,除去蘇伊士運河,好望角已成為穿梭往返歐亞之間巨型船只的必經之地。
知識鏈接
好望角是非洲西南端非常著名的岬角,意思是“美好希望的海角”,蘇伊士運河通航前,來往于亞歐之間的船舶都經過好望角。而現在,無法進入蘇伊士運河的特大油輪,仍需取此道航行。好望角常被誤認為是非洲大陸最南端,在其東南偏東方向、距離約150千米、隔佛爾斯灣而望的厄加勒斯角才是實至名歸的非洲最南端。